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富;郑建本
静止性结石是相对于有症状的活动期结石而言,指相对于静止阶段未发生疼痛或治后疼痛已解除的胆结石.我们于1993年12月~2003年12月间,研制消石脐疗袋敷脐治疗静止性胆结石62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淦镜;易圩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我国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症)的临床试验质量.方法:通过机检和手检获得针灸治疗甲亢症的临床试验文献,并按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手册随机对照研究标准及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方法对文献的随机化、对照、研究对象选择(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确定)、组间可比性、样本含量、样本来源的描述及控制、诊断标准、盲法的运用、疗效判定标准、统计方法、副反应、随访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63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甲亢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仅占22.2%,但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尽管针灸已被广泛运用于甲亢症的防治中,但因其临床随机对照性试验(RCT)数量较少、质量水平仍然较低,尚无法为临床提供可信性高的证据,严重阻碍了针灸临床疗效的验证和发展.建议有条件的研究机构进行针灸治疗甲亢症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出疗效确切,可行性强的针灸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针灸治疗甲亢症的系统评价提供基础条件.
作者:崔花顺;何金森;李永健;邸若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调冲汤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口服补肾调冲汤煎剂;对照组50例,口服安宫黄体酮.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7.9%,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痊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8.0%,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调冲汤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标本兼治,伴随症状改善明显,且无副作用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爱香;杨小平;张彦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俞长荣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业医50年,对中医治法等颇有研究,验之临床疗效甚佳,兹总结其治肾法如下.
作者:林慧光;俞宜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自2002年3月~2003年9月使用本院自制中药抗病毒颗粒冲剂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患者,在控制复发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昌鹏;许良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进展为肝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目前普遍认为,在这个阶段,肝脏的病变是可逆的[1],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则不可逆转,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肝纤维化,阻断其进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显示出了特有的优势.
作者:王丽春;赵连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西安市中医医院王三虎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事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诸多疑难杂病,特别是癌症诊疗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用药经验.笔者有幸跟随王老师学习,现将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作一介绍.
作者:邢晓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临床上分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两种.随着通气技术的发展以及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的建立,这种治疗手段已成为抢救危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有关中医药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的参与方面,目前可查资料较少,我们将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加以总结,概括出运用思路如下.
作者:韩云;林嬿钊;林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们以传统点穴疗法为主,配合针刺治疗132例中风失语症患者收到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32例失语患者中男82例,女50例;年龄34~89岁,平均63.8岁.病程22天~3年半,平均1.1年.
作者:陈荣钟;陈耀龙;陈淑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参葵汤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参葵汤大鼠血清,应用氚(3H)掺入法观测含药血清对卵巢癌新鲜实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细胞活力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测定的方法检测了含药血清对卵巢癌细胞株Tyk-nu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3H掺入法检测结果显示,含药血清可抑制卵巢癌新鲜实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含药血清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流式细胞仪、细胞活力、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率测定结果显示,含药血清可抑制卵巢癌细胞株Tyk-nu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含药血清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含参葵汤大鼠血清可抑制卵巢癌新鲜实体瘤细胞及卵巢癌细胞株Tyk-nu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军;程建新;单保恩;石文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益气通络丹是补阳还五汤的化裁方, 本实验从抗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方面, 对其疗效机理作了如下探讨.
作者:黄伟毅;陈素云;邓伟民;马建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答:十二指肠炎可单独存在,但多数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存,以青壮年居多.国内检出率为11.3%~43.2%,经纤维胃镜可以确诊.临床以上腹痛、胀满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无自觉症状.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王敏淑(1937~),女,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为保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用药规律,尤其注重运用益气活血之剂.擅长治疗消渴及并发症、头晕、汗证、失眠、胃脘痛、胸痹等内科疑难病症.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中国基本中成药>一、二部,<优选使用中成药>,<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等.1994年被评为保定市自然科学带头人.1997年参加虚拟古籍<本草纲目>的研究.2002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作者:王改仙;丁凤;陈旭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郑惠伯(1914~2003),重庆市奉节县人.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四川省中医学会理事,<四川中医>杂志编委.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擅长温病,对于发热、急黄、小儿肺炎、血证等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参加了<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等6部著作的编写,发表论文20余篇.
作者:王光富;郑建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 反流性食管炎殷某,男,48岁.初诊日期:2003年9月17日.患者自1999年以来,常反酸水,泛至喉头而止(吞酸).胸骨中、下段及心窝区时有烧灼感,吞咽时有隐痛.近3年来,更出现晚间睡中流涎,有时突发咳呛.胃脘嘈杂,不痛,嗳气不多,纳便正常,苔薄黄,脉弦滑.1周前胃镜检查:胃窦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可见少量反流液,幽门孔正常,胃体、胃底无殊;贲门口充血水肿明显,食管中、下段黏膜呈条状充血、水肿明显,有数处糜烂,血管纹理模糊.诊断:(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浅表性胃炎(未作病理检查).处方:炒苍术10g,生甘草10g,炒苏子10g,姜半夏10g,苏木6g,炒枳壳6g,赤芍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0g,半枝莲15g,吴茱萸5g,煨益智仁10g,姜黄15g,14剂.
作者:俞文武;邓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李祥云教授从事妇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和研究40年,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总结出肾虚血瘀是多种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临床用补肾祛瘀法治疗疗效显著,现举医案3则如下.
作者:郑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产科病房自2000年9月~2003年1月,共收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8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了母体症状、生化指标和胎儿预后,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姬红;郑大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1998~2004年应用黄芪人参牡蛎汤加味内服结合局部中药换药治疗久治不愈的气血亏虚型体表溃疡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亚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庸是儒学思想之一,不偏不倚,中正平衡是其精义.中医学的终极目标是针对人体异常状态进行综合调治,使之趋于平衡、和谐的状态(阴平阳秘).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开辨证论治先河,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后世奉为圭臬.张仲景学说中蕴涵丰富的平衡状态辨治思路与方法,兹略述一二.
作者:付义;姜良铎;陈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化瘀止痛片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对模型动物异位内膜的生长和雌激素受体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试从黏附、侵袭、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方面,探讨化瘀止痛片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理.
作者:黄英;吴涢婷;谭万信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