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痛38例

张勇;孙凤岭;臧桐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现报道如下, 效果满意, 前列腺痛, 患者
摘要:我们自2004年7月~2007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前列腺痛患者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概况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一旦形成,多为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统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约占欧洲47个国家10亿人口中的5%[1].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于2003年首次报道了我国人群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结果[2],我国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因此,防治心力衰竭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近年有关本病的中医药研究作一概述.

    作者:王强;程胜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胃愈疡颗粒保护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的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健胃愈疡颗粒对溃疡黏膜乳癌相关肽(PS2)和解痉多肽(SP)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消化性溃疡(PU)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健胃愈疡颗粒组(治疗组)和雷尼替丁组(对照组)各36例,另设正常组12例.胃黏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SP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S2表达的变化,并同时检测氨基己糖及磷脂含量. 结果 治疗组氨基己糖、磷脂含量和PS2、SP的表达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 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通过提高PS2和SP的表达,通过影响胃黏膜疏水性,终防止溃疡的产生和复发.

    作者:黄国栋;黄媛华;黄道富;李家邦;肖美珍;唐丽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玲珑医鉴》红花运用经验初探

    <玲珑医鉴>为清末鄂西名医秦子文所遗手稿.他广继前贤,孜集己验,深研经旨,学识渊博,医技精湛.秦子文行医50余载,通晓内外等各科,医术享誉鄂湘黔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5年下达了整理的研究课题,我们有幸参与全书手稿的校注,深感秦子文临证用药的精妙.书中红花加减运用多达30余次,使用频率较高,特别是在血证方面使用有独特之处.现将书稿中红花的运用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奚胜艳;高学敏;赵敬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痛38例

    我们自2004年7月~2007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前列腺痛患者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勇;孙凤岭;臧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阴极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30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常见病,85%的患者预后良好,仍有15%~20%功能恢复不全.我科自2004年,对60例3个月后仍以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阴极远端穴位刺激治疗组30例,阳极远端穴位刺激30例,使用不透光的随机分组信封隐藏,治疗4周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叶永铭;王蕊;黄石玺;杨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脑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

    中风后抑郁症(PSD)是继发于脑卒中后的一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心理和情绪的异常.目前临床上已应用多种疗法和各种抗抑郁药物对PSD进行治疗.近年来,我们运用健脑调神针法治疗该病,并与氟西汀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珊珊;孙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刘弼臣应用四逆散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弼臣教授行医60余载,擅治儿科疑难杂病,临证时常灵活运用四逆散治疗多种疾病,取得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郝宏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侧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复视,甚至眩晕不能站立,或晕厥跌倒(意识并不丧失),恶心重者呕吐,多日不能进食,进食则呕,或头晕沉,耳鸣,耳聋等.随着低头伏案工作人群的扩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我们多年来用传统中医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军;方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脾胃病治疗8法

    老年脾胃病多因积劳成疾或青中年时期累患脾胃病久治未愈,迁延而致.由于老年人体质不同,故病因、临床症状均不同于青中年人.由此可见,治疗老年人脾胃病要有独特的方法.

    作者:李平;袁喜梅;张居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配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4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作为冠心病严重状态,发作突然,进展迅速,若处理不当,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而及时有效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近3年收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8例应用丹红注射液配合稳心颗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静;张兴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消胚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35例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针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有多种保守治疗方案,但疗效不一.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运用自拟的消胚化瘀汤联合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甄洪亮;周瑞玲;厉建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脑心通胶囊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小板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脑心通的干预作用. 方法 21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mg,1周后检测用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PAG)、血浆P-选择素和血栓素B2(TXB2)浓度;随机分阿司匹林1组(72例)每天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g;阿司匹林2组(70例)每天口服阿司匹林300mg;脑心通组(73例)每天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g,同时加用脑心通胶囊.1个月后复查PAG、血浆P-选择素和TXB2浓度. 结果 血浆P-选择素、TXB2浓度与AA、ADP诱导的PAG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血浆P-选择素与TXB2呈正相关(P<0.01);治疗后3组之间AA和ADP诱导的PAG、血浆P-选择素和TXB2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脑心通组AA诱导的PAG、血浆P-选择素和TXB2浓度均低于阿司匹林1、2组(P<0.05),脑心通组ADP诱导的PAG明显低于阿司匹林1组(P<0.05),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合用能加强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疗效,并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陈达开;张怀勤;张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证型与脑肠肽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中医不同证型血浆脑肠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WD患者37例为WD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痰湿阻络型18名、肝肾阴虚型10例、湿热内蕴型9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18例作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比较两组血浆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及胃动素(MTL)水平. 结果 WD组痰湿阻络型患者血浆CCK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D组肝肾阴虚型、湿热内蕴型患者血浆VIP、SS水平与对照组和痰湿阻络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D组肝肾阴虚型、痰湿阻络型患者血浆MTL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WD组湿热内蕴型与痰湿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D患者脑肠肽水平高于正常人,且中医不同证型WD患者血浆脑肠肽有变化,其中SS、MTL变化有证型特异性,而CCK、VIP无证候差异性.

    作者:蔡永亮;徐磊;陈怀珍;王艳昕;徐国存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补肾益气和血方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腺体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益气和血方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腺体凋亡的影响. 方法 复制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观察小鼠妊娠率和着床胚泡数,分析子宫内膜腺体的凋亡情况,检测子宫内膜腺体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和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模型组妊娠率和平均着床胚泡数均显著降低,治疗组两者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或P<0.01).模型组子宫内膜腺体增殖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凋亡指数(AI)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腺体PI明显降低而AI明显增高(P<0.01),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子宫内膜腺体中bax和激活型Caspase-3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两者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促进子宫内膜腺体中bax蛋白的表达和Caspase-3的激活,调节植入窗期腺体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可能是补肾益气和血方促进子宫内膜接受性建立和改善胚泡着床障碍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冬梅;黄光英;陆付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制天南星、胆南星、生天南星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答:制天南星气味苦温,入肺、脾、肝三经.本品辛燥而烈,能燥湿散寒,散风涤痰,开泄走窜,通经活络,故常用于治疗风寒停滞肌肤经络,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关节疼痛沉着,肌肤麻木不仁,局部欠温怕冷之风寒痰湿证.制天南星与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地龙等配伍,温经散寒,祛风涤痰,活络蠲痹.

    作者:张学华;张群;王蓓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158例

    中风病急性期约40%~50%表现为痰热腑实证,我们用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1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姚乃礼应用调和肝脾法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姚乃礼教授善治肝胆脾胃及内科疑难杂症,对内科疾病多从肝脾失调辨证,善用调和肝脾法,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少丽;张润顺;白宇宁;周雪忠;陈兰羽;刘震;王映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观察性研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与报告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一种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该方法的应用已从病因研究逐步扩大到疗效评价,可为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提供依据.中医药领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进行疗效评价的很少,如何科学严谨地设计和报告,是完成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的关键.针对中医药病例对照研究相关的方法学问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阐释,旨在推广病例对照研究在中医药的应用并提高质量,拓展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方法.

    作者:于河;李赞华;刘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浅析《伤寒论》定量辨证的方法和依据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方证系统分析与综合,说明<伤寒论>中定量辨证思想贯穿于伤寒辨证治疗体系的各个方面.重点从<伤寒论>中定量辨证的方法进行阐释,说明张仲景主要通过病程、症状、脉象、文字描述的对比及药物试探五个方面对病证进行定量.

    作者:刘玉良;李其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增液汤加味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32例

    口干燥症是鼻咽癌放疗后常见的后遗症.2005年3月~2006年10月,我科应用增液汤加味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报告如下.

    作者:彭桂原;郭强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