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总气管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丁芸;卢倩萍

关键词:气管肿瘤, 手术, 护理
摘要:气管肿瘤大多发生于气管的黏膜上皮和腺体,儿童的气管肿瘤以良性居多,而成人多为恶性,占90%以上.气管肿瘤与肺和喉部的肿瘤相比,发病率要低得多,成人原发气管肿瘤仅占上呼吸道肿瘤的2%[1].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1例肾功能衰竭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及心脏瓣膜钙经相当常见[1],可导致心脏缺血或梗死、心律紊乱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2].肾功能衰竭是体外循环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盛菊丽;黄小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骨科创伤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观察及护理

    总结骨科创伤患者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骨折创伤后,患者由于情绪波动、术前用药、创伤疼痛易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但复合伤及疼痛可掩盖症状,早期正确评估和细致观察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薛佩云;王春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电视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总结4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经电视胸腔镜下作胸腺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体会.认为护理重点为术前进行呼吸及咳嗽训炼,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有无气胸、出血、重症肌无力危象和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预防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发生.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气胸1例、肌无力危象1例,经及时治疗均顺利康复.

    作者:鲍向英;宋剑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结13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术后合理及时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肠外营养时做好深静脉导管护理,并定时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肠内营养时正确选用喂养液,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喂养液温度及喂养量,观察患儿腹胀,呕吐等情况.13例患儿中11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

    作者:朱双萍;鲍赛君;李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糖尿病个体化营养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个体化营养治疗疗效.方法 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个体化指导,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随访.6月后对营养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个体化营养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 个体化营养治疗6月后,患者对饮食治疗目的、食物选择、分类食物的摄取量及食物交换法等知识的知晓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糖尿病营养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的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乔志敏;陈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冰袋冰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冰袋冰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用自制冰袋局部冰敷,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法,观察两组病例伤后24 h内疼痛、应用止痛剂情况和24 h后出现皮肤皱纹时间和肿胀情况.结果 两组疼痛分值、应用止痛剂例数、出现皮肤皱纹时间和高度肿胀数经统计学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冰袋冰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能减轻肿胀,减少皮肤水疱出现,并能达到止痛、止血作用.

    作者:郭巧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表面麻醉下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后的护理

    总结表面麻醉下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后护理.认为重点是术前指导患者做好眼球运动训练、抗生素滴眼及常规准备;术后防止人工晶体移位或夹持,观察创口情况,做好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对患者进行卫生指导,避免导致高眼压的因素.

    作者:胡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患者家属焦虑状态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对血液净化中心住院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家属68人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家属特质焦虑分值与常模分值比较,P<0.01;影响家属状态-特质焦虑分值的相关因素显示:家属性别差异、付费方式、照料时间、生活规律改变程度、患者透析不良反应比较,P<0.01;家属文化程度、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比较,P<0.05.结论 患者家属焦虑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要对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家属减少焦虑状态的发生.

    作者:温利平;徐武敏;叶美素;金领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化疗后盗汗用五倍子与朱砂敷脐的疗效观察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普遍存在,加上化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体质更加虚弱,常有盗汗现象.化疗药物引起恶心、呕吐以及口腔溃疡等并发症,影响口服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吴桂云;邵胜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结93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低钠血症的原因是肝功能严重受损、长期进食量少、伴恶心呕吐、应用低盐饮食、利尿剂使用等;相应的护理对策是及时动态监测肝功能、电解质变化,进行饮食指导,补充高渗氯化钠溶液,及时纠正低血钠.

    作者:曹梅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1例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化疗致静脉血栓的原因与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2].

    作者:蒋春儿;洪小芳;高利琴;张永芳;倪建芬;江子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概况与进展

    急诊预检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预检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黄建一;孙红玲;项美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子宫动静脉瘘栓塞术的护理

    目的 对子宫动静脉瘘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护理进行总结.方法 对6例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1例穿刺点出血,1例呕吐,1例发热,6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经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栓塞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唐国静;何冬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脑室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护理

    总结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应用脑室内持续冲洗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护理.认为正确控制冲洗及引流的速度和量,保持引流通畅,合理放置引流管高度,及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可明显缩短引流时间,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吴玉娟;吴近森;李冬眉;陈勤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

    总结32例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阴道清洁,术后加强阴道护理、导尿管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经治疗和护理,32例皆恢复正常排尿.

    作者:金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设计合理的输液卡对门诊输液的影响

    输液卡在输液治疗中应用可预防差错发生,既往都是手写,容易出错.2006年5月本院输液室设计了电脑打印的输液卡,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陶方利;曾群;梅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结肠内旁路技术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

    总结结肠内旁路技术对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保肛手术的护理.术前做好整体评估、肠道准备、控制血压和血糖;术后加强引流护理、饮食护理、螺纹管与吻合环降解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5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愈合均一次成功,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

    作者:钟紫凤;王飞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头颈部肿瘤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总结12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认为动脉灌注化疗后加强对化疗灌注区局部反应的处理,严密观察导管因素方面并发症,早期发现循环系统及颅脑并发症,及时处理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对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黄静;汪和美;王绣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1例总气管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气管肿瘤大多发生于气管的黏膜上皮和腺体,儿童的气管肿瘤以良性居多,而成人多为恶性,占90%以上.气管肿瘤与肺和喉部的肿瘤相比,发病率要低得多,成人原发气管肿瘤仅占上呼吸道肿瘤的2%[1].

    作者:丁芸;卢倩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对胃肠道术后肠蠕动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胃肠道术后患者根据手术日单、双号分成两组,观察组除了术后常规护理外给予足部按摩+穴位按揉;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外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比较两组腹胀发生、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出现早,与对照组比较,统计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能更有效地促进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

    作者:俞伟珍;王亚莲;唐喜珍;张艳艳;介丽霞;盛燕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