学术投稿

肾脏血流动力学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彭国平;胡锡元;梁淼;熊玮;崔金涛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糖尿病肾病, 中医证型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DN患者489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肾血流灌注程度分级;再用脉冲波多普勒(PW)观察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结果 随着病情的发展,中医证候出现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阳衰瘀阻的演变规律;肾动脉血流灌注随之逐渐降低,经Ridit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髓质内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指标VS、VD、VM值呈逐渐降低,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与正常对照组及阴虚燥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髓质内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指标PI及R1值呈逐渐增高,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的肾血流动力学与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诊断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42例

    目的 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对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益肝灵片、肌苷片、维生素C和B类维生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两组均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谷氨酰转肽酶( 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GGT、ALT、TBiL、TG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飞利肝宁胶囊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的肝功能损害.

    作者:李春颖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每日1剂,连续4周,治疗前后监测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及中医证候体征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满意.

    作者:李忠志;韩宁林;张君合;董昌武;李雪苓;胡业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从《金匮要略》反思《伤寒论》伤寒之含义

    伤寒是病名,伤寒的含义问题即是伤寒病的概念问题,研究其含义可从分析张仲景的疾病观着手.伤寒是一个病,弧例势难判断求证结果,《金匮要略》中有多个病,探索张仲景的疾病观可从《金匮要略》中获得.

    作者:蒋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中医梯次防治高血压病模式初探

    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运用于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将人群按照未发、欲病、病成、病瘥4个疾病阶段加以划分,并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从而构建出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高血压中医梯次防治模式”.

    作者:马龙;周英武;刘如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艾滋病相关性肺部感染中医药研究概况

    肺部感染是艾滋病(AIDS)常见的并发症,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状况,是引起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AIDS肺部感染的研究报道及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认为中医对AIDS肺型机会性感染等有较好的疗效和治疗优势.总结中医药防治常见肺部感染的经验,为AID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滢宇;符林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选登(40)——胡翘武医案

    胡翘武,男,1915年生,安徽歙县人,主任医师.胡翘武幼承庭训,16岁复从歙县新安名医汪泽民为师,5年卒业即悬壶济世.1946年参加南京中央考试院国医考试,成绩合格获中医师合格证书.1979年被省卫生厅选聘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曾历任宣城地区中医学会第一副会长、省中医学会理事、新安医学会顾问,1991年被选聘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丹溪心法》辨治胃病的特色与成就

    对《丹溪心法》中论治胃病的篇章进行分析,总结朱丹溪辨治胃病的特色与成就.朱丹溪既有以痰为主进行辨治的鲜明特色,又严格遵守和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灵活多样.创立嘈杂病名和对吐酸病机的独到分析,堪称对胃病辨治的突出成就.对于胃病的一些重要治则治法以及对胃病病证名称的明确,对后世胃病的中医辨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玉良;王步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庄国康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介绍庄国康教授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病经验,从重镇药的功效特点、重镇药治疗皮肤病的病机依据两个方面论述重镇药在皮肤病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王煜明;吴小红;曾雪;刘瓦利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清宫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49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清宫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97例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采用口服药物流产,服药后第7天治疗组口服清宫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益母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用药不超过3个疗程.两组分别于就诊当天(治疗前)、治疗后第5、10、18天检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并观察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及转经情况. 结果 治疗组49例中治愈25例(51.02%),有效22例(44.90%),无效2例(4.08%);对照组48例中治愈18例(37.50%),有效19例(39.58%),无效11例(2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流产后平均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9天内出血停止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转经周期、转经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5、10、18天β-HCG、E2、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5、10、18天两组间β-HC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宫胶囊可有效缩短药物流产患者出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减少出血量,其作用与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体内β-HCG分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关.

    作者:李艳青;陈顺强;孙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芪归银方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归银方体外逆转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芪归银方含药血清;常规肉汤培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643菌株),分为含药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含药血清0.2ml)、空白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空白血清0.2ml)、阳性对照组(M-H肉汤培养基1ml),各组分别传代干预至第8代,用二倍稀释法测定细菌对亚胺培南的小抑菌浓度(MIC),并比较抑菌环直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冻融离心,收集酶粗提液,以头孢噻吩为底物,分为含药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1+3μ1含药血清+2μ1酶粗提液)和空白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1+3μ1空白血清+2μ1酶粗提液),测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结果 含药血清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为8μg/ml,空白血清组与阳性对照组均为16μg/ml;含药血清组抑菌环直径显著大于阳性对照组(P<0.05);含药血清组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5).结论 在芪归银方含药血清作用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减慢β-内酰胺酶的水解速率,提示抑制β-内酰胺酶水解可能是苠归银方干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机制之一.

    作者:高洁;刘清泉;田金洲;时晶;邱泽计;吴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从阳虚论治失眠中医文献评析

    目的 通过中医期刊文献了解中医对阳虚失眠的辨治认识. 方法 检索1979年3月至2010年2月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中医期刊中从阳虚论治失眠的文献,应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辨治思路、辨治依据、治疗法则、常用方剂等方面分析文献对阳虚失眠的论治.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60篇.从阳虚论治失眠辨治思路以辨病思维(27篇)和辨病结合辨证(25篇)为主,其依据主要是阳虚症状及舌脉象(39篇)、伤阳(气)因素(14篇),所用治法主要是温阳安神法(32篇)、温阳补益法(22篇),使用多的方剂是桂枝汤类(17篇),其次为自拟方(11篇)、四逆汤类(9篇)、肾气丸类(7篇).结论 中医对阳虚失眠辨治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但是从文献数量来看,其总体认识不足.

    作者:黄春华;陈建斌;黄鹂;杨小波;杨志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文献评价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对活血化瘀法在复发性流产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系统综述的文献研究方法,提取文献中报告的辨证、用药、疗效和不良事件等相关信息,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文献共25篇,其中13篇文献报告了患者的中医证型为血瘀或包含血瘀证的本虚标实型.治疗复发性流产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当归、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红花、蒲黄、桃仁、五灵脂等.与西医治疗或中医常规保胎治疗比较,在中药保胎方中增用活血化瘀药物能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胎儿的活产率.各研究未报告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 活血化瘀法在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中有其应用价值和可行性,但目前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不高,有必要进行设计良好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罗辉;杨国彦;刘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脾肾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列(7)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是阐释五脏之间生理上相互辅助,病理上相互影响及治疗上相互配合的学说.中医脾肾相关学说是其一个子系统.从脾肾相关理论的内涵、源流、实验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脾肾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刘征堂;韦云;吴斌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PPARD-87C>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PPARD)基因位点-87C>T(rs2015620)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将2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34例)、湿热困脾型(55例)、气阴两虚型(118例)、阴阳两虚型(32例)和血瘀脉络型(23例).采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平台中iPlEX Gold SNP Genotyping分析方法检测PPARD基因启动子区-87C>T基因位点多态性,并于诊断当日检测身高、体重、腰围(WC)、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等常规指标及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的水平. 结果 PPARD-87C>T基因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4.27%(116例)、46.57%(122例)和9.16%(24例).阴阳两虚型和血瘀脉络型TC、CC基因型频率高于其他3型(P<0.05).携带C等位基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病情重且更容易发生血脂异常(P<0.05).结论 大部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已为气阴两虚型.PPARD-87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为影响个体糖尿病进程的一个遗传因素,从而在初诊这一横段面上直接影响患者的辨证分型.

    作者:任昶;耿福太;张蓉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孙思邈诊治带下病思想研究

    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关带下病的内容,从释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疗、治则治法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孙思邈对带下病的认识已相当全面,治疗虽重视辨病,同时参用辨证,不仅重视用药治疗,也应用针灸医治.孙思邈对带下病的论述,对于后世医家认识本病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苗彦霞;田丙坤;欧莉;吕娟;李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黄文政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介绍黄文政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认为本病本虚标实,因此,临床应注重从扶正祛邪、调理脾胃、通腑降浊、活血化瘀4个方面治疗,并自拟“扶肾液”,分阶段论治.

    作者:郭敏;王耀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从寒论治白癜风体会

    通过阐述白癜风的风寒失调、瘀血内阻病因,认为中医辨治白癜风应从寒论治,儿童重在健脾益气,成人重在疏肝解郁,老年人重在补益肝肾,临床中可分为营卫不和型、寒滞经络型、肝郁气滞型、肝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并可结合外治法.

    作者:欧柏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清燥救肺汤治验实录

    1 范文甫治疗秋燥医案宋老婆婆,素有痰饮气喘,新感秋后燥热,以致内热气紧加甚.大生地12g,炙甘草3g,麻仁12g,生石膏12g,杏仁9g,麦冬9g,枇杷叶9g,鳖甲9g,沙参9g,桑叶9g.二诊:身热见减,咳喘未止.燥热伤肺,当以甘润.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从“火郁发之”谈陈绍宏治疗肺心病的经验

    总结历代医家对“火郁发之”的经典论述及陈绍宏教授治疗肺心病急性期的经验,阐发“火郁发之”在肺心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指出肺心病的基本病机为痰浊蕴肺,肺气闭郁.急性发作期病理关键在“痰”、“气”,治疗上应以开宣肺气,化痰止咳为基本治法,方药选三拗汤、瓜萎薤白半夏汤、枯梗汤合方.同时指出肺心病急性期治疗的“三宜”、“三忌”.

    作者:于白莉;张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肾脏血流动力学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DN患者489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肾血流灌注程度分级;再用脉冲波多普勒(PW)观察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结果 随着病情的发展,中医证候出现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阳衰瘀阻的演变规律;肾动脉血流灌注随之逐渐降低,经Ridit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髓质内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指标VS、VD、VM值呈逐渐降低,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与正常对照组及阴虚燥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髓质内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指标PI及R1值呈逐渐增高,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的肾血流动力学与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诊断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彭国平;胡锡元;梁淼;熊玮;崔金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