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南;赵霞;陆远;张晓华;王爱华;董盈妹
目的:比较岷县当归超临界流体提取物放置3年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在设置GC-MS时,采用不分流模式技术对当归超临界流体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结果:放置3年的当归超临界流体提取物与新鲜当归超临界流体提取物成分在构成上有差别,其中从放置3年前的当归超临界流体提取物中鉴定出46种成分,新鲜当归超临界流体提取物中鉴定出54种成分,相比之下,当归挥发油放置3年后α-松油醇、2,4,6-环庚三烯-1-酮、香树烯等成分消失.结论:当归超临界流体提取物放置3年后成分变化不大,稳定性较好.
作者:赵泽军;师霞;程芳;郭玫;王秉鹏;王希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络醒脑针砭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双)、夹脊穴(患侧)、列缺、百会(双),观察组予通络醒脑针砭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和头痛评分,以及旋颈试验评分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血流变改变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眩晕和头痛,以及旋颈试验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麻木、压痛、臂丛神经牵拉有痛感及上肢助力减弱等临床症状的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通络醒脑针砭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且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荐.
作者:刘玉兰;暴宏伶;殷振瑾;吴松柏;徐鸿雁;宋春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医学对痔类疾病的研究历史悠久,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综观中医药典籍,中医对肛肠疾病的病名、诊断及治疗记载都较为具体.目前中医肛肠学的理论研究报道较少,文章对历代古籍文献及现代中医临床有关痔类疾病认识理论和临证治疗意义较大者进行归纳和总结,尤其对其中具有纲领、指导作用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痔类疾病诊疗理论框架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作者:刘明欣;邓洋洋;谷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IκB激酶(IKKβ)及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滴鼻诱导激发BALB/c雌性小鼠,建立哮喘缓解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固本防哮饮低、中、高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及地塞米松组.用Real-time PCR和Westem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KK3、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固本防哮饮低、中、高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及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气道炎症可能与IKKβ、NF-κBp65mRNA和蛋白高表达有关.固本防哮饮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高表达,提示固本防哮饮能抑制IKK/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减轻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
作者:刘亚南;赵霞;陆远;张晓华;王爱华;董盈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痛基因ET-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相对定量的分析生脉注射液作用前后E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T-1 mRNA基因在生脉注射液低剂量组的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但不是很明显,同时生脉中剂量组内皮素ET基因水平降低,而生脉高剂量组内皮素ET基因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对今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新方法新手段来研究和治疗冠心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临床疾病研究有着指示性的作用.
作者:袁媛;黄赫;夏淑霞;李国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王秀云教授认为肾虚是PCOS发病的主要机理,或兼有气滞血瘀或痰湿阻滞为患,致使冲任不畅,从而月经失调及不孕等病证的发生.根据《医学纲目》“调经之法,必先补肾”之理,提出以补肾填精调冲为基本治疗大法,自拟调经汤为基础方,并佐以健脾调肝、活血化瘀、化痰除湿等治疗方法进行辨证论治.结合妇女在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生理时期,肾之阴阳及气血的变化,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周期疗法,促进卵泡发育,从而终达到调经及助孕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轶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在有关AD的防治研究中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中药在治疗AD的过程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根据其发病症状,其病位尤以肾为重中之重,故而近年多数医家已将补肾列为治疗AD的首位.作者回顾近年来补肾中药治疗AD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经方、自拟方、动物实验等多方面简述研究概况,分析并研究临床中药治疗AD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AD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李莹;刘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中西医两方面分别对肾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西医学方面肾纤维化发病机制是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的终途径以及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多属“正虚邪实”的特点.阐明了对肾纤维化的治疗应致力于把中西医两者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有机结合,做到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以探求一条中西医结合一体化的治疗之路.
作者:陈凤;戴恩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所致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且严重消耗社会资源.SHR心、肾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合其所释放的炎症因子导致靶器官损害.近年,中医药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防治领域的作用受到密切关注.结合前期基础,推测:高血压病“虚、瘀”病机下,血中细微物质(炎症细胞等)过脉管,达于心、脑、肾等脏器,致局部气的推动及调控作用失常,激发、促进脏器的病理改变,致靶器官损害.该细微物质源于“血”,行病理性激发、促进功能,而又异于“血”(濡养、化神),名“激血”.
作者:曾勇;陈偶英;王顺民;卿俊;胡笛;谭元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肾藏精”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关于肾功能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澄清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现肾在“自为自和”的运动过程中体现了人体自组织的特性.“肾藏精”是肾基本和重要的功能,对其概念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必将有助于对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的理解并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武峻艳;张俊龙;王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二丁二仙方对中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中医证属肾虚湿热的中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敏感抗生素治疗14 d,临床症状缓解后,中药组予以二丁二仙方治疗,西药组予单剂量抗生素抑菌治疗(每疗程更换一次抗生素),每4周为1个疗程,一共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尿液中总雌激素水平,同时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共脱落6例,54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尿液中总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提高,西药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尿液中总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中药组治疗后12周近期疗效优于西药组,治疗后12周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西药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复发率低于西药组,治疗后尿中总雌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西药组,中药组治疗后4、8周的近期疗效略优于西药组,中药组治疗12周内复发率略优于西药组,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二丁二仙方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属肾虚湿热的中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陈敏;刘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辅助生育技术中机体特殊的生理状态干扰了机体的内稳态,打破了人之气血肾之阴阳的平衡,使妊娠成功率降低.卵泡发育的物质基础与中医学之肾所藏之“精”同属,根据肾藏精理论及中医妇科调周理论能恢复机体的内稳态,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同时辅助生殖技术丰富和发展了“肾藏精、主生殖”理论,相互协调,共达成功妊娠之目的.
作者:卫爱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胶囊联合四君子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口服铝镁加混悬液,治疗纽56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胶囊联合四君子汤加减进行治疗,结合必要的个体化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病理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29%,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中NF-kB、COX-2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明显(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雷贝拉唑胶囊联合四君子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霞;刘金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出发,探讨年节律对健康人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男女各25例.检测其在生理状态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油脂量、pH值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TEWL值:冬至大,夏至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3,P<0.05).②角质层含水量:面颊部春分大,冬至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89,P<0.05).颧部夏至大,冬至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5).③油脂量:夏至多,秋分少,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P<0.05).④pH值:冬至大,夏至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69,P<0.05).结论:结果提示皮肤屏障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较好,冬季减弱.
作者:杨广智;麦丽霞;张婷;聂宝顺;冯焕婷;林佩玲;刘倩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文章总结整理导师吴承玉教授辨治胰腺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胰腺癌病位在胰腺,归属五脏系统的脾系统,与肝、胆、肾密切相关;胰腺癌的病性以虚为本,痰、瘀、气相互交阻.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消痰化瘀为大法,重视顾护脾胃,调和阴阳,中西互参,病证结合,同时注意兼症.文末举一则验案佐证,以期提高临床对胰腺癌的诊疗水平.
作者:王彤;李支龙;吴承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姜黄素对Id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抗缺氧损伤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以5×105/cm密度接种于6孔板的原代神经元,培养3d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各组神经元按不同实验条件进行干预,其中,正常对照组:常氧条件培养30 h;模型组:常氧培养24h后,再缺氧处理6h;姜黄素组:给予20μM姜黄素常氧培养24h后,再缺氧处理6h.各组干预结束后,采用CCK8方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的活力,计算分析各组的抑制率;通过Annexin V/PI染色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率;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神经元Bcl-2、Bax、Caspase-3等凋亡相关基因及Id2mRNA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元活力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姜黄素预处理后明显提高神经元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姜黄素预处理后神经元凋亡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神经元的Bcl-2mRNA下调,Bax、Caspase-3、Id2mRNA上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姜黄素预处理后,缺氧损伤神经元的Bax、Caspase-3 mRNA下调,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d2mRNA下调,Bcl-2mRNA上调,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单体姜黄素抑制缺氧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d2mRNA的表达,进而下调Bax、上调Bcl-2mRNA表达,进一步阻断Caspase-3基因的激活有关.
作者:杜云;许鹏娟;庞晓丽;曾文赟;王蕊;马东明;杨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Ⅳ型狼疮性肾炎(LN)中医证型与肾间质病变及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Ⅳ型LN的患者56例,根据有无肾间质病变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分别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肾气虚型、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5个主症证型及血瘀证、湿热证2个兼症证型.分析主症、兼症与肾间质病变、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主症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各主症证型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脾肾气虚型与热毒炽盛型的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2)两组患者中医兼症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兼症证型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而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3)肾间质病变组与无肾间质病变组两组患者的AI、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主症证型与Ⅳ型LN患者肾间质病变无明显相关性,而兼症证型中血瘀证与肾间质病变具有明显相关性,肾间质病变以血瘀证为主.LN合并肾间质病变的患者疾病活动性更强,且易导致肾脏的慢性损害.
作者:张绍杰;汤水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被认为是“瘾疹”病名的早出处[1],瘾疹以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搔之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骤起骤退为主要临床表现,对瘾疹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从禀赋不耐,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方面阐述,究其根源,终归于“风”,故多数医家从“风”、从“血”论治.而“少阴有余”作为本病病机的早描述,其实质各医家持不同观点,对“少阴”的指代莫衷一是,作者研习经典原文及阅读相关文献后,对“少阴有余”与瘾疹病因病机的关系提出了自己浅见以飨读者.
作者:郭静;杜艾嫒;左小红;周丽君;刘光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文章简述了中医术语学研究所运用哲学方法、逻辑学方法、文献学方法、信息学方法、语言学方法等基本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构建术语概念体系的方法、界定术语概念定义的方法以及构建中医学术语数据库和知识库的方法.
作者:李思琦;李可大;崔家鹏;张哲;倪菲;袁东超;杨茗茜;李德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消毒剂对口腔硅橡胶印模的消毒效能及材料表面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美国牙科协会(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ADA)推荐的标准模具制成120个口腔印模,按照印模材料分为加成型60个,缩合型60个;每种印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茵,再将每组染茵印模再随机分为对照组10个、戊二醛组10个和中药组10个,测量各组印模浸泡前后尺寸稳定性、浸泡后表面粗糙度,并计算戊二醛组与中药组的抑茵率.结果:无论加成型硅橡胶还是缩合型硅橡胶,3组印模浸泡前后尺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印模表面粗糙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成型和缩合型印模中,中药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茵抑茵率均显著高于戊二醛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毒剂浸泡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不会改变印模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且其杀菌效果优于戊二醛,可以作为口腔印模消毒剂的选择之一.
作者:刘凤英;陈彦平;赵建广;邢亚威;刘珊珊;段艳浩;杨凯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