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4例

亓民;张国强;王灵菊;韩凤琦;陈俊;臧珂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当飞利肝宁胶囊, 肝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替比夫定片,每次600mg,每日1次;当飞利肝宁胶囊,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替比夫定胶囊600mg,每日1次;肝泰乐片0.2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用药4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时检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时检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并观察转阴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组间时ALT、AST、TBi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比较ALT、AST、TBiL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7.65%,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为67.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48周两组患者HBV-DNA载量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CHB有较快并持久恢复肝功能的作用但不影响抗病毒的疗效.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构建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证治体系

    高血压的病机变化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气亏虚为辨识着力点,呈现“初病在肝、病中由肝及脾、久病入肾”的病程进展特点和“中青年在肝、中老年及肾”的年龄分布特点.遵循方证对应原则,在肝、脾、肾的脏腑病位层面选取代表性证候,阐释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基本指导框架,为证治体系的创新提供应用理论依据.

    作者:杨传华;陆峰;李东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解毒凉血、健脾化湿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体会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病因病机复杂,湿、热、毒、瘀、虚相互胶结,贯穿疾病始终,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提出“基于核心病机的病-证-症结合”的治疗理念,凝炼出“解毒凉血重通腑,健脾化湿顾中焦”的思想,其内涵包括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腑泻浊和健脾化湿等系统治疗方法,强调临证时谨守病机灵活运用,或以一法为主再辅以它法,或多法并用,病证结合.

    作者:王宪波;李斌;刘慧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汉代中医癫病认知模式研究

    在对汉代癫病含义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汉代中医对于癫病认知的基本模式,指出汉代中医对癫病的认识,从气一元论到阴阳对待模式,结合经脉脏腑模式,病性认识与病位认识相结合,对癫病病机的解释不断深入与精确,但总体上还主要局限于哲学思维方法,医疗实践经验积累处于初始阶段,未能总结归纳出痰、瘀、风、火等后世所论述的病机要素.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癌临床研究概况

    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其疗效在改善临床证候、缓解疼痛、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稳定瘤体、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项怡;张铭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侵入性损伤对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中医证候的影响及其诊治思路探讨

    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征象,以冠状动脉侵入性损伤为切入点,探讨冠状动脉侵入性损伤的证候特点,并对其证候本质进行阐释,提出相对应的中医干预措施,对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中医诊治方案的确立提供参考.

    作者:韩丽华;孙治霞;索红亮;王振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从脉络学说论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从中医脉络学说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病理机制,提出宗气亏虚、肺络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痰热互结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补肺益气、清热化痰、化瘀通络是该病基本治疗法则.对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防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彦霞;袁国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王琦辨体—辨病—辨证治疗过敏性疾病经验

    对王琦治疗过敏性疾病经验进行总结,认为调节过敏性体质应贯穿过敏性疾病防治的始终,以无柄灵芝、(制)何首乌、乌梅、蝉蜕四味药合用作为过敏体质调体方,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疾病并防止复发.同时在辨体论治的基础上提出先辨病——抓住根本病机,如肺系过敏性疾病基本病机为邪热怫郁于肺,皮肤过敏性疾病基本病机为热伏血分;再辨证——做到因人施之,并佐以对症治疗.

    作者:李玲孺;张惠敏;王济;李英帅;杨玲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电针联合醒脑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4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醒脑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醒脑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伪针刺法联合黛力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 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联合醒脑解郁胶囊可有效改善PSD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冯卫星;闫咏梅;廖小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参苓白术散组(12g/kg)、柳氮磺吡啶组(0.5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kg),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2、4、6一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结合高脂饮食、潮湿环境建立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14天后各组大鼠进行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检测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苓白术散组、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结肠组织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及柳氮磺吡啶组SOD活性显著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参苓白术散组在降低MDA水平方面显著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 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减少脾虚湿困型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提高大鼠结肠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姿慧;王键;蔡荣林;王又闻;胡建鹏;江爱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唐旭东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介绍唐旭东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治以通降,临床常分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治疗.

    作者:李敬华;胡建华;张丽颖;王凤云;王萍;卞立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透热转气法指导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探讨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多由外邪侵袭、伏邪为患、大气下陷所致,属于温病学范畴.透热转气法立足于予邪出路,兼顾清营养阴,使邪气外透,大气得运,在指导病毒性心肌炎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帅;张军平;吕仕超;杨萃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腧穴敏化内涵探析

    腧穴以敏化态反映机体的病理变化.腧穴敏化反映机体功能变化具有普遍性、特异性和动态性,腧穴敏化动态过程包涵病理的信息量变内容.探讨腧穴敏化态的科学内涵对于腧穴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劲峰;余芝;徐斌;王玲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毫火针赞刺法与毫火针加灸法治疗急性期中老年带状疱疹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毫火针赞刺法与毫火针加温和灸法治疗急性期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赞刺法组和毫火针加灸法组各60例,在毫火针点刺的基础上两组分别予以拔罐和温和灸治疗.每个疗程治疗2~6次;若未完全好转,可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观察21天.记录两组患者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治疗次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次、第6次、后1次的疼痛程度,过去24h内痛程度及皮损面积,并于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局部痛及综合疗效. 结果 毫火针赞刺法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均早于毫火针加灸法组(P<0.01),平均治疗次数少于毫火针加灸法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第2次、第6次、后1次过去24h内痛程度、皮损面积均较上次治疗时明显减轻(P<0.01);两组各时间点过去24h内痛程度、皮损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面积疗效毫火针加灸法组总有效率67.8%,毫火针赞刺法组为7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痛疗效毫火针加灸法组总有效率93.3%,毫火针赞刺法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毫火针加灸法组总有效率94.9%,毫火针赞刺组总有效率9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毫火针赞刺法与毫火针加温和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均安全有效,毫火针赞刺法相对起效快、镇痛效果好,而毫火针加温和灸法适用于局部疱疹化脓者.

    作者:黄石玺;王映辉;毛湄;耿美晶;徐明珠;刘保延;刘志顺;赵宏;彭唯娜;郭亚杰;钟润芬;陈跃辉;邓霖;叶永铭;徐海蓉;赵杰;杨涛;马晓晶;于金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4例

    目的 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替比夫定片,每次600mg,每日1次;当飞利肝宁胶囊,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替比夫定胶囊600mg,每日1次;肝泰乐片0.2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用药4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时检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时检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并观察转阴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组间时ALT、AST、TBi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比较ALT、AST、TBiL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7.65%,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为67.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48周两组患者HBV-DNA载量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CHB有较快并持久恢复肝功能的作用但不影响抗病毒的疗效.

    作者:亓民;张国强;王灵菊;韩凤琦;陈俊;臧珂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林洪生治疗肿瘤思路与临证经验

    介绍林洪生治疗肿瘤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多由于先天不足、七情失调以及脏腑功能紊乱.癌毒成形之后,阻碍经络气血运行进而导致血瘀,与之互为因果,常常出现瘀毒互结,因此,正气亏虚,毒瘀互结是肿瘤的基本病机.提出扶正解毒活血法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法则,并总结出中医肿瘤“程序化治疗”模式和中医药配合靶向治疗减毒增效的方法.

    作者:刘浩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浅析新安医家程杏轩经方运用特色

    程杏轩著《杏轩医案》载运用张仲景经方治验24则,是新安医学著作中典型的经方医案代表.程杏轩继承发扬仲景学说,以凭证用方,不拘体质与时令;医贵变通,知常达变;艾灸与方药并用;熟读深研经典,尤需临证积累;医者经方、经典皆应熟读活用;熟读深研经典,尤需临证积累为其学术特色.

    作者:万四妹;张玉才;王键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凋亡与几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对其进行合理调控已成为心血管类疾病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可对血管内皮细胞在不同分子水平产生调控作用,抑制其凋亡,从而逆转或改变其相应病理状态.就相关文献对中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郭晓辰;张军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人参败毒散治验实录

    1 王九峰治疗感冒医案脉体尺寸俱浮,证势头身俱痛,翕翕发热,啬啬振寒.禀赋虽充,寒邪甚厉.星驰无寐,二气乖违,正逢月郭空虚,遂罹霜露之疾.谨拟南阳败毒饮(即本方),祛邪返正,得汗便解.人参败毒散加生姜,长流水煎.昨进南阳法,然汗出,诸症恙平.惟胸次不舒,不思饮食,溲色澄清,大便未解.余气未尽,尚宜和里.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医药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证素演变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DN)早期患者证素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早期DN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予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予厄贝沙坦片150mg口服,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4周、8周、12周共4个时点收集患者证候学资料,进行辨证及证素的提炼,对两组患者气虚、阴虚、阳虚、血虚、血瘀、痰湿、湿浊证素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变化趋势进行二次曲线拟合,绘制各证素演变趋势图.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阴虚、阳虚、血虚、血瘀、痰湿、湿浊证素都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两组间气虚证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阴虚、阳虚、血虚、血瘀、痰湿、湿浊证素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虚证素积分曲线下降斜率大,对照组曲线斜率小,说明治疗组的气虚证素改善速度大于对照组. 结论 中药组方和厄贝沙坦对DN证素都有改善作用,中药组方对早期DN气虚证素的疗效好于厄贝沙坦.

    作者:王颖辉;赵进喜;王世东;庞博;李景;宫晴;黄山;周旦阳;牟新;杨洪涛;王暴魁;张学智;黄学民;张会琴;周潮;张志强;范冠杰;张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医研究生教材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

    通过对多所高校中医研究生教材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目前高校中医研究生教材建设主要存在学位课程不统一、自编教材内容陈旧、教学大纲和课程管理制度不统一、部分教材认知偏移等难以适应教学需要的问题,提出应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通过积极组织编写中医研究生教材、成立研究生教材管理委员会、评定教材使用效果等措施,推动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实现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作者:曹继刚;杨胜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