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4例

姚传美

关键词:中药, 灌肠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 清热利湿, 疗效满意, 化瘀益肾, 保留灌肠, 局部, 报告, 按摩
摘要:1999年2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清热利湿化瘀益肾中药保留灌肠并辅以前列腺局部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宫颈炎50例

    笔者数年来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仅就资料完整的5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已婚女性.其中20~25岁5例,26~30岁25例,31~35岁10例,36~45岁10例;未生育者5例,生育1胎者10例,2胎者20例,2胎以上者15例.均有白带增多,小腹坠痛,腰骶酸痛或性交痛,性交流血等症状,并持续1年以上,本院或外院妇科检查宫颈糜烂,B超检查宫颈肥大.

    作者:高兴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白薇用于咳血

    车氏家传方药宁血丸,主要以白薇、白及、百部、百合等药物组成,治疗咳血,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方药:白薇1 000g,白及1 000g,百部1 000g,百合1 000g,大枣(去核)1 000g.上5味,混合后粉碎,过100目筛,兑入炼蜜约6000g,制丸.每丸重9g.

    作者:车鸿平;裴玉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化瘀浊益肝肾法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化瘀浊益肝肾法为治疗原则的降压1号颗粒对2级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1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接受降压1号(治疗组79例)或降压2号颗粒(对照组安慰剂76例)治疗12周后,对两组中合并左心室肥厚者的血压变化和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压,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左室结构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功能增强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瘀浊益肝肾法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 压,而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提高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伟聪;刘德桓;林惠琴;周文强;叶靖;陈国英;许真真;陈海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如何辨证足浴治疗老年性低血压?

    答:老年性低血压状态,是指血压低于90/60mmHg者。老年性低血压不仅可引起心脑灌注不足,严重者还可能引起心绞痛、脑中风。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所致,当以补益心气,温通心阳为治,足浴疗法有明显疗效,中医辨证选用足浴方,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作者:胡献国;黄成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血小板活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通过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的表达来了解血小板活化状况.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为丹参与红花的复方制剂,有活血化瘀作用.我们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1、CD62P,探讨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作者:邓芬;胡长林;谢运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白薇善治温病邪在卫气久热不退

    白薇味苦、咸,寒、归胃、肝经,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之功,以清虚热见长.多用于阴虚发热,或温病后期,伤阴劫液,夜热早凉,低热不退等症.家父陈干之认为白薇苦寒清热,且有透邪外达之功,故善治温病邪热稽留在卫气分,而致久热不退.临床上多与青蒿配伍,其退热速而无复热.兹举2例,以资印证.

    作者:陈国治;陈国平;林惠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桑寄生、骨碎补、续断、狗脊如何区别运用?

    答:桑寄生、骨碎补、续断、狗脊四者均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功效,临床常相须为用。

    作者:张学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防治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优化糖尿病肾病(DN)肾功能不全防治方案,评价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入选的221例DN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入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组(A组)、氯沙坦治疗方案组(B组)和中医辨证论治加氯沙坦治疗方案组(C组),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末与基线差值比较,A组血清肌酐清除率(Ccr)升高幅度高于B组(P<0.05),血清肌酐(SCr)下降幅度高于B组(P<0.01)和C组(P<0.05);3组尿素氮(BUN)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安全性指标显示,3个月末各组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心电图及肝、胆、脾、胰B超检查与基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各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建立在饮食、降糖、对症治疗基础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在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升高Ccr和降低SCr方面优于氯沙坦方案.

    作者:张丽芬;赵进喜;吕仁和;杨洪涛;曹式丽;黄学民;张淑娥;马建伟;徐丽梅;朱章志;刘敏;周春华;杨君;亓鲁光;李朝敏;冯兴中;姜敏;程益春;郭宝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论治特点探析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分析,认为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从五脏着眼,明察正虚邪实;二是从痰瘀入手,区分标本主次;三是辨证不忘辨病,旨在增智健脑.这些特点对临床进一步研究血管性痴呆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蔡建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谈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辨证分型

    近10年来,我们对300例病毒性乙型肝炎进行了系统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和观察,将本病分为4型.气阴初挫:症见乏力,纳呆,潮热,虚烦,脉沉细,舌质红、苔薄.此型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自觉症状时有时无、时轻时重,肝脾肿大多不明显,肝功能化验正常,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HBsAg呈低比数持续稳定,抗-HBc阳性、抗-HBe阳性、HBeAg阴性,HBV-DNA阴性.此型患者大多数属乙肝病毒携带者,亦有少部分属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个别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如临床症状较轻也应当属于此型.

    作者:李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各种肾脏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肾小管间质病变(TIL)受到重视.TIL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早期表现可为肾间质局部炎症,随后出现细胞因子分泌,继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表型转化、细胞凋亡或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造成ECM过度沉积,终导致肾间质纤维化(RIF).现将中医中药对TIL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李航;熊璟;周全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脾虚瘀热病机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意义

    在系统整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论述和辨证论治文献,总结本病中西医治疗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其根本,而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虚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故健脾清热化瘀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溃疡及复发的方法.

    作者:黄绍刚;周福生;黄穗平;张学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从脑肠肽进行肝郁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

    总结脑肠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以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为基础分析从脑肠肽认识中医肝郁证的病理生理实质的可行性,并提出肝郁与FD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与假说.

    作者:陈业强;凌江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骨病痛消丸与练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4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是造成坐骨神经痛症状的主要原因,但各种疗法的疗效并不十分满意.我们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骨病痛消丸口服,指导练功疗法治疗该病434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柯西桥;柯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热、肝性脑病病案

    1病历简介蒲某某,男,39岁,因慢性肝炎病史10年,发热2周于2006年1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年因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胀闷不适,先后在某医院行肝功能检查发现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具体治疗不详.

    作者:李德珍;杨铭;马钢;张田仓;高世堂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以乳增散(治疗组)、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分别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分别在治疗前后于黄体期第7天测量治疗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和催乳素(PRL)的水平,以探讨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结果: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E2、PR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P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体内E2、P和PRL水平来实现的.

    作者:李勇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4例

    1999年2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清热利湿化瘀益肾中药保留灌肠并辅以前列腺局部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姚传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绞痛并室性早搏38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室性早搏尤其是一些频发性、多源性、多形、室性早搏,常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增加冠心病患者病死率,降低其生存质量.稳心颗粒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制剂.我们临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观察了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尹业实;胡晓辉;尹小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张仁异病同治的针灸经验

    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仁主任医师.从医近40载,学验俱丰,擅长针治疑难杂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提倡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探索现代疑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将张老师采用异病同治之法治疗疑难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刘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胃宝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3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胃宝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胃宝(治疗组)治疗PHG36例,并与西咪替丁联合吗丁啉(对照组)治疗36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及胃内镜下胃黏膜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宝治疗PHG,能降低门脉高压,改善肝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者:叶彬;张方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