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培远;王侠;文旺秀;吴焕林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出现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甚则可引起咽喉、气管、肺等组织损害.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如不及时遏制病情,可发展为食管溃疡、出血、狭窄、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等.目前西医多采用抑酸和促胃动力药等联合治疗,短期疗效较好,但停药后易复发.孙志广教授在临床中用中医药治疗GERD,每获良效.现将孙老师治疗GERI)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牛晓玲;孙志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当归芍药散医案中药物剂量的聚类分析,探讨该方的配伍比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1979~2008年的期刊及著作文献,收集当归芍药散及其加减方医案,建立数据库并对当归芍药散组成药物的剂量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 288例医案终分为3类,在6味药物中,当归、川芎、茯苓、白术、泽泻用量基本稳定,白芍的剂量变化较大,而且不同剂量与主治疾病类别有关.结论 当归芍药散现代应用以产科和妇科病较为多见;绝大多数医案以常规剂量及比例关系应用,剂量及配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白芍.
作者:柴程芝;刘志刚;寇俊萍;朱丹妮;余伯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肾脏在高血压的形成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又是高血压主要的累及器官,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我们前期研究已证实,养阴活血方联合安博维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不仅具有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作用,还有降低近期尿微量白蛋白(mALB)、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作用~([1]).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该方法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远期疗效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婷;屈长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临床上多种病因或疾病可引起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一些病例中的应用,迫切需要寻求其他合适的安全途径.针刺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在生理功能大调节极限范围内,调动人体固有的生理积极因素,能尽早促使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局部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转化.近年来,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试验阶段及临床治疗中已取得了进展.本文就近年来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明山;马福国;陈怀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25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其中医症状特点,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证候要素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得出6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其分布情况为血瘀占37.8%,气虚占33.1%,痰浊占16.7%,阴虚占12.4%.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主要证候要素是血瘀、气虚;次要证候要素为痰浊、阴虚;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肾、脾两脏.
作者:王阶;何庆勇;张允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跌打丸是常用的活血化瘀类的中成药,主要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跌打丸治疗气滞血瘀阻络的眼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雷洪涛;陈建敏;吴景华;乔松堂;车卓如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当前中医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中,中医证候分类思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着重讨论疾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原理,对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不能真实反应中医疗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阐述证候分类方法、证候分类与疗效的相关性,探索基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提出通过对比有效与无效患者的证候特征,发现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适应证候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
作者:吕爱平;姜淼;丁晓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1],临床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本病视网膜病变收效较慢,我们采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尚虎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征.方法 收集4所三级甲等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1 059例临床数据中,共出现了23个中医证候,其中频率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与非老年人肺炎比较,老年人肺炎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出现的频率高(P<0.05).肺炎常见证候有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常见的一种,而老年人肺炎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
作者:李建生;王至婉;余学庆;李素云;郑四平;孙子凯;张伟;贾新华;王明航;王海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蔡淦(1938~),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师从沪上名家童少伯、程门雪、张伯臾、黄文东、张羹梅等,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及肠易激综合征等方面多有开拓,并率先规范了中医内科病、证、症的内涵.共发表各类论文38篇,主编或参编教材26部,获国家级奖1项,华东地区及上海市级奖4项.
作者:张正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是以表皮过度增殖、伴角化不全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它与遗传、病毒或链球菌感染、免疫功能异常、表皮生成障碍等因素有关~([1]).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1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浩;李波;史月君;宋顺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热瘀证与肾脏病理及局部凝血纤溶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狼疮性肾炎热瘀证与30例狼疮性肾炎非热瘀证肾脏病理分型、肾组织活动指数(AI)及慢性化指数(CI)、肾组织纤维蛋白原相关抗原(FR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狼疮性肾炎热瘀证与肾脏病理分型无相关性;热瘀证组肾脏病理的AI显著高于非热瘀证组(P<0.01);热瘀证组肾组织FRA沉积程度明显强于非热瘀证组(P<0.05);热瘀证组tPA、PAI-1阳性强度平均积分显著高于非热瘀证组(P<0.05).结论 狼疮性肾炎热瘀证与肾脏病理活动及肾脏局部高凝和纤溶低下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丽萍;杨丽丽;张勇;庄永泽;陈建;杜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葡萄膜炎(Uveitis)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免疫或自身免疫因素被认为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此外,本病与风湿性疾病密切相关,风湿性疾病所引起或伴发的葡萄膜炎已成为风湿病科和眼科共同关注的问题.我院房定亚教授擅长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笔者曾与房教授合作治疗难治性葡萄膜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婉瑜;房定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二至天癸颗粒对黄体功能不健所致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 将60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二至天癸颗粒组(试验组)30例和六味地黄颗粒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以及两组患者的妊娠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体中期血清P水平及子宫内膜LI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E2虽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妊娠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至天癸颗粒治疗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可能与其提高子宫内膜LIF的表达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作者:连方;贺瑞燕;李婷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西医尚缺乏公认的适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与标准,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临床研究报道更为罕见.主张结合现代肿瘤微环境理论、中医肺癌络病说,应用影像学血管功能多参数评价新技术与方法,深化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临床与基础研究,探索适用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与体系.
作者:熊露;田少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凉膈散对内毒素致大鼠肺损伤时机体致炎、抗炎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内毒素脂多糖(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用高、中、低剂量的凉膈散水煎剂灌胃给药,并与地塞米松做对照,于不同时间点检测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辅助细胞1(Th1)和T辅助细胞2(Th2)的含量,观察Th1/Th2比值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与BALF中Th1/Th2比值逐渐降低,在4、8、16h时间点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的Th1/Th2比值在8h和16h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凉膈散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Th1/Th2细胞比例失衡,这可能是其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胡孔友;余林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颈椎病为多发病,在颈椎病发病早、中期多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中以手法治疗易为患者所接受.近年来,笔者应用仰卧位颈椎旋转定点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9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通过对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院际间指南协作网(SIGN)以及指南研究和评价国际协作组织(AGREE)等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开发与评价机构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的研究,介绍循证性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程序与方法,以期为中医相关指南的制定提供方法学支持.
作者:赵静;韩学杰;王丽颖;史楠楠;吕爱平;王永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我们自拟中药补肾益元方治疗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国明俊;盛玉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小儿厌食症病位在脾胃,其发病以脾虚为先导,多呈现为脾胃气虚的特点,治以调和脾胃为首法,但临证中应以辨证论治为前提.阴虚导致的厌食症以益气健脾、滋养胃阴为主;脾虚湿困须辨明湿重热轻、热重湿轻、湿热并重,分别采用祛湿佐以清热或清热兼以祛湿,或清热祛湿并重;肝失疏泄治宜疏肝泻火助脾;食滞伤脾宜消积健脾.此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推拿等辅助治疗.
作者:吴艳华;肖达民;孙升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