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军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围治疗期情绪状态,探讨有效可循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4例患者采用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行设计的三阶段心理抚慰,分别在术后3 d、14 d及完成6疗程化疗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 两组第1次评分无明显差异,后2次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阶段心理抚慰有利于乳腺癌患者围治疗期的情绪稳定.
作者:陆应妹;沈霞萍;朱仲群;钱琤;王美华;楼小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改善工作倦怠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马斯洛的工作倦怠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护士整体工作倦怠高于常模(P<0.01);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去人格化倾向呈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1);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无显著相关.结论 护士的工作倦怠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
作者:董仙娜;朱丽华;施敏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手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用利舒坦血糖仪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同步测定空腹及餐后2 h的手臂毛细血管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与同时抽取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的血浆血糖值作比较.将患者对针刺手臂、指尖的痛觉评分作比较.结果 空腹及餐后2 h手臂毛细血管血糖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及静脉血浆血糖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及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手臂毛细血管血糖三组相关性良好,r值均在0.950以上,P<0.001;手臂、指尖的痛觉评分比较,P<0.001.结论 手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能精确反应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且针刺手臂疼痛较轻,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杨少娜;高晓丽;龚丽新;陈林华;俞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对ICU 40例休克患者进行24 h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监测比较,每位患者选择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5 min记录1次,同时同侧肱动脉每5 min进行无创血压测定1次,分别记录两种方法 的测量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休克患者的有创血压值低于无创血压值.结论 对休克患者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应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值,尽可能采用有创测压.
作者:来芬华;金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自控镇痛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3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用自控镇痛泵持续给药,使用期间加强观察及护理.以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视觉模拟评分从治疗前的(8.35±0.52)分降至(1.30±0.28)分;睡眠质量大有改善,从治疗前的(3.70±0.42)分降至(1.52±0.23)分;镇痛效果总体满意度为非常满意29例、基本满意3例;自控镇痛过程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自控镇痛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楼美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对尿潴留的影响,分析拔除导尿管的时机.方法 将250例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应用自控镇痛泵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两组术后24 h、48 h拔除导尿管后的排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尿潴留的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两组术后48 h拔除导尿管,尿潴留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外科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留置导尿患者,拔除导尿管合适时机为术后48 h.
作者:朱建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18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护理.认为术后注意肢体的保护,做好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分阶段进行功能锻炼,按医嘱正确用药及骨折治疗仪辅助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随访8月,功能恢复良好,优1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8%.
作者:黄惠娟;陈慧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对拟阴道分娩的150例孕产妇按入院单、双日分为快速断脐组72例、慢速断脐组78例.快速断脐组在胎儿娩出后10 s内断脐,慢速断脐组在胎儿娩出后30 s内断脐,断脐时脐动脉搏动存在.对两组新生儿胆红素、达峰时间及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慢速断脐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快速断脐组.结论 慢速断脐法在一个可控的时间内,既不会提高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又能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作者:章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皮内缝合法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实施乳腺包块及腹部包块切除的门诊患者468例,按手术日单双数分成观察组236例、对照组232例,观察组采用皮内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缝合切口皮肤,两组均给予适当的护理指导.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率100%,对照组甲级愈合率92.24%,两组比较,x2=19.04,P<0.01.结论 皮内缝合皮肤,无针眼痕迹,瘢痕相对较小,能减少缝线反应,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
作者:莫雪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抽签法将60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早期经液囊空肠导管予能全力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两组营养指标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
作者:张莉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卧床排尿训练、术后间歇性引流夹管等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插管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进行心理干预.两组导尿管拔除后排尿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拔管后排尿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6%、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x2=8.92,P<0.05.结论 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缩短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
作者:蔡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置患者于平卧位,穿刺处沙袋压迫6~8 h,同侧下肢制动24 h,做好疼痛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作者:蔡惠飞;马应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13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重视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术后加强心电监测和创口护理,及时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做好上肢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13例均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李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卡培他滨是新一代口服细胞毒药物,可单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醇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主要副作用为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60%左右[1],Ⅲ级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12%[2],可导致卡培他滨减量甚至停药,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作者:俞新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16例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有效引流、正确拔管、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16例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1例.
作者:黄秀琴;林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16例行指背神经血管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做好环境、体位、用药和疼痛护理;密切观察移植皮瓣,及早发现并发症;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16例随访6~12月,手指屈伸活动良好,指腹饱满,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达4~8 mm.
作者:徐双燕;余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机械通气的患者暂时丧失言语沟通能力,由于患者的表达往往不易被他人注意和理解,可导致焦虑、烦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产生[1],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李静;姚丽文;戴莉;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应激障碍(stress disorder,SD)是指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1].
作者:孙淑英;戚芳丽;孙红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分析23例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年龄、应激反应、低氧血症、疼痛、药物因素有关.护理对策为提高机体对应激的耐受力,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低氧,加强疼痛的观察与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23例患者谵妄均消失.
作者:章华丽;朱翠萍;蒋玲芳;朱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已明显增高,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1].目前治疗乳腺癌有效方法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但手术导致乳房缺失,使患者心理产生负面的反应.
作者:袁爱琴;朱顺娟;杨斐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