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燕月
输液卡在输液治疗中应用可预防差错发生,既往都是手写,容易出错.2006年5月本院输液室设计了电脑打印的输液卡,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陶方利;曾群;梅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探讨病区护士三级负责制护理模式,提高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医生、护士的自我满意度.将全科护士按资历、能力分成一、二、三级别,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及考核方法,科学排班.实施三级负责制护理模式后病区护理质量、患者、医生、护士的自我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严燕月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总结8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体会.护理重点是术后监护期间要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防治术后心律失常及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以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柴琼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气管肿瘤大多发生于气管的黏膜上皮和腺体,儿童的气管肿瘤以良性居多,而成人多为恶性,占90%以上.气管肿瘤与肺和喉部的肿瘤相比,发病率要低得多,成人原发气管肿瘤仅占上呼吸道肿瘤的2%[1].
作者:丁芸;卢倩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509例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种类、风险程度及高危因素,制定预防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对护理部确认的509例风险事件进行风险程度的评定及原因分析.结果 意外伤害、给药错误、病情观察不及时、静脉留置针问题是儿科临床护理中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分别占25.0%、15.7%、12.6%、10.6%;以高风险事件居多,占59.4%:护理风险事件以直接风险为主,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5%.结论 加强风险监控及高危环节、人群、时段的监管,加强高危人群的教育和培训,重视高危环境的管理和风险监控,以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
作者:陈朔晖;陈妙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心包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肿瘤生长慢,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引起顽固性心律失常而猝死,肿瘤大者压迫心脏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1].
作者:林剑靖;胡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总结基层医院实施高年资护师夜帮班的体会.轮到低年资护士前夜班时,由上日班的高年资护师帮班,协助、指导前夜班的护理工作,协调护患关系,提高了夜班工作的质量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的成长,满足了不同层次护士的心理需求.
作者:邱定金;葛明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急诊预检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预检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黄建一;孙红玲;项美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总结设计并应用《上颌窦穿刺冲洗知情同意书》的体会.根据对上颌窦穿刺患者知情告知需求的调查结果,编写了《上颌窦穿刺冲洗知情同意书》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上颌窦穿刺冲洗知情同意书》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医患沟通,而且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得到了患者的赞同,既体现了重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同时也有助于维护护理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童莺歌;吴柳花;黄卫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0%盐水冰袋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方法 按住院顺序将高热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10%盐水冰袋降温,对照组采用清水冰袋降温,冰袋用包布包裹放置于患者双侧腋下、腹股沟处,两组患者均在冰敷后1、2、3、4 h测量直肠温度,观察记录患者体温下降情况;将两种冰袋在室温22℃中放置4 h,观察两种冰袋温度和形态变化.结果 使用冰袋时观察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冰袋在室温22℃放置3 h,10%盐水冰袋呈霜水状,温度为-5.0℃,而清水冰袋为2℃,已融化成水.结论 用10%盐水冰袋物理降温疗效优于清水冰袋.
作者:蒋丽萍;王晶;费琴仙;陈如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总结23例Ⅰ型糖尿病患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置泵前与家长及患儿充分沟通,准备胰岛素笔芯,设置胰岛素泵基础量,选择合适的输注部位;置泵后做好穿刺部位护理,前3 d每日监测血糖6~8次,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患儿体重计算每天胰岛素的用量,严格控制饮食.23例中除2例未能很好配合饮食治疗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外,其余21例血糖控制良好.胰岛素泵治疗后3月时糖化血红蛋白(7.78%)较治疗前(10.27%)明显下降(t=6.517, P<0.001).
作者:郑晓萍;戴小英;邹朝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对子宫动静脉瘘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护理进行总结.方法 对6例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1例穿刺点出血,1例呕吐,1例发热,6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经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栓塞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唐国静;何冬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总结结肠内旁路技术对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保肛手术的护理.术前做好整体评估、肠道准备、控制血压和血糖;术后加强引流护理、饮食护理、螺纹管与吻合环降解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5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愈合均一次成功,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
作者:钟紫凤;王飞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总结骨科创伤患者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骨折创伤后,患者由于情绪波动、术前用药、创伤疼痛易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但复合伤及疼痛可掩盖症状,早期正确评估和细致观察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薛佩云;王春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总结12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认为动脉灌注化疗后加强对化疗灌注区局部反应的处理,严密观察导管因素方面并发症,早期发现循环系统及颅脑并发症,及时处理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对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黄静;汪和美;王绣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胃肠道术后患者根据手术日单、双号分成两组,观察组除了术后常规护理外给予足部按摩+穴位按揉;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外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比较两组腹胀发生、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出现早,与对照组比较,统计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能更有效地促进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
作者:俞伟珍;王亚莲;唐喜珍;张艳艳;介丽霞;盛燕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总结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应用脑室内持续冲洗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护理.认为正确控制冲洗及引流的速度和量,保持引流通畅,合理放置引流管高度,及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可明显缩短引流时间,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吴玉娟;吴近森;李冬眉;陈勤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个体化营养治疗疗效.方法 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个体化指导,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随访.6月后对营养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个体化营养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 个体化营养治疗6月后,患者对饮食治疗目的、食物选择、分类食物的摄取量及食物交换法等知识的知晓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糖尿病营养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的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乔志敏;陈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过长易导致术前不适现象.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及临床工作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制定了手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的新规定,提出了预防术前禁食禁水时间过长的对策.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翠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从细菌学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肝素帽使用的合理时间.方法 将入住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0例分别在肝素帽使用3 d、7 d时留取标本作细菌培养.结果 肝素帽使用后3 d和7 d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0和7.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与肝素帽培养结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肝素帽连续使用1周,容易被细菌污染,每周宜更换2次.
作者:赖美红;刘忠梅;刘春艳;何桂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