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娜;高晓丽;龚丽新;陈林华;俞海燕
目的 了解婴幼儿家长的尿布皮炎防治知识认知现状,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家长的认知和降低尿布皮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56名婴幼儿(<2岁)家长进行尿布皮炎防治知识的认知调查,并对其开展相关知识教育.结果 干预后教育对象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显著提高(P<0.01),婴幼儿尿布皮炎的发生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通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对尿布皮炎的认知程度,同时降低婴幼儿尿布皮炎的发生率.
作者:许虹波;陈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改善工作倦怠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马斯洛的工作倦怠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护士整体工作倦怠高于常模(P<0.01);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去人格化倾向呈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1);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无显著相关.结论 护士的工作倦怠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
作者:董仙娜;朱丽华;施敏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颌下腺摘除术是慢性颌下腺炎、颌下腺混合瘤等颌下腺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传统切口为沿下颌骨下缘下1.5 cm处平行于颌骨下缘的横切口,长约5~7 cm,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颌下区还会留下一条较长的瘢痕[1].
作者:邵亚娟;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手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用利舒坦血糖仪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同步测定空腹及餐后2 h的手臂毛细血管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与同时抽取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的血浆血糖值作比较.将患者对针刺手臂、指尖的痛觉评分作比较.结果 空腹及餐后2 h手臂毛细血管血糖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及静脉血浆血糖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及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手臂毛细血管血糖三组相关性良好,r值均在0.950以上,P<0.001;手臂、指尖的痛觉评分比较,P<0.001.结论 手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能精确反应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且针刺手臂疼痛较轻,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杨少娜;高晓丽;龚丽新;陈林华;俞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分析23例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年龄、应激反应、低氧血症、疼痛、药物因素有关.护理对策为提高机体对应激的耐受力,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低氧,加强疼痛的观察与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23例患者谵妄均消失.
作者:章华丽;朱翠萍;蒋玲芳;朱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应激障碍(stress disorder,SD)是指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1].
作者:孙淑英;戚芳丽;孙红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机械通气的患者暂时丧失言语沟通能力,由于患者的表达往往不易被他人注意和理解,可导致焦虑、烦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产生[1],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李静;姚丽文;戴莉;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围治疗期情绪状态,探讨有效可循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4例患者采用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行设计的三阶段心理抚慰,分别在术后3 d、14 d及完成6疗程化疗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 两组第1次评分无明显差异,后2次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阶段心理抚慰有利于乳腺癌患者围治疗期的情绪稳定.
作者:陆应妹;沈霞萍;朱仲群;钱琤;王美华;楼小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22例重度烧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根据患者精神异常状态行对症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创面护理、并发症防治、用药护理、心理护理.22例患者全部治愈,精神障碍得到及时控制,无复发.
作者:许胜敏;芦芳菲;沈春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置患者于平卧位,穿刺处沙袋压迫6~8 h,同侧下肢制动24 h,做好疼痛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作者:蔡惠飞;马应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皮内缝合法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实施乳腺包块及腹部包块切除的门诊患者468例,按手术日单双数分成观察组236例、对照组232例,观察组采用皮内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缝合切口皮肤,两组均给予适当的护理指导.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率100%,对照组甲级愈合率92.24%,两组比较,x2=19.04,P<0.01.结论 皮内缝合皮肤,无针眼痕迹,瘢痕相对较小,能减少缝线反应,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
作者:莫雪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对ICU 40例休克患者进行24 h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监测比较,每位患者选择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5 min记录1次,同时同侧肱动脉每5 min进行无创血压测定1次,分别记录两种方法 的测量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休克患者的有创血压值低于无创血压值.结论 对休克患者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应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值,尽可能采用有创测压.
作者:来芬华;金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而肠道清洁度是提高肠镜检查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是防止漏诊、误诊及提高诊断阳性率的重要前提[1].
作者:王蓓;庄小英;崔向真;马升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是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静脉制剂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之一[1].
作者:江爱玉;叶柏青;陈雪聪;俞静芬;范锦娣;费旦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13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重视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术后加强心电监测和创口护理,及时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做好上肢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13例均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李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10例亚急诊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患者的护理.认为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及皮肤准备,评估供区、受区的皮肤情况,保护供区血管;术后及时缓解疼痛,防止血管痉挛,密切观察皮瓣血循环,及时发现处理动静脉血管危象,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月~1年,修复拇指外观逼真,功能良好,供足皮肤完好,行走无疼痛.
作者:蒋顺仙;王雪芳;骆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静脉化疗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使用时常可出现静脉炎,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据资料统计,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达20%~30%[1].
作者:林虹;肖兰香;孙文瑞;施美珍;项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操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方法 修改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评分标准,补充人文关怀的考核内容.对125名护理人员进行床边考核,比较人文关怀项目与常规考核项目合格率情况,比较不同职称组间与不同学历组间人文关怀实施情况.结果 人文关怀项目合格率均低于常规项目;操作前语言沟通、保暖措施两项目的 得分在不同职称间有显著性差异;操作过程中的非语言沟通、操作完毕后关心语言的应用总体合格率较低,且职称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同学历间人文关怀各项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结论 输液中体现人文关怀不够理想,管理层对护理人员要加强人文教育,重视人文修养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完善考核环节,以促进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作者:张园芳;马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已明显增高,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1].目前治疗乳腺癌有效方法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但手术导致乳房缺失,使患者心理产生负面的反应.
作者:袁爱琴;朱顺娟;杨斐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对拟阴道分娩的150例孕产妇按入院单、双日分为快速断脐组72例、慢速断脐组78例.快速断脐组在胎儿娩出后10 s内断脐,慢速断脐组在胎儿娩出后30 s内断脐,断脐时脐动脉搏动存在.对两组新生儿胆红素、达峰时间及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慢速断脐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快速断脐组.结论 慢速断脐法在一个可控的时间内,既不会提高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又能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作者:章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