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
六淫外袭易于先伤阳络,由阳络至经甚则热毒滞于阴络形成一系列病机演变过程.络中承载着由经脉而来的气血,随着络脉的逐级细分使在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流速逐渐减缓直至面性弥散渗灌,并在络脉的末端形成津血互换和营养代谢的场所,当病邪侵袭络脉伤及络气,使络气郁滞导致津血互换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作为病理产物阻滞络脉,形成痰瘀阻络的病理状态.由于络脉的结构运行及功能特点,病邪伤及络脉则易形成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络脉病机特点,从而出现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络虚不荣、络脉损伤等络病基本病机变化.
作者:吴以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近年来依据中医理论,以滋阴益肾,补血养肝为主,自拟益肾养肝汤治疗妇女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68例,疗效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王嘉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中医学界学术争鸣为激烈的焦点问题莫过于病、证、症三字含义的争论了.许多文章读来虽颇受启发,但有些观点却仍然不敢苟同.
作者:张尊如;曹占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们对19种中药饮片进行了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克民;浦锦宝;祝永强;郑军献;梁卫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气、郁、寒、热、痰、食、瘀、虚等使中焦失衡所致,常见有胆气犯胃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交阻证.现将临床用中医药治疗的案例介绍如下.
作者:纪恩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积极运用中医理论探讨GERD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对提高疗效,防止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汶明琦;王捷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的中医药治疗思路.(1)粥样斑块病理与中药现代药理:认为应将中药传统药性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稳定斑块的疗效优势.(2)粥样斑块病理与微观辨证:强调动态观察现代医学的某些微观辨证指标,将有助于AS的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3)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主张临床可分期进行辨证论治,即斑块稳定期、斑块易损期、斑块破裂或糜烂期、好转恢复期.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放疗、化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因接受放疗、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者越来越多.临床体会到常用治疗白细胞减少的药物疗效并不十分满意.近年来,参考有关文献将在升高白细胞方面有可靠疗效且味甘无毒的多味中药组成一方,以药粥的形式让患者服用,既方便又有良好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宋星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冯兴华教授学验俱丰,擅长应用专方治疗风湿病,笔者有幸侍诊于师侧,兹整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志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症状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揭示MCI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自由基代谢和胆碱酯酶的关系.方法:参考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44名MCI患者,另选20名健康者为对照,进行相关神经心理学量表的测试,结合中医辨证确定证型.检测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白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率.结果:MCI患者中虚证27例(61.4%),虚实夹杂证17例(38.6%),93.18%的MCI患者均有肾虚髓空的症状.MCI的虚证、虚实夹杂证组血清中MDA、AchE的含量及白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SOD含量、记忆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除白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率外,虚实夹杂证组记忆商、血清中MDA、AchE含量又较虚证组明显增高,SOD含量较虚证组明显降低.结论:MCI患者中医证型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即存在不同程度记忆损伤、自由基代谢和胆碱酯酶代谢的紊乱.
作者:宋萍;王学美;富宏;刘庚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掌握我国中医药方面的信息,用尽量少的时间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其学科发展动向;同时使图书信息部门在选购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信息,又能尽量节约有限的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中医药学主要期刊文献作了初步调查,从中查出该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供广大读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参阅.
作者:赵红;李成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疱疹性咽峡炎目前临床上大多数采取对症处理,疗效欠佳.我们应用传统中药经现代工艺制成抗感利咽喷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慧承;刘丹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反流性食管炎笔者临诊多以五味消毒饮方加减治疗,介绍如下.
作者:蔡列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古之医家对痰火证论述较多,然论述详莫过于明代医家龚居中,他在<红炉点雪>一书中对痰火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作了详细的论述,其论精当,不落窠臼,可资借鉴.
作者:葛少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临床效果及其疗效特点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补肾益髓法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贫92例,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抗碱血红蛋白(HbF)、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等血液参数变化及停药后随访观察,采用PAGE、PCR-SSCP、RT-PCR、DNA序列分析、mRNA基因表达、DDRT-PCR等技术研究疗效的分子机制.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Hb、HbF、RBC、Ret等血液指标明显提高,停药后疗效平均维持3~6个月,92例中85例有效,有效率92.39%;中药治疗对各类基因型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珠蛋白mRNA表达和造血刺激因子GM-CSFmRNA表达,诱导HbF合成增加;降低铁蛋白基因表达,减少体内铁的蓄积.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效果显著;中药治疗不改变患者基因突变型,可明显调节功能基因表达.疗效特点为多靶点的整体效应.
作者:吴志奎;张新华;柴立民;李敏;蔡辉国;王蕾;方素萍;陈玉英;吕鑫霞;黄有文;王荣新;陈佩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们以自拟益气治萎汤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康;应武江;李幼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史载中国药物至少在公元10世纪忆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17世纪针灸已引进荷兰人的注意.
作者:朱步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答:眩晕一症病因甚多,风、痰、虚、七情内伤、过劳、失眠等均能引起,其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一般说急症多实,当选清火、化痰、平肝潜阳、熄风养血之法;症缓者多虚,宜补养气血、益肾调肝、健脾化痰等.并应审其风、火、痰兼证之多寡,适时佐用治标之品,俟症状缓解,又当治本.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