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辛药用部位的变迁与思考

周祯祥

关键词:细辛, 神农本草经, 药用部位, 根及根茎, 合理性, 经历
摘要:细辛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关于细辛药用部位的变迁主要经历了用根(<神农本草经>成书~1950年)、用全草(1950~2005年)、用根及根茎(2005~)的过程.现仅就细辛药用部位的变迁探讨细辛用根及根茎的合理性.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与脑外伤引起的肢体痉挛45例

    我们于2002~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卒中(CVD)与脑外伤引起的肢体痉挛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纯西医组41例作临床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成;杨子涵;张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急性虚证的表现及治疗对策

    目的 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发病的免疫功能状态与急性虚证之间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MODS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随机对照、动态检测62例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中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1/2(Th1/Th2)变化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HLA-DR)表达的情况,并比较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结果 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的Th1/Th2比值、单核细胞表面HLA-DR含量低于正常人(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指标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P<0.05),且28天存活率较西医常规治疗组高(P<0.05),终死亡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ODs发病早期的免疫抑制与急性虚证具相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虚证患者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张畔;崔乃杰;王兵;王今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杨少山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验案3则

    杨少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6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老年病、脾胃病、疑难杂症等.笔者有幸随杨师侍诊多年,曾于2001年遇杨师从肝论治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取得良效,现举例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李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浅谈植物日光性皮炎的中医证治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由于食入或接触某些含有光感物质的植物,经日光照射后引起面部等暴露部位急性皮肤炎症的光过敏性疾病.

    作者:张云璧;瞿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白花蛇舌草治疗小儿夜啼

    白花蛇舌草苦、甘,寒,人心肝脾三经,有清热解毒,利湿散瘀之功效.笔者运用白花蛇舌草治疗小儿夜啼,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作者:何正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归肾汤加味治疗卵巢早衰30例

    卵巢早衰(DOF)是指已建立规律月经的妇女,40岁以前,由于卵巢衰退而出现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的病证,患者常有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上升和雌激素的下降,临床常伴见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阴道干涩、性欲下降等绝经前后症状,使患者未老先衰,给患者身心健康和夫妻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

    作者:施丽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用张仲景经方辨治消渴临证探究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堪称是一部系统而完整的临床医学专著,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主要记载了外感类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有效方剂,同时对杂病的论治也大量述及.

    作者:张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7例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及激素的广泛应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对47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郝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丸与道地药材

    中药材的质量与其品种、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产地适宜、品利优良、产量高、疗效突出,带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药材,即道地药材(域地道药材).

    作者:饶伟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理性对待中药不良反应

    安全和有效是对药品基本的要求,且安全比有效更重要.自从化学药品问世以来,很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遏制,但随之而来的药品不良反应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作者:周超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李博(钅监)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李博(钅监)主任医师对于银屑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认为素体血热内蕴是银屑病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加之过食辛辣发物,或七情内伤、过度劳累,或感受六淫之邪郁而化热,影响脏腑气血功能,致使机体内失疏泄,外失宣透,郁滞肌肤而致银屑病.临床上,李老师将银屑病分为血热风盛、血虚风燥及瘀血阻络3型论治.

    作者:刘丽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并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5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并将各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各型间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胃炎以脾虚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挟气滞型和脾胃湿热型3型多,且与Hp感染关系为密切.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脾胃湿热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疗效好.

    作者:冷贵兰;李习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伤乐生颗粒抗脑损伤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 探讨脑伤乐生颗粒(NSLs)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分组后,分别灌胃给予NSLS(12g/kg、6g/kg、3g/kg)及尼莫地平(10mg/kg),观察药物对脑含水量、脑指数、丙二醛含量、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梗死程度、运动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的影响;健康杂种犬分组后分别灌胃给予NSLS(3.0g/kg、1.5g/kg)及尼莫地平(10mg/kg),观察药物对犬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 NSIS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及脑损伤大鼠脑含水量、脑指数、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明显提高犬脑血流量、降低脑阻力,而对心率、血压、心电图无明显影响;明显改善脑损伤大鼠运动神经功能;显著降低大鼠中动脉阻塞后脑梗死面积.结论 NSLS对脑损伤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作者:沙松华;李广明;刘猛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周仲瑛从痰论治肺系疾病经验

    痰是一种致病因子,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更为多见.周仲瑛教授对肺系痰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治痰应以化痰、祛痰为大法,痰祛则病之原自绝.痰是津液留聚所成,津液赖气化以宣通,若气机失调,则津液停积而为痰,因此治痰必先理气;而脾湿是成痰的基础,故理脾化湿为治痰要着;痰浊蕴肺,肺气郁滞,不能正常推动血液的运行,可使肺部瘀血,表现痰瘀互结,因此治痰常兼治血.此外,对正气不足,输化无权所致之虚痰,治宜标本兼顾,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试论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的重要意义

    中药配方颗粒是饮片基础上的创新产物,它克服汤药缺乏质量监控等弊端,对适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中药现代化,拓展中医药临床,确保中药质量,推进种植炮制规范化,增加出口创汇,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新兴产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嘉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肌腱粘连32例

    断指再植术是通过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使完全离断的手指成活,但也有部分再植成功的患者术后手部功能不佳.2002~2005年我们应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肌腱粘连32例,并与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毅;冯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黄斑囊样水肿的证治及用药

    黄斑囊样水肿(CME)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随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通过对视网膜血管的渗漏的动态观察和对视网膜截面的精细结构断层成像将其准确检测出.笔者应用中医中药治疗黄斑囊样水肿,在证治及用药方面略有所得,现简述如下.

    作者:夏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平肝益肾涤痰饮治疗高血压肥胖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平肝益肾涤痰饮对高血压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在对照组方法上加用中药),治疗8周.观察血压、体重、腰围(WC)、腰臀比(WHR)、代谢参数及胰岛素(FINS)、瘦素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 中药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WC、WHR、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瘦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SBP、DBP、FPG、TC、HDL-C、LDL-C、ISI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肥胖患者时,在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及口服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压、体重和BMI等,对代谢参数也有调整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瘦素有关.

    作者:汪春;程志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保肝解毒颗粒对雷公藤多苷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白介素18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理及保肝解毒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天,再以雷公藤多苷灌胃造模,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介素18(IL18)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IL-18明显升高,肝细胞凋亡严重;保肝解毒颗粒可有效降低ALT、AST和IL-18水平,并使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雷公藤多苷所致的急性肝损伤与IL-18和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保肝解毒颗粒可通过降低IL-18水平、抑制肝细胞凋亡等起到防治肝脏损害的作用.

    作者:彭勃;禄保平;苗明三;杨晓娜;许家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评估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修建多媒体教室,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硬件环境,然而在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反映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尤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更是如此[1],于是有人就认为纯理论性的课程不适合多媒体教学.

    作者:张明泉;王亚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