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Ⅳ型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肾间质病变的相关性探讨

张绍杰;汤水福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中医证型, 肾间质
摘要:目的:探讨Ⅳ型狼疮性肾炎(LN)中医证型与肾间质病变及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Ⅳ型LN的患者56例,根据有无肾间质病变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分别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肾气虚型、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5个主症证型及血瘀证、湿热证2个兼症证型.分析主症、兼症与肾间质病变、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主症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各主症证型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脾肾气虚型与热毒炽盛型的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2)两组患者中医兼症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兼症证型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而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3)肾间质病变组与无肾间质病变组两组患者的AI、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主症证型与Ⅳ型LN患者肾间质病变无明显相关性,而兼症证型中血瘀证与肾间质病变具有明显相关性,肾间质病变以血瘀证为主.LN合并肾间质病变的患者疾病活动性更强,且易导致肾脏的慢性损害.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从“天人相应”探讨年节律对健康人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出发,探讨年节律对健康人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男女各25例.检测其在生理状态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油脂量、pH值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TEWL值:冬至大,夏至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3,P<0.05).②角质层含水量:面颊部春分大,冬至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89,P<0.05).颧部夏至大,冬至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5).③油脂量:夏至多,秋分少,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P<0.05).④pH值:冬至大,夏至小,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69,P<0.05).结论:结果提示皮肤屏障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较好,冬季减弱.

    作者:杨广智;麦丽霞;张婷;聂宝顺;冯焕婷;林佩玲;刘倩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论中医术语学的研究方法

    文章简述了中医术语学研究所运用哲学方法、逻辑学方法、文献学方法、信息学方法、语言学方法等基本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构建术语概念体系的方法、界定术语概念定义的方法以及构建中医学术语数据库和知识库的方法.

    作者:李思琦;李可大;崔家鹏;张哲;倪菲;袁东超;杨茗茜;李德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痔类疾病诊疗理论研究

    中医学对痔类疾病的研究历史悠久,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综观中医药典籍,中医对肛肠疾病的病名、诊断及治疗记载都较为具体.目前中医肛肠学的理论研究报道较少,文章对历代古籍文献及现代中医临床有关痔类疾病认识理论和临证治疗意义较大者进行归纳和总结,尤其对其中具有纲领、指导作用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痔类疾病诊疗理论框架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作者:刘明欣;邓洋洋;谷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情志调护PTSD孕鼠子代血清5-羟色胺水平研究

    目的:观察情志调护对PTSD孕鼠子代行为及血清5-羟色胺(serotonin,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初次受孕的SD孕鼠分为空白组、PTSD组、情志组.妊娠第7~13天,对PTSD组和情志组孕鼠进行PTSD造模.妊娠第14天-分娩,情志组给予优裕环境情志调护措施.测量各组子鼠出生身长尾长,计算糖水偏嗜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水平.结果:3组比较,子鼠出生身长尾长、糖水偏嗜度、血清5-羟色胺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D组子鼠出生身长尾长、糖水偏嗜度和血清5-羟色胺浓度低于其余两组(P<0.05);情志组和空白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裕环境情志调护可纠正PTSD孕鼠恐惧导致的子鼠生长发育迟缓及行为表现异常,同时可升高5-HT水平以降低孕鼠恐惧应激对子代损害.

    作者:张先庚;刘祥敏;曹冰;蒋晓静;龙芋君;谢汶倚;曹俊;刘爽;彭思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王秀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证经验总结

    王秀云教授认为肾虚是PCOS发病的主要机理,或兼有气滞血瘀或痰湿阻滞为患,致使冲任不畅,从而月经失调及不孕等病证的发生.根据《医学纲目》“调经之法,必先补肾”之理,提出以补肾填精调冲为基本治疗大法,自拟调经汤为基础方,并佐以健脾调肝、活血化瘀、化痰除湿等治疗方法进行辨证论治.结合妇女在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生理时期,肾之阴阳及气血的变化,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周期疗法,促进卵泡发育,从而终达到调经及助孕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轶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味茵陈四逆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MMP1和TIMP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加味茵陈四逆汤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30% CCl4(1.5 mg/kg,溶解于橄榄油)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药物灌胃处理用药14 d后,各组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RT-qPCR法检测MMP1、TIMP1和TIMP2 mRNA表达.结果:(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纤维化明显,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较模型组纤维化减轻;(2) MMP1 mRNA模型组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与阳性药物组、中药中剂量和低剂量组相较表达量同样明显减少(P<0.05);(3) TIMP1 mRNA、TIMP2 mRNA模型组表达量比正常组明显增多(P<0.05),与阳性药物组和中药中、低剂量组相较均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加味茵陈四逆汤可上调肝纤维化小鼠MMP1表达,抑制TIMP1、TIMP2表达,发挥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洁;徐玉莲;罗书;许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益气除痰方防治化疗相关性疲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除痰方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临床疗效,以寻求治疗化疗相关性疲劳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病例的化疗方案基本相同.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益气除痰方.治疗2周期后,观察治疗前后疲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细胞三系的变化.结果:益气除痰方组较对照组化疗相关性疲劳程度轻(P<0.05);益气除痰方组在生活质量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疲倦、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领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益气除痰方组白细胞下降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益气除痰方可以防治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相关性疲劳,减轻癌症治疗相关证候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关洁珊;欧阳明子;肖志伟;林丽珠;曾科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失眠关键因素探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但治疗时要明确取得佳疗效的关键因素.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治疗失眠时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对证取穴.而针灸治疗失眠方法多样,既可单用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相结合.还要在治疗中注意手法精准,即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补泻、得气,此外,治疗时间也是治疗中需要关注的因素之一.

    作者:刘京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体外药效学对土鳖虫不同酶解部位的抗凝活力研究

    目的:通过对土鳖虫不同酶解产物进行体外抗凝药效学实验,筛选强活性部位.方法:以土鳖虫不同酶解产物的得膏率、总肽含量、抗凝活力为指标,以冷冻干燥将不同酶解产物制成冻干粉,利用体外溶血块实验、血液黏度测定比较其抗凝活力.结果:仿生酶解法(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产物的得膏率41.84%、总肽含量为26.22 mg·mL-、其抗凝活力为2.9U·mL-1,其体外溶血率高,血液黏度低.结论:与单一酶进行酶解相比,仿生酶解法所得酶解产物具有更强的抗凝活力.

    作者:田晨颖;窦家聪;刘国飞;高鹏;柏道鸣;代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气街四海理论探析风府穴治疗脑病发微

    气街四海理论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经脉间的横向联系及气血、津液、脑髓的汇通,阐明了头面、胸、腹、背部和四肢腧穴在主治作用方面的相互影响,对针灸理论研究和临床取穴配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风府穴位于脑部,临床中治疗脑病应用广泛,理论基础与气街四海理论密切相关.

    作者:李国强;杨佃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清热活血化湿类方药修复肠黏膜上皮屏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近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发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发生的重要机制,近年来肠黏膜屏障在UC发病中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检索近几年中药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发现其治疗UC的主要机理是促进肠黏膜紧密连接、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释放.由此可见中医药对肠黏膜屏障影响受到广泛重视,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成为治疗UC的重要靶点.

    作者:马媛萍;刘畅;方健松;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浅论中医药与辅助生育技术的切入点

    辅助生育技术中机体特殊的生理状态干扰了机体的内稳态,打破了人之气血肾之阴阳的平衡,使妊娠成功率降低.卵泡发育的物质基础与中医学之肾所藏之“精”同属,根据肾藏精理论及中医妇科调周理论能恢复机体的内稳态,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同时辅助生殖技术丰富和发展了“肾藏精、主生殖”理论,相互协调,共达成功妊娠之目的.

    作者:卫爱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对肾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中西医两方面分别对肾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西医学方面肾纤维化发病机制是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的终途径以及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多属“正虚邪实”的特点.阐明了对肾纤维化的治疗应致力于把中西医两者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有机结合,做到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以探求一条中西医结合一体化的治疗之路.

    作者:陈凤;戴恩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巴元明治疗尿路感染常用药对浅析

    尿路感染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西药治疗对于急性发作疗效尚可,但对慢性缓解期或反复发作者疗效欠佳.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耐药菌株明显增多,抗生素的选择困难及不良反应等问题日益凸显.巴元明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善用药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总结出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药对:白头翁配秦皮、生地榆配生槐角、土茯苓配败酱草、篇蓄配瞿麦,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万君;巴元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论哮证基本病理因素与肝肺之关联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风、气、痰、瘀、虚”这些基本病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与肝肺生理病理特点之关联,提出哮证的关键病理因素为“风、气、痰、瘀、虚”,它们与肝肺的生理病理变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共同制约着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临床上治疗哮喘应把重心放在肝肺脏腑功能的调理上,采用“肝肺同治”的原则,以“调肝理肺”为基本治法,杜绝“风、气、痰、瘀、虚”致病因素的产生及发展.

    作者:覃骊兰;蓝毓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少阴有余”论治瘾疹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被认为是“瘾疹”病名的早出处[1],瘾疹以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搔之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骤起骤退为主要临床表现,对瘾疹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从禀赋不耐,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方面阐述,究其根源,终归于“风”,故多数医家从“风”、从“血”论治.而“少阴有余”作为本病病机的早描述,其实质各医家持不同观点,对“少阴”的指代莫衷一是,作者研习经典原文及阅读相关文献后,对“少阴有余”与瘾疹病因病机的关系提出了自己浅见以飨读者.

    作者:郭静;杜艾嫒;左小红;周丽君;刘光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胃食管反流病标本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难以治愈且复发率高,属中医四大顽症(风病、痨病、鼓病、膈病)之一.朱西杰教授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病机上,朱老师认为此病的病机关键不仅在胃失和降,浊气上泛,还在他脏气机失调,影响胃腑气机通降,故治疗上首以通降法平上逆之胃气.其次,兼顾他脏,调畅五脏六腑之气机,使胃气和降,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病位上,结合现代医学及胃肠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导师审因详辨,明确病变部位针对性伍以中医特效药,临床疗效显著;病因上,强调情志失调、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和地域环境等是增加胃食管反流病复发率的主要诱因,在防治本病的过程中不容忽视,提出调心畅情与利胆,疏肝平胃防复发及改变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并倡导宁夏地区居民使用家装饮用水净化装置,消除诱因综合治疗以从根本上减少此病的复发.导师在临床中围绕病本、病位、诱因标本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大大降低了其复发率,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安婷婷;朱西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吴承玉辨治胰腺癌经验集萃

    文章总结整理导师吴承玉教授辨治胰腺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胰腺癌病位在胰腺,归属五脏系统的脾系统,与肝、胆、肾密切相关;胰腺癌的病性以虚为本,痰、瘀、气相互交阻.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消痰化瘀为大法,重视顾护脾胃,调和阴阳,中西互参,病证结合,同时注意兼症.文末举一则验案佐证,以期提高临床对胰腺癌的诊疗水平.

    作者:王彤;李支龙;吴承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人体“自组织”特性谈“肾藏精”

    “肾藏精”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关于肾功能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澄清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现肾在“自为自和”的运动过程中体现了人体自组织的特性.“肾藏精”是肾基本和重要的功能,对其概念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必将有助于对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的理解并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武峻艳;张俊龙;王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p38MAPKmRNA及其蛋白的影响

    目的:对益气化瘀清热方进行拆方,通过观察各类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rimary mesangial cells,MsC)表达p38MAPKmRNA及其蛋白的影响,探讨不同中药的作用强度以及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各组合药血清对MsC表达的p38MAPKmRNA.Wersten Blot法检测各组合药血清对大鼠MsC表达的p38MAPK蛋白.结果:①RT-PCR结果显示:各组合药血清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MsC表达p38MAPKmRNA,复方组作用强(P<0.01),清热组与化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优于益气组,差异显著(P<0.01);②Wersten印迹结果显示:各组含药血清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MsC表达p38MAPK蛋白,复方组作用强(P<0.01),清热组与化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优于益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类含药血清对大鼠MsC表达p38MAPK mRNA及其蛋白的影响在不同组中药的比较中,复方组作用强,化瘀组和清热组的作用明显优于益气组.

    作者:翟文生;张冰洁;张霞;张建;杨濛;黄岩杰;李前前;梁丽;李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