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临床疗效

徐彩飞;郭小芳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高血压, 通心络胶囊, 格列齐特缓释片, 非洛地平缓释片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诊断为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180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晨起一粒口服,1 次/d;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晨起1粒口服,1次/d.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血糖、血脂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治疗组SBP和DBP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154.98±13.10) mmHg、(102.10±4.79) mmHg、(10.12 ±2.51) nmol/L、(15.98±2.12)nmol/L与对照组(155.12±12.76) mmHg、(101.75±4.83) mmHg、(10.15±2.48) nmol/L、(16.02±2.07) nmol/L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SBP和DBP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117.62±6.94) mmHg、(78.67±2.39) mmHg、(6.47±1.39) nmol/L、(11.96±2.01)nmol/L与对照组(129.97±8.79) mmHg、(95.23±3.61) mmHg、(6.58±1.41)nmol/L、(12.13±1.96) nmol/L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比较(P<0.05);血糖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2.22% (83/90)、4.44% (4/90)与对照组87.78% (79/90)、12.22%(11/90)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与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而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综合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活用通利法治疗重型肝炎之心得

    重型肝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运用中医通利之法治疗该病积累了一些经验,且总结出该法包含三层不同的含义:①通利法运用之力度;②通利法运用之中药配伍;③通利法采用之具体方法.并列举二则验案以释其心得.

    作者:程亚伟;杨永和;蔡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综合调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调理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调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剖宫产单胎初产妇2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调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以及子宫恢复情况,恶露、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初乳出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d观察组子宫底高度以及恶露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d比较,食欲与泌乳情况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调理方案,有助于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康复,缩短恶露的持续时间,同时增强产妇食欲以及泌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黄灵燕;王秋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健康信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10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健康信念以及生活方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重视疾病、了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及信任医护人员的健康信念高于对照组,在在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以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调畅气机,宣泄不良情绪,建立健康信念,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国飞;徐莹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研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同样的肾病治疗,观察组患者另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肌酐指标为(581.93±157.10) μmol/L,治疗后1个月为(491.62±161.14) μmol/L,治疗后2个月为(361.05±109.85)μmol/L;治疗前尿素氮指标为(22.31±3.15) mmol/L,治疗后1个月为(18.4±10.4) mmol/L,治疗后2个月为(18.4±9.4) 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肌酐指标为(581.93±157.10) μmol/L,治疗后1个月为(515.4±172.04) μmol/L,治疗后2个月为(472.05±159.63) μmol/L;治疗前尿素氮指标为(21.15±3.63) mmol/L,治疗后1个月为(19.4±80.4) mmol/L,治疗后2个月为(18.1±5.1) mmol/L.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数评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显著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衰速度,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程水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益母草胶囊综合治疗产后恶露不尽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与分析复方益母草胶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产后恶露不尽临床疗效,为复方益母草胶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120例产后恶露不尽患者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益母草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止血和证候疗效及子宫复旧情况、平均恶露干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0)、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 (49/60)、85.00% (51/60)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三径和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平均恶露干净时间为(4.76±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6.48±1.52)d(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益母草胶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产后恶露不尽,其可加速患者恶露干净,促进子宫复旧,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张飞虹;杨丽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补肾活血方联合安理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明确补肾活血方联合安理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基础治疗+补肾活血方+安理申)和对照组(基础治疗+安理申),每组38例.结果:两组治疗措施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尤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安理申可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疗效较优.

    作者:曲艳津;李怀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免疫增效方联合DC疫苗拮抗结直肠癌免疫耐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免疫增效方联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拮抗肿瘤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免疫增效方联合DC疫苗)和对照组(DC疫苗),每组30例.观察患者肿瘤标志物、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包括调节性T细胞)、卡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受试者治疗后CD4+T细胞水平均有所上升,CD8+T细胞水平下调,CD4+/CD8+相应升高,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reg/CD4+在观察组治疗后水平下调,在对照组反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期患者或肿瘤标志物异常者CD4+/CD8+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reg/CD4+虽有同样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TH阳性率观察组为60.0%,对照组为43.3% (P >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趋势(P>0.05).结论:免疫增效方与DC疫苗相结合,可提高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下调CD8+T细胞比例及Treg/CD4+,具有改善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拮抗机体免疫耐受的作用.

    作者:崔宇;吴晓静;蔡玉梅;姚嫱;胡人杰;李维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即手术固定和恢复锻炼,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药联合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过程中,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骨折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治疗的疗效;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内固定取出所需时间、骨折愈合所需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内固定取出所需时间、骨折愈合所需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所需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骨折并发症总发生率(8.34%)显著低于对照组(36.12%),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适合推广于临床.

    作者:徐道纯;闵继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加味香砂六君膏方调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香砂六君膏治疗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型胃脘痛,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膏方在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型胃脘痛,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52例,采用自拟加味香砂六君膏方内服,疗程为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52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自拟香砂六君膏调治6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临床控制6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46%.结论:自拟加味香砂六君膏方用于调治中医为脾胃虚弱型胃脘痛,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范春香;都乐亦;唐苾芯;吴昆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补肾敛肺颗粒联合噻托溴铵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敛肺颗粒联合噻托溴铵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治疗组75例,对照组74例.治疗组口服补肾敛肺颗粒,同时联合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连续应用12个月.对照组单纯给予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记录12个月中AECOPD次数以及住院治疗的次数;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占预计值,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1年中首次急性加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治疗组1年中平均急性加重的次数、住院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肺功能、生活质量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敛肺颗粒联合噻托溴铵能显著减少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住院次数,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庆田;李秋荣;马谦;尚凤翠;吴继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术后膀胱痉挛28例

    目的:依据慎重、准确、明智的循证护理(EBN)原则,对治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研究.方法:将本院2009-2011年TURP术后并发膀胱痉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28例采用EBN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痉挛治愈率为92.86%,对照组为75.00%,实验组患者膀胱痉挛复发率为7.14%,对照组为25.00%,实验组治疗成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EBN可有效治疗TURP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减少复发.

    作者:王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透邪外出”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透邪外出”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1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7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邪清心汤,比较两组的静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总有效率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ST,LDA,CK及静息心电图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邪清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满荣;赵晓静;王美芹;赵卫国;王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择时服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择时服药”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运用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2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择时服药”组和常规护理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情况.结果:“择时服药”组的血压控制水平及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中医时间医学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择时服药”护理干预能够安全平稳控制血压,缓解高血压患者焦虑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补肾益气活血法配艾灸治疗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过少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法口服配合艾灸治疗人工流产手术月经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采用补肾益气活血法配艾灸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雌-孕激素周期疗法.两组均用药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月经前期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加,而治疗组增加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法配艾灸治疗治疗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过少疗效较好.

    作者:李善霞;秦琴琴;逯克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

    目的:根据统计分析探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规律,为临床处方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坐骨神经痛,针”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VIP数据库中2009-01/2014-05相关文章.纳入11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针刺穴位共计88个,使用频次为1052次;共涉及9条经脉,其中使用频率较多的经脉为膀胱经与胆经.结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临床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以及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五穴治疗多.

    作者:刘泮泮;马铁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举隅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脉络痹阻、内外失养的基本病机与血痹证契合,故黄芪桂枝五物汤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于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遂做简要的举隅阐述.

    作者:张恒耀;纪少秀;陈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双向调节作用与脑肠互动

    功能性肠病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体现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其机制尚不明确.脑肠互动理论在肠道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对脑肠互动的整体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发挥其双向调节效应的切入点.本文从脑肠互动理论入手对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冷金成;张微;李思宇;田珍;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试述心身并治的肿瘤体质康复观

    肿瘤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和后续的治疗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针对肿瘤的疗法、方案不断推陈出新,但疗效方面进展缓慢.众多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示我们,患者体质恶化、微环境改变、免疫下降等诸多机体基础条件改变(这些因素也可以看成是体质的组成部分)对于肿瘤发生、复发、转移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分析和临床治疗现状的观察,我们认为心身并治的肿瘤个性化康复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试对此进行论述.

    作者:孙增坤;程羽;袁萌;吴艳萍;何裕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雷射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雷射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雷射针刺治疗组28例,传统针刺对照组28例,中药对照组28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SQI积分、各成分得分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雷射针刺治疗组对其改善程度与传统针刺对照组相当(P>0.05),对中医症状评分、PSQI积分及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改善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雷射针灸治疗组为89.29%,传统针刺对照组为85.71%,中药对照组为78.57%.结论:雷射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王渊;刘智斌;牛文民;杨晓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疏肝健脾散结方联合G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疏肝健脾散结方联合G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GP方案化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疏肝健脾散结方,化疗两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化疗不良反应虽血小板减少及肝肾功损害差异不显著(P>0.05),但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提高情况、肿瘤标志物CEA及CA153降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散结方联合G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CEA及CA153,效疗肯定.

    作者:陈翰翰;王伟;时光喜;李静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