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分析

王建军

关键词: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假性延髓麻痹, 老年性痴呆, 眼肌麻痹, 文献资料, 临床资料,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 易误诊, 肌张力, 垂直性, PSP, 总结, 综合, 种类, 中轴, 中脑
摘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一种类型,以中脑和脑桥变性为主;临床表现为垂直性眼肌麻痹、中轴肌张力强直、少动、假性延髓麻痹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其早期容易误诊为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等.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PSP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元文化护理在ICU建立人工气道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体的护理,其要求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做到文化护理,以利于患者的康复[1].为正确理解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所传递的信息,及时满足其需求,并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我们对入住ICU并建立人工气道的清醒患者运用多元文化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秋兰;刘兰霞;程小梅;范真;尹成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分析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一种类型,以中脑和脑桥变性为主;临床表现为垂直性眼肌麻痹、中轴肌张力强直、少动、假性延髓麻痹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其早期容易误诊为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等.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PSP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静脉应用人免疫球蛋白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以严重喘憋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且以2~6个月婴幼儿发病率高.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我院静脉应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红玲;邱才栋;姚长军;高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硒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研究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观察补硒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2008年8月我们采用了免冠状动脉左旋支结扎再灌注的方法进行实验,旨在证实补硒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春鹏;马越娇;车光昇;李屹;张建军;王实;朱天义;宋光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放疗后程加同步化疗对NSCLC近期疗效的分析

    目前,临床上对于不能手术治疗或放弃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密(NSCLC)患者,常采用放疗或化疗的治疗方法,但单纯放疗或化疗效果不尽人意[1].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不能手术或放弃手术的NSCLC患者采用放疗后程加同步化疗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效果,将报告如下.

    作者:贾宏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危重新生儿864例转运体会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利用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将不具备治疗危重新生儿技术和设备条件的医院的危重新生儿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本文回顾性总结2000年以来鞍山市双山医院和鞍山市妇儿医院9年间转运的864例危重新生儿的资料,对危重新生儿转运程序及其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叶丽红;苏玉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替罗非班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39例患者依次给予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结果:替罗非班明显改善TIMI血流,治疗无复流现象的有效率(28/33)明显优于硝酸甘油的有效率(4/39)和维拉帕米的有效率(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有确切疗效.

    作者:贺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正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单独依靠空腹血糖(FPG)来诊断糖尿病已显得越来越证据不足.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FPG的检测,旨在探讨检测HbA1c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秀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牙冠延长术修复前牙龈下残根残冠疗效观察

    牙冠延长术是利用生物学宽度的原理用于暴露外伤劈裂牙或残根的龈下断端或用于改善过短牙冠、露龈微笑等不美观现象的常用牙周手术,其可使断面在龈下的残根得以保留,为制作固位良好、外形美观的修复体创造了条件,从而能够避免拔牙.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本组应用牙冠延长术修复前牙残根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脾外伤30例手术治疗分析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较常见,然而脾外伤的治疗却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脾破裂的类型而定,必要时可采取联合多种方式保脾[1].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8年1月间共收治脾破裂患者30例,本文就脾破裂的手术方式、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庆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胆囊息肉31例临床分析

    1987年3月至2008年8月,我院施行胆囊息肉切除手术31例,术前患者均行B超检查、术中对息肉进行详细肉眼观察、术后息肉做了病理检查.本文就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结果、肉眼观察结果与B超所见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沈建飞;宋金仁;曹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类镇痛药,通过静脉给药起效.本文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旨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9年3~4月在我院择期行妇科疾病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19~52岁,ASA Ⅰ~Ⅱ级,其中子宫肌瘤21例、附件肿物11例、宫外孕8例.

    作者:孙金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早期综合疗法的疗效观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病程进展急骤多变,后期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对53例HFRS发热早期患者及时采取综合疗法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近期疗效观察

    拉米夫定主要用于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治疗.为探讨拉米夫定对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是否也能发挥一定的疗效,我们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观察了其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包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血浆t-PA及PAI-1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1例骨折后继发FES的患者和6名单纯骨折患者进行血浆t-PA和PAI-1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FES患者较非FES患者在发病后2天内血浆t-PA明显降低,而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3~5天后血浆t-PA和PAI-1水平趋于恢复.结论:FES患者早期存在显著的纤溶激活功能异常.

    作者:刘微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开颅切除桥小脑角肿瘤

    近3年来,我院对传统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的方法进行了改良,采用乳突后小骨窗开颅、游离骨瓣和肿瘤切除后骨瓣复位的方法;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改良方法在肿瘤切除效果和面、听神经解剖保留方面效果均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于涛;林瑞生;李榕;王荆夫;汪伟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途径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前,国内经皮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的成功报道,大多数是经股动脉途径进行[1];但经股动脉途径穿刺存在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及拔出鞘管前后患者需卧床等缺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作者:张群;肖瑞;李学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女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的一种常见及多发病,但由于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有相关关系,因此,临床上需将其与其他类型乳腺疾病相鉴别.本文就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的59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女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丽萍;刘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闭角型青光眼顽固高眼压手术治疗体会

    闭角型青光眼在行滤过手术之前,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其可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降至低;但在临床上,经常有术前眼压不能降至正常水平或眼压持续不降的情况,为了挽救患者视力,避免延误治疗,必须采用非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刘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将206例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脑梗死(CI组)两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CI组CAS检出率高于TIA组(P<0.05),而且硬斑检出率亦高于TIA组(P<0.05);病例组CA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病例组CAS栓出率与年龄有关,但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1)CI组CAS检出率高于TIA组,且以硬斑为主;(2)ICVD患者的CAS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但与性别无相关性;(3)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是发现CAS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佩;韩汝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