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证、症之管见

张尊如;曹占地

关键词:学术争鸣, 焦点问题, 中医, 学界
摘要:近年来中医学界学术争鸣为激烈的焦点问题莫过于病、证、症三字含义的争论了.许多文章读来虽颇受启发,但有些观点却仍然不敢苟同.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辨证分型与自由基代谢和胆碱酯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症状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揭示MCI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自由基代谢和胆碱酯酶的关系.方法:参考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44名MCI患者,另选20名健康者为对照,进行相关神经心理学量表的测试,结合中医辨证确定证型.检测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白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率.结果:MCI患者中虚证27例(61.4%),虚实夹杂证17例(38.6%),93.18%的MCI患者均有肾虚髓空的症状.MCI的虚证、虚实夹杂证组血清中MDA、AchE的含量及白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SOD含量、记忆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除白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率外,虚实夹杂证组记忆商、血清中MDA、AchE含量又较虚证组明显增高,SOD含量较虚证组明显降低.结论:MCI患者中医证型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即存在不同程度记忆损伤、自由基代谢和胆碱酯酶代谢的紊乱.

    作者:宋萍;王学美;富宏;刘庚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医如何治疗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答: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发生于育龄妇女,妊娠期易复发,妊娠合并ITP发生率为3%~4%,中医证治需注意如下几方面.

    作者:姚石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李佩文治疗脑瘤经验

    李佩文(1942~),男,农工民主党中央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7年8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1年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1984年调入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至今.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会肿瘤专业组组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的研究,重视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析《红炉点雪》对痰火证的论治

    古之医家对痰火证论述较多,然论述详莫过于明代医家龚居中,他在<红炉点雪>一书中对痰火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作了详细的论述,其论精当,不落窠臼,可资借鉴.

    作者:葛少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证初探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积极运用中医理论探讨GERD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对提高疗效,防止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汶明琦;王捷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征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概况

    高脂血症是血浆脂质代谢障碍所致,是形成动脉硬化进而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用化学药物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现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邵明义;施斌;魏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白鹤冲剂对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激活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鹤冲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机制.方法:以细胞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观察白鹤冲剂对HUVEC中NF-κB活化以及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白鹤冲剂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的NF-κB的活化及ICAM-1表达.结论:白鹤冲剂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从而有效地调控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的黏附分子的基因表达,发挥治疗血管炎的重要作用.

    作者:于健宁;奚九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参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以人参汤为主治疗虚寒性胸痹心痛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方法:将60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服用人参汤加味,对照组3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4周为1个疗程.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次数、胸痹心痛证候积分、各组药物起效时限及持续时限.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胸痹心痛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及证候药效起效时限和持续时限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参汤加味治疗虚寒性胸痹心痛起效快,持续时限长,对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胸痹心痛证候疗效明显,并且对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范秉均;吕志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赵绍琴从温病论治杂病经验

    赵绍琴(1918~2001),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1977年调任北京中医学院基础部温病教研室主任,先后培养中医温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0年确认其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是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对叶天士提出的温病卫气营血辨治大法有独到的体会和认识.

    作者:艾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五味消毒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对反流性食管炎笔者临诊多以五味消毒饮方加减治疗,介绍如下.

    作者:蔡列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92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临床效果及其疗效特点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补肾益髓法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贫92例,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抗碱血红蛋白(HbF)、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等血液参数变化及停药后随访观察,采用PAGE、PCR-SSCP、RT-PCR、DNA序列分析、mRNA基因表达、DDRT-PCR等技术研究疗效的分子机制.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Hb、HbF、RBC、Ret等血液指标明显提高,停药后疗效平均维持3~6个月,92例中85例有效,有效率92.39%;中药治疗对各类基因型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珠蛋白mRNA表达和造血刺激因子GM-CSFmRNA表达,诱导HbF合成增加;降低铁蛋白基因表达,减少体内铁的蓄积.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效果显著;中药治疗不改变患者基因突变型,可明显调节功能基因表达.疗效特点为多靶点的整体效应.

    作者:吴志奎;张新华;柴立民;李敏;蔡辉国;王蕾;方素萍;陈玉英;吕鑫霞;黄有文;王荣新;陈佩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益气解毒化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100例

    我们以自拟益气治萎汤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康;应武江;李幼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1世纪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新观念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主要是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可以取得优于单一西医和中医的更好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中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辨病和辨证治疗相结合;(2)祛邪和扶正治疗相结合;(3)局部和整体治疗相结合;(4)近期治愈和长远调摄相结合.以上这些治疗思路可体现在一系列重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可以相互结合应用,亦可以一种治疗思路为主,另一种为辅,彼此参合.

    作者:危北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实热证、虚热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实热证、虚热证两种不同证型之间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0例、实热证患者27例、虚热证患者35例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实热证、虚热证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其中虚热证组CD4下降明显(P<0.05);而CD8水平升高只在实热证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虚热证、实热证两组患者都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虚热证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实热证虽然T淋巴细胞亚群亦低于正常人,但高于虚热证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可为实热证、虚热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刘亚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试论北京的中医学术特色

    北京是三朝古都,建国之后,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条件,促成北京中医的学术多源.

    作者:张志斌;袁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肠血管畸形便血病案

    患者张某,男,83岁,入院时间:2004年5月27日.主诉:反复便血1年半,再发3天而入院.

    作者:杨建民;严仲庆;胡松春;杜洪桥;章国琳;张菁;沈伟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40例

    我院痛风中心近年来采用痛风合剂、益肾养肝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宋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分证治疗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气、郁、寒、热、痰、食、瘀、虚等使中焦失衡所致,常见有胆气犯胃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交阻证.现将临床用中医药治疗的案例介绍如下.

    作者:纪恩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