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80例

朱运喜;王海涛;丁丽君

关键词:中药外敷治疗, 带状疱疹, 现报道如下, 常见皮肤病, 阿昔洛韦片, 疱疹病毒, 神经痛, 水痘, 口服
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伴有剧烈的神经痛.我们于1995年10月~2005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药研粉外敷患处和口服阿昔洛韦片治疗,现报道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小柴胡汤运用发微

    小柴胡汤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长期以来,在论及小柴胡汤证时,多认为本方用于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是治疗少阳病的专方,而忽视甚至否认它对太阳、阳明、厥阴病以及杂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高社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联合中药治疗玻璃体混浊80例

    玻璃体混浊又称飞蚊症,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难治的眼病,也是直接影响视力的原因之一.由于玻璃体本身没有血管,又无神经组织,新陈代谢极为缓慢,故当玻璃体出现混浊时,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我们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联合中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颉瑞萍;刘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奚九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炎变综合征经验

    下肢静脉曲张炎变综合征,是由下肢特别是小腿的静脉曲张,继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它是一组症候群,可见于多种疾病,皆由于炎性介质的侵入或炎症反应变化所致.本综合征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

    作者:闫少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药配方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肿瘤学者根据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病程特点,将整合医学的理念引入恶性肿瘤治疗,并发展了整合治疗的理念和方法,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相结合、社会援助与自主康复相结合,创造了优于任何一种单一疗法或医学体系的治疗模式,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

    作者:周嘉琳;续海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1例

    难治性青光眼是困扰临床医生的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目前其尚无明确的定义,主要为临床治疗十分困难的青光眼类型总称.其中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继发性青光眼、多次滤过手术失败的原发性青光眼、先天性或青少年性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及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等.

    作者:冯俊;王影;巢国俊;唐由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借鉴Delphi法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的拟合研究

    目的 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进行拟合研究. 方法 使用标准化舌象采集环境获取临床舌象,借鉴Delphi方法,邀请中医专家对舌色分类和舌色诊断进行4轮咨询,并借助舌色红绿蓝(RGB)分量的比较从侧面进行验证. 结果 通过4轮的专家咨询,后将舌色分为淡白、淡红、红、绛、淡紫、紫、青紫和紫红8类;采集的1255幅舌图像中1072幅(87.0%)获得了一致的判别结果;不同舌色的RGB分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Delphi法是一种较好的拟合中医专家舌诊经验的方法.

    作者:岳小强;刘庆;邓伟哲;凌昌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96例

    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96例,并与常规治疗组的80例做对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7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中,男性28例,女性68例;年龄35~72岁,平均43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1.8年.

    作者:张庆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医循证实践与经验治疗关系浅谈

    循证医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处理好循证实践与经验治疗的关系将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里的一个热点问题.认为中医理论源于历代医家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但中医药的证据级别有待进一步提高;经验治疗作为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经验治疗是高级别证据的源泉,同时,佳证据也是相对的,有待在临床实践中验证和不断完善.付诸实践,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才是开展中医循证实践的根本.

    作者: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生姜挥发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生姜挥发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模型,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降低(P<0.01),SOD活性与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生姜挥发油能显著升高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和SOD活性(P<0.05或P<0.01),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 结论 生姜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强ATP酶活性和抗氧化有关.

    作者:王军;刘惠霞;张薇;黄启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当飞利肝宁胶囊在降脂治疗中的保肝作用观察

    近年来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冠心病死亡率也有增高趋势.因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得到广泛重视.随着降脂药的应用,降脂药所导致的肝功能异常也明显增加.

    作者:黄久荣;梁若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减肥胶囊减肥机理的分子水平研究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减肥胶囊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机理. 方法 采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药物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脂肪组织瘦素基因(LeptinmRNA),下丘脑神经肽Y基因(NPYmRNA)及解偶连蛋白2基因(UCP2mRNA)表达水平,采用放射性免疫技术检测药物治疗组及非药物治疗组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及神经肽Y(NPY)的含量. 结果 减肥剂量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大鼠血清Leptin水平,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浆NPY水平均有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减肥胶囊高剂量组脂肪组织LeptinmRNA及下丘脑NPYmRNA表达水平下降,同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减肥胶囊高、低剂量组UCP2mRNA水平均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减肥胶囊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影响了大鼠脂肪组织Leptin mRNA、下丘脑NPY及UCP2mRNA基因的表达.

    作者:宰军华;魏明;王又红;代雪娜;李强;刘卫红;孟长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医重视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医源性疾病是随着医事活动引起的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新药物、新器材的不断应用,新的医源性疾病也不断发生.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医源性疾病的防治,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医源性疾病对患者的伤害.

    作者:邢哲斌;邢文台;邢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药物组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循经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纳甲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 结果 纳甲组、循经组、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73.33%,纳甲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纳甲组的基本痊愈率及显著进步率明显优于药物组与循经组(P<0.05或P<0.01).3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纳甲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率的改善尤为显著,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早期、治疗后IL-6、TXB2、6-keto-PGF1α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中纳甲组6-keto-PGF1α、IL-6在治疗早期即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 子午流注钠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IL-6水平,恢复TXB2与6-keto-PGF1α的动态平衡,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姜华;王满侠;郭健;李志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阐述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6个关键环节:(1)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合理制定是正确收集临床数据的前提;(2)临床数据采集人员的统一培训是保证数据真实的前提;(3)数据的合理分析是保证结果可靠的前提;(4)分析结果的合理解释是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关键;(5)证候诊断标准的科学验证是推广应用的前提.

    作者:吴秀艳;王天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王庆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80例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伴有剧烈的神经痛.我们于1995年10月~2005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药研粉外敷患处和口服阿昔洛韦片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运喜;王海涛;丁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突出技能训练改进教学模式——《刺法灸法学》教材编写体会

    《刺法灸法学》是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之一,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经过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山东等9个院校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已于2003年1月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课堂讲授内容;下编为针灸技能训练教程,供教师操作示范与学生实践之用.

    作者:陆寿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基于聚类分析的病毒性心肌炎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研究

    目的 明确病毒性心肌炎的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 方法 通过对201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例进行动态观察,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病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交叉列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有8个证型.邪毒侵心证多见于急性期,辨证要点是发热,咳嗽,咽痛,或腹泻,心悸,苔黄,脉数;大气下陷证多见于迁延期和慢性期,辨证要点是气短,咽中拘急,胸中坠胀,神疲乏力,苔白,脉结代;痰阻心络证常见于迁延期和慢性期,辨证要点为胸闷,恶心呕吐,舌暗红,苔厚或腻,脉滑;心脾两虚证多见于迁延期和慢性期,辨证要点是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纳少,神疲乏力,腹泻,舌淡苔白;气阴两虚证多出现在急性期和迁延期,也可见于慢性期,辨证要点为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盗汗,苔少或剥,脉细数;心血瘀阻证主要见于慢性期,辨证要点为心前痛,舌紫或暗红,脉弦;阴虚火旺证多见于迁延期,辨证要点为心悸,心烦,少寐多梦,手足心热,盗汗,苔少或剥,脉细数;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慢性期,辨证要点为心动悸,气短甚,浮肿,舌紫或紫暗,脉沉迟或结代. 结论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证候分类及证候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信性.

    作者:曹洪欣;刘寨华;张华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华佗再造丸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其病变早于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我们曾用中药加用华佗再造丸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取得良好的疗效.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对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伴脑供血不足患者,服用华佗再造丸前后的脑血流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印;刘吉善;王熙;赵和平;杨东威;章先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以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方法 收集111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设计调查表,准确填写临床资料,并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由两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辨证,得出辨证结论.对试验组不同证型之间及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尤以胆固醇(T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明显(P<0.05或P<0.01).在试验组各证型的比较中,痰湿壅盛型HDL-C降低明显.阴阳两虚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明显. 结论 血清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作者:张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清肠泡腾栓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清肠泡腾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疗效机制. 方法 实验分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泡腾栓组、清肠泡腾栓组、清肠栓组、柳氮磺胺吡啶栓组共6个组,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mRNA阳性表达. 结果 模型对照组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肠黏膜IL-8 m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清肠泡腾栓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以及IL-8 mRNA阳性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清肠泡腾栓对IL-13的调控作用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清肠泡腾栓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而对溃疡性结肠炎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陈英群;马贵同;冯怡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