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跃忠;曾艳华;张兰萍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是急诊内科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均极高,且患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6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主要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普及和方法的改进,其手术质量明显提高,使得多数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然而,仍有少数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1].本文就我院近5年来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作者:隋英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2010年1~12月,我科收治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52例,通过对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相关的防治对策,从而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汤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重度高血压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减少其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我院2008-2010年收治重度高血压患者15例,经及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8-2010年我院收治的重度高血压患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36~53岁、平均44岁;患者入院时血压为200~160/120~100mmHg,其中2例因一氧化碳中毒入院初次检测示高血压、13例为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重度高血压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10例;视力模糊1例;胸痛、心悸2例,其中1例行CT检查示主动脉夹层分离;昏迷3例;口吐白沫、潮式呼吸、对光反射迟钝、瞳孔缩小1例.
作者:齐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对3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治疗联合高位结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5~80岁、中位数年龄为46.2岁,病程1~32年、平均6.7年;患者均表现有浅静脉曲张,其中双侧病变27例、单侧病变5例,有色素沉着者21例,有已愈合的溃疡者3例,有硬化剂注射史者2例,合并冠心病及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脑血栓2例;本组患者术前均经对症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深静脉瓣膜功能正常.
作者:王瑞军;张生彬;田庆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严重的小儿烧伤病情发展快、易发生休克、预后差,故对小儿烧伤的早期治疗和观察护理是防治休克的关键.2004年7月至2007年11月我院收治重度以上小儿烧伤54例,通过加强休克期的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连秀;田运芳;谢茜宇;罗文秀;张丽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有机磷杀虫药主要抑制体内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蓄积,从而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在我国,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约占急诊中毒的49.1%、占中毒死亡的83.6%[1].及时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者进行抢救和护理,可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就我院对96例AOPP患者实施的全面救治与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引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1],尤其是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院采用口服氟康唑胶囊及外用硝酸咪康唑栓剂联合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角莱酸脂栓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将156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换药、观察组78例在术后常规换药时加用复方角莱酸脂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肿和排便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4天和第10天创面疼痛、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S),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首次持便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角莱酸脂栓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水肿、便秘有预防和减轻作用,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万开成;王经林;王智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全人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全科医生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加以论述.1糖尿病社区防治的意义糖尿病病因复杂,其发生、发展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改变生活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尤其健康教育和行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必须长期、系统的实施,只有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才能促使其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所以,建立由各级政府支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综合医院共同参与的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从而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对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尤其是多重耐药及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的不断增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挑战.本文就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分离检出的5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周景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包括直接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及抗凝,而在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1].近年来,我院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兰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乳腺癌术后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化疗常造成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做好乳腺癌术后化疗期的护理,预防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已成为其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科对4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了合理的护理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娥;钟宝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法检测男性乙肝患者血清和精液中HBV 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男性乙肝患者70例,分别采集患者的精液和静脉血,并用FQ-PCR法检测精液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 精液标本中HBV DNA阳性16例(占22.86%),HBV DNA含量为2.55×103~6.18×105IU/ml、平均为5.08×104IU/ml;血清标本中HBV DNA阳性62例(占88.57%),HBVDNA含量为1.21×1o3~7.52×107IU/ml、平均为9.40×105/ml.精液中HBV DNA含量与血清中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743),且血清HBV DNA含量高于精液含量10倍左右;结论 FQ-PCR法定量检测精液中HBV DNA含量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临床了解乙肝患者精液中HBV状态提供了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琳婧;石龙;李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糖尿病是终生性、进展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选择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而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我院对50例因血糖控制不佳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并针对调查发现的胰岛素注射操作存在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纠正操作错误、规范注射技术.报告如下.
作者:王翔;贾凤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被众人所知,戒烟也成为广大烟民的共识;但由于烟瘾的作用,往往使吸烟者的戒烟行动难以获得成功.为总结戒烟成功的经验,我所于2010年3~6月对108名成功戒烟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以期指导吸烟者戒烟.
作者:杜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不仅影响患者健康的恢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髓部损伤和下肢损伤患者150例,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了血栓的出现,避免了肺栓塞发生,临床效果满意.现将预防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超;周艳春;于淼;苏桂梅;王巧莲;弓丽萍;毕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尘肺病患者因已有的呼吸道损害特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且不易控制,因而,呼吸道感染是尘肺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治疗尘肺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多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加用解痉、平喘、祛痰的药物,以便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达到减轻呼吸道损害、延缓尘肺病病情进展的目的.近年来细辛脑在临床上的应用中被证实具有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多种功效,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细辛脑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尘肺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岩;邢军;刘文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植入型医疗器械的应用及高尖、复杂的新型手术器械在临床上的租借使用已较为普遍,随之而来的器械管理、清洗、消毒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租借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型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监控与管理论述如下.
作者:杨青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尽管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由于早期诊断的实现和综合治疗效果的提高,已使患者的生命期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然而,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支持可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出院后生活质量,因此,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静;梁香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