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体外药效学对土鳖虫不同酶解部位的抗凝活力研究

田晨颖;窦家聪;刘国飞;高鹏;柏道鸣;代龙

关键词:抗凝活力, 体外药效学, 冷冻干燥, 酶解部位, 土鳖虫
摘要:目的:通过对土鳖虫不同酶解产物进行体外抗凝药效学实验,筛选强活性部位.方法:以土鳖虫不同酶解产物的得膏率、总肽含量、抗凝活力为指标,以冷冻干燥将不同酶解产物制成冻干粉,利用体外溶血块实验、血液黏度测定比较其抗凝活力.结果:仿生酶解法(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产物的得膏率41.84%、总肽含量为26.22 mg·mL-、其抗凝活力为2.9U·mL-1,其体外溶血率高,血液黏度低.结论:与单一酶进行酶解相比,仿生酶解法所得酶解产物具有更强的抗凝活力.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阳明经穴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电针阳明经穴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活动期RA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电针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阳明经穴电针方法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阳明经穴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总有效率,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关节压痛以及晨僵时间等症状,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电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0.4%显著高于对照组74.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电针组患者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以及量表总积分方面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RF、ESR、CRP、RBC、HGB、PLT均明显改善(P<0.05),电针组改善较单纯针刺对照组更可观(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电针阳明经穴治疗活动期RA取阳明经穴疗法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快捷,能够发挥较好的镇痛、消肿的功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萍;陶洪;袁良俊;李凤霞;叶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IKK/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IκB激酶(IKKβ)及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滴鼻诱导激发BALB/c雌性小鼠,建立哮喘缓解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固本防哮饮低、中、高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及地塞米松组.用Real-time PCR和Westem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KK3、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固本防哮饮低、中、高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及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气道炎症可能与IKKβ、NF-κBp65mRNA和蛋白高表达有关.固本防哮饮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高表达,提示固本防哮饮能抑制IKK/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减轻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

    作者:刘亚南;赵霞;陆远;张晓华;王爱华;董盈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李德新妙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验案举隅

    作者收集并整理了李德新教授妙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临床常见疾病的资料,发现李德新教授在审察诊疗疾病的过程中,根据疾病的不同,用药的侧重点亦异.李德新教授基于“调脾胃以安五脏”的理论,遣方用药特点可概括为平阴阳体用,权气机升降,调脏腑平衡.而妙用该方加减治疗不同疾病也体现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异病同治”的诊疗特色.

    作者:钱冬;郑一;于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补肾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在有关AD的防治研究中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中药在治疗AD的过程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根据其发病症状,其病位尤以肾为重中之重,故而近年多数医家已将补肾列为治疗AD的首位.作者回顾近年来补肾中药治疗AD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经方、自拟方、动物实验等多方面简述研究概况,分析并研究临床中药治疗AD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AD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李莹;刘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转基因小鼠构建病证结合脾虚模型的探讨

    目前以苦寒泻下、饥饱劳倦等方法诱导的脾虚动物模型存在规范性、特异性等方面问题.基因突变小鼠如APCmin/+、基因敲除小鼠Txnip-/-、IP3R2-/-、db/db小鼠以及条件性敲除Pten小鼠具有易感肿瘤、肌肉失养、肥胖、能量代谢障碍等特征,与脾虚运化失司、清阳不升、聚湿生痰和抗病能力降低相关.基于转基因小鼠结合饥饱劳倦等方法构建的病证结合脾虚模型更为客观、可信和可重复性,该类模型具有较好的转化潜力并将有助于深化脾虚证侯的本质研究.

    作者:孙学刚;靖林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Ⅳ型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肾间质病变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Ⅳ型狼疮性肾炎(LN)中医证型与肾间质病变及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Ⅳ型LN的患者56例,根据有无肾间质病变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分别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肾气虚型、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5个主症证型及血瘀证、湿热证2个兼症证型.分析主症、兼症与肾间质病变、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主症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各主症证型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脾肾气虚型与热毒炽盛型的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2)两组患者中医兼症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兼症证型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而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3)肾间质病变组与无肾间质病变组两组患者的AI、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主症证型与Ⅳ型LN患者肾间质病变无明显相关性,而兼症证型中血瘀证与肾间质病变具有明显相关性,肾间质病变以血瘀证为主.LN合并肾间质病变的患者疾病活动性更强,且易导致肾脏的慢性损害.

    作者:张绍杰;汤水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补肾固本法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

    为探讨补肾固本法在治疗抑郁症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通过检索文献,结合抑郁症发病机制,对其在临床及基础实验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总结.补肾固本法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为肾脑相关、肾为元阳之本、肾藏精,主作强等,其抗抑郁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HPA轴功能、免疫及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再生等.对补肾固本法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同时提升对抑郁症患者的诊疗水平.

    作者:马丽;黄世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老年期痴呆的思路探讨

    通过对老年期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病位、病理产物等的分析研究,探讨针灸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思路,基于各种治疗思路提出相应的取穴规律,为拓展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可行的辨证方法,并为探索针灸治疗疾病理论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作者:潘国庆;钟欢;杨青;呙安林;李斌;刘迈兰;佘畅;刘密;常小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致病基因ET-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痛基因ET-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相对定量的分析生脉注射液作用前后E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T-1 mRNA基因在生脉注射液低剂量组的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但不是很明显,同时生脉中剂量组内皮素ET基因水平降低,而生脉高剂量组内皮素ET基因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对今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新方法新手段来研究和治疗冠心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临床疾病研究有着指示性的作用.

    作者:袁媛;黄赫;夏淑霞;李国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气虚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改善气虚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70例气虚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现代康复治疗,n=35)、对照组(现代康复治疗,n=35),其中中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西药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4周,并随访至12周.观察指标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生活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SS-QOL评分均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12周时,两组患者的的FMA、MBI及SS-QOL评分较4周时评分上升幅度小,但仍较基线水平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其中对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持续性更明显,效果优于单用现代康复治疗.

    作者:潘锐焕;周明超;杨志敬;郭友华;詹乐昌;李梅;王知非;詹杰;陈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金钱白花蛇商品药材中总磷脂测定

    目的:通过比较金钱白花蛇不同商品药材中总磷脂含量,为建立金钱白花蛇商品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olch(氯仿-甲醇2:1)试剂,超声提取,钼蓝显色法,分光光度法测定8批次金钱白花蛇商品药材中总磷脂含量.结果:样品中总磷脂含量以磷计算,其回归方程为Y=0.0219X-0.0146(r=0.9998),线性范围为2.35~8.23 μg,平均回收率为99.1%(n=5),RSD=1.3%.结论:该方法测定的金钱白花蛇商品药材中总磷脂含量,对金钱白花蛇商品药材质量控制具有实际意义,可作为其评价其体系的依据之一.

    作者:原扬;于龙;王殿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消毒剂对口腔硅橡胶印模的消毒效能及材料表面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消毒剂对口腔硅橡胶印模的消毒效能及材料表面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美国牙科协会(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ADA)推荐的标准模具制成120个口腔印模,按照印模材料分为加成型60个,缩合型60个;每种印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茵,再将每组染茵印模再随机分为对照组10个、戊二醛组10个和中药组10个,测量各组印模浸泡前后尺寸稳定性、浸泡后表面粗糙度,并计算戊二醛组与中药组的抑茵率.结果:无论加成型硅橡胶还是缩合型硅橡胶,3组印模浸泡前后尺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印模表面粗糙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成型和缩合型印模中,中药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茵抑茵率均显著高于戊二醛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毒剂浸泡口腔硅橡胶印模消毒不会改变印模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且其杀菌效果优于戊二醛,可以作为口腔印模消毒剂的选择之一.

    作者:刘凤英;陈彦平;赵建广;邢亚威;刘珊珊;段艳浩;杨凯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也谈“循经感传”

    随着针刺麻醉的创立,从事针麻原理及经络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大,“循经感传现象”逐渐得到了临床医生与学者的重视,现已成为经络研究的一大热点.作者通过梳理相关古籍与文献,着重从循经感传的涵义、判断、重要性以及激发方法等方面对循经感传加以论述,以便学习针灸的同行参阅,为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春兰;许金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气街四海理论探析风府穴治疗脑病发微

    气街四海理论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经脉间的横向联系及气血、津液、脑髓的汇通,阐明了头面、胸、腹、背部和四肢腧穴在主治作用方面的相互影响,对针灸理论研究和临床取穴配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风府穴位于脑部,临床中治疗脑病应用广泛,理论基础与气街四海理论密切相关.

    作者:李国强;杨佃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体外药效学对土鳖虫不同酶解部位的抗凝活力研究

    目的:通过对土鳖虫不同酶解产物进行体外抗凝药效学实验,筛选强活性部位.方法:以土鳖虫不同酶解产物的得膏率、总肽含量、抗凝活力为指标,以冷冻干燥将不同酶解产物制成冻干粉,利用体外溶血块实验、血液黏度测定比较其抗凝活力.结果:仿生酶解法(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产物的得膏率41.84%、总肽含量为26.22 mg·mL-、其抗凝活力为2.9U·mL-1,其体外溶血率高,血液黏度低.结论:与单一酶进行酶解相比,仿生酶解法所得酶解产物具有更强的抗凝活力.

    作者:田晨颖;窦家聪;刘国飞;高鹏;柏道鸣;代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人体“自组织”特性谈“肾藏精”

    “肾藏精”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关于肾功能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澄清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现肾在“自为自和”的运动过程中体现了人体自组织的特性.“肾藏精”是肾基本和重要的功能,对其概念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必将有助于对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的理解并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武峻艳;张俊龙;王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胃食管反流病标本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难以治愈且复发率高,属中医四大顽症(风病、痨病、鼓病、膈病)之一.朱西杰教授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病机上,朱老师认为此病的病机关键不仅在胃失和降,浊气上泛,还在他脏气机失调,影响胃腑气机通降,故治疗上首以通降法平上逆之胃气.其次,兼顾他脏,调畅五脏六腑之气机,使胃气和降,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病位上,结合现代医学及胃肠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导师审因详辨,明确病变部位针对性伍以中医特效药,临床疗效显著;病因上,强调情志失调、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和地域环境等是增加胃食管反流病复发率的主要诱因,在防治本病的过程中不容忽视,提出调心畅情与利胆,疏肝平胃防复发及改变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并倡导宁夏地区居民使用家装饮用水净化装置,消除诱因综合治疗以从根本上减少此病的复发.导师在临床中围绕病本、病位、诱因标本兼顾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大大降低了其复发率,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安婷婷;朱西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论哮证基本病理因素与肝肺之关联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风、气、痰、瘀、虚”这些基本病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与肝肺生理病理特点之关联,提出哮证的关键病理因素为“风、气、痰、瘀、虚”,它们与肝肺的生理病理变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共同制约着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临床上治疗哮喘应把重心放在肝肺脏腑功能的调理上,采用“肝肺同治”的原则,以“调肝理肺”为基本治法,杜绝“风、气、痰、瘀、虚”致病因素的产生及发展.

    作者:覃骊兰;蓝毓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炎症细胞致高血压靶器官损伤论新型病理产物激血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所致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且严重消耗社会资源.SHR心、肾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合其所释放的炎症因子导致靶器官损害.近年,中医药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防治领域的作用受到密切关注.结合前期基础,推测:高血压病“虚、瘀”病机下,血中细微物质(炎症细胞等)过脉管,达于心、脑、肾等脏器,致局部气的推动及调控作用失常,激发、促进脏器的病理改变,致靶器官损害.该细微物质源于“血”,行病理性激发、促进功能,而又异于“血”(濡养、化神),名“激血”.

    作者:曾勇;陈偶英;王顺民;卿俊;胡笛;谭元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海派名医童少伯临证医案探幽

    海派名医童少伯先生临证医案存有《有见必录》《随笔录》.童少伯先生一生临证讲求治病求本.用药遵循《内经》法度,强调正气对抗外邪贯穿疾病始末.治疗上讲求攻补兼施,以扶正祛邪为根本大法.疾病初期也必当扶住正气,以防疾病传变,伤及根本正气.童氏临床积累大量用药经验,尤善用清热补写之品,疗效卓越,其经验可供从医者研习.

    作者:袁杭海;何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