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长根
面肌痉挛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而加重,睡眠后停止.笔者以长吊针为主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运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对475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年龄、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X线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证型在病程、病情活动情况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年龄、主要实验室指标、放射学改变方面亦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75例患者中,湿热痹阻型多,占41.7%;其次为湿热痹阻合并瘀血阻络型,占10.9%.结论 湿热痹阻型病程短,病情重,且多见于疾病活动期,并易与瘀血相合致病,故临床RA活动期多见湿热痹阻合并瘀血阻络证.
作者:姜泉;蒋红;曹炜;焦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本效果比.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77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8例、西医组39例.中西医组用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丸联合NP(异长春花碱+顺铂)方案化疗;西医组为单纯N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成本、一年生存率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中西医组的成本/肿瘤控制率和成本/一年生存率(C/E)分别为552.19和1104.51;西医组该两项分别为595.68和1299.56.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作者:杨宏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且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我们从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治疗及观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英华;张银萍;郭秋兰;康红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M)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为47%~9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中有12.4%~30%的发病率,并可导致其它慢性并发症,目前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我们应用自拟通络荣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军;高宪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廖金标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侍先生左右,聆听教诲,收益颇多.今择先生医案3则,以飨读者.
作者:陶云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钟某某,女,49岁.因畏寒发热3天,反复晕厥2天,于2006年2月27日下午2时入院.
作者:严仲庆;张菁;沈伟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5月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湿疹120例,并以内服外涂西药进行平行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何玉华;康静;刘光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白花蛇舌草性寒,味微苦,甘.取其清热解毒的功效,海南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笔者在临床中,以白花蛇舌草为主组方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论述了病机多层次观的内涵及其对理论研究、临床实践、科研、教学的指导性.病机的多层次观即初始病机、中间病机、终末病机,它可以阐明疾病病机的全过程,解析辨证和论治中的歧义,揭示理法方药的不一性和学术纷争的原因.同时论述了终末病机相同的特点及其意义.
作者:马克亚;孙运河;成德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降糖合剂配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以1:1:1的比例分别进入西药(二甲双胍)组、中药(降糖合剂)组和中药加耳针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血糖(P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的变化.结果 中药加耳针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与西药组(P<0.0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中医证候积分、血糖、HbA1c、血脂、FINS、ISI、IR等方面,中药加耳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并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降糖合剂配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阎英杰;刘福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于2000年笔者曾重用白花蛇舌草治愈心包积液1例,现介绍如下.患者李某某,女,68岁.2000年1月17日因胸闷、气喘、浮肿月余收住于寿阳县某医院内科.
作者:郭培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答:临床有时遇到糖尿病晚期(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均较重)患者反复发作上吐下泻,呕吐物为棕色液体,一日腹泻10余次水样便,患者极度虚弱.治疗颇为棘手:
作者:华传金;张志远;徐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疾病的发生和演变皆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伤寒论》虽然主要论述的是外感疾病,致病因素为外感六淫之邪,但由于它注意到人体内部因素不同,诸如素体阴阳的偏盛偏哀、禀赋强弱、有无宿疾等等,形成伤寒的发生发展视为体内与体外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伤寒论从内外相因的角度认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
作者:芦世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炎导致输卵管阻塞是造成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其治疗方法较多,但各有千秋.2001年3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5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行输卵管通水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建新;鲍海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温疫论》为明末吴又可论述温疫类疾病的一部专著,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温疫的致病病因--戾气,并系统地介绍了温疫的传变、辨证规律以及治疗用药特点,对后世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在论疫中强调顾护胃气的思想尤为值得借鉴学习,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廖红娟;王一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性甘寒,入胃、大小肠经.功效清热,利湿毒、消痈.临床用治痈肿疮毒、蛇毒咬伤,热淋等.现代多试用癌症治疗,笔者取白花蛇舌草煎液含漱,治疗口腔溃疡效果较佳.举例如下.
作者:杨竹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白花蛇舌草味苦、微甘,性微寒,入肺、肝、胃经,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功效,临床常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小便不利等病.肾结石是因湿热蕴结膀胱,煎熬尿液,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所致.
作者:饶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