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辩证逻辑角度探寻证候概念的形成轨迹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

关键词:证候, 辩证, 辨证逻辑
摘要:证候概念同自然科学中的所有概念一样,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前科学概念,从前科学概念到科学概念,进而与原有理论体系相融合的基本环节,其形成轨迹是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而演进的,即甲骨文和<马王堆医书>从疾病的表象--症状开始,到<内经>对包括症状在内的一切与疾病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分类后<伤寒论>实现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飞跃,并使之终与中医理论体系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从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活络膏护膝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

    膝关节为人体负重和行走的主要关节,极易受外力所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和较难治的一种骨关节病.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本病不仅作为医学问题,而且也成为社会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洋崇军;徐志明;曾凡;彭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与脑外伤引起的肢体痉挛45例

    我们于2002~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卒中(CVD)与脑外伤引起的肢体痉挛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纯西医组41例作临床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成;杨子涵;张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仰卧位整复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30例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推拿治疗效果明显.为探讨临床常用的仰卧位整复推拿法的临床疗效,我们自2004年起运用仰卧位整复推拿法治疗该病,并设立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芳俊;王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试论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的重要意义

    中药配方颗粒是饮片基础上的创新产物,它克服汤药缺乏质量监控等弊端,对适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中药现代化,拓展中医药临床,确保中药质量,推进种植炮制规范化,增加出口创汇,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新兴产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嘉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杨少山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验案3则

    杨少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6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老年病、脾胃病、疑难杂症等.笔者有幸随杨师侍诊多年,曾于2001年遇杨师从肝论治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取得良效,现举例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李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白花蛇舌草治疗咳喘白花蛇舌草除烦效果好白花蛇舌草治疗顽固性脓疱疮白花蛇舌草治疗皮肤瘙痒症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宁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宁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采用宁心颗粒口服;对照组采用能量合剂三磷腺苷(ATP)、辅酶A、维生素C、肌苷及病毒唑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早搏、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及增高左心室的射血分数,缩小患儿扩大的左室内径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宁心颗粒具有明显缓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症状、体征,减少早搏发生次数,降低异常升高的心肌酶学指标及改善左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安源;吕红;韩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归肾汤加味治疗卵巢早衰30例

    卵巢早衰(DOF)是指已建立规律月经的妇女,40岁以前,由于卵巢衰退而出现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的病证,患者常有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上升和雌激素的下降,临床常伴见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阴道干涩、性欲下降等绝经前后症状,使患者未老先衰,给患者身心健康和夫妻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

    作者:施丽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经冠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然后用SAS软件中的多元对应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无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气滞>气虚>气阴两虚>血瘀;单支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双支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阴虚>痰浊>血瘀>气虚;三支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阳虚寒凝>阴虚>痰浊>血瘀.冠脉不同病变支数的证型相兼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冠脉造影无病变的患者与中医的肝郁气滞相关性强,而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痰浊证、血瘀证和阴虚证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

    作者:王阶;邢雁伟;李志忠;朱小玲;李十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用张仲景经方辨治消渴临证探究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堪称是一部系统而完整的临床医学专著,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主要记载了外感类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有效方剂,同时对杂病的论治也大量述及.

    作者:张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伤寒论》灸法浅析

    <伤寒论>中对灸法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重视脉象,辨证施灸.(2)回阳救逆,急症用灸.(3)温阳消阴,虚寒宜灸.(4)治病求因,以热治热.(5)灸药结合,各取所长.(6)强调禁忌,谨防火逆.

    作者:孙敬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李廷冠诊治乳腺增生病经验

    李廷冠教授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对乳腺增生病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我们有幸得到李教授指导,并随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李教授诊治乳腺增生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莫小勤;梁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急性虚证的表现及治疗对策

    目的 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发病的免疫功能状态与急性虚证之间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MODS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随机对照、动态检测62例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中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1/2(Th1/Th2)变化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HLA-DR)表达的情况,并比较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结果 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的Th1/Th2比值、单核细胞表面HLA-DR含量低于正常人(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指标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P<0.05),且28天存活率较西医常规治疗组高(P<0.05),终死亡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ODs发病早期的免疫抑制与急性虚证具相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虚证患者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张畔;崔乃杰;王兵;王今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用白花蛇舌草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我们在临床中重用白花蛇舌草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0余例,均获显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兴茂;张敬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从辩证逻辑角度探寻证候概念的形成轨迹

    证候概念同自然科学中的所有概念一样,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前科学概念,从前科学概念到科学概念,进而与原有理论体系相融合的基本环节,其形成轨迹是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而演进的,即甲骨文和<马王堆医书>从疾病的表象--症状开始,到<内经>对包括症状在内的一切与疾病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分类后<伤寒论>实现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飞跃,并使之终与中医理论体系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从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作者: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周仲瑛从痰论治肺系疾病经验

    痰是一种致病因子,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更为多见.周仲瑛教授对肺系痰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治痰应以化痰、祛痰为大法,痰祛则病之原自绝.痰是津液留聚所成,津液赖气化以宣通,若气机失调,则津液停积而为痰,因此治痰必先理气;而脾湿是成痰的基础,故理脾化湿为治痰要着;痰浊蕴肺,肺气郁滞,不能正常推动血液的运行,可使肺部瘀血,表现痰瘀互结,因此治痰常兼治血.此外,对正气不足,输化无权所致之虚痰,治宜标本兼顾,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临床试验中的对照设置

    从认识治疗作用出发,阐明设立对照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组间可比是对照的基础,并介绍了随机和盲法如何有助于达到组间可比,主要的对照类型以及选择不同对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作者:张宏伟;唐金陵;刘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肌腱粘连32例

    断指再植术是通过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使完全离断的手指成活,但也有部分再植成功的患者术后手部功能不佳.2002~2005年我们应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肌腱粘连32例,并与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毅;冯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浅谈植物日光性皮炎的中医证治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由于食入或接触某些含有光感物质的植物,经日光照射后引起面部等暴露部位急性皮肤炎症的光过敏性疾病.

    作者:张云璧;瞿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平肝益肾涤痰饮治疗高血压肥胖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平肝益肾涤痰饮对高血压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在对照组方法上加用中药),治疗8周.观察血压、体重、腰围(WC)、腰臀比(WHR)、代谢参数及胰岛素(FINS)、瘦素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 中药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WC、WHR、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瘦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SBP、DBP、FPG、TC、HDL-C、LDL-C、ISI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肥胖患者时,在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及口服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压、体重和BMI等,对代谢参数也有调整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瘦素有关.

    作者:汪春;程志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