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平
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的中医药治疗思路.(1)粥样斑块病理与中药现代药理:认为应将中药传统药性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稳定斑块的疗效优势.(2)粥样斑块病理与微观辨证:强调动态观察现代医学的某些微观辨证指标,将有助于AS的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3)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主张临床可分期进行辨证论治,即斑块稳定期、斑块易损期、斑块破裂或糜烂期、好转恢复期.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白鹤冲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机制.方法:以细胞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观察白鹤冲剂对HUVEC中NF-κB活化以及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白鹤冲剂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的NF-κB的活化及ICAM-1表达.结论:白鹤冲剂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从而有效地调控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的黏附分子的基因表达,发挥治疗血管炎的重要作用.
作者:于健宁;奚九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疱疹性咽峡炎目前临床上大多数采取对症处理,疗效欠佳.我们应用传统中药经现代工艺制成抗感利咽喷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慧承;刘丹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们对19种中药饮片进行了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克民;浦锦宝;祝永强;郑军献;梁卫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实热证、虚热证两种不同证型之间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0例、实热证患者27例、虚热证患者35例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实热证、虚热证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其中虚热证组CD4下降明显(P<0.05);而CD8水平升高只在实热证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虚热证、实热证两组患者都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虚热证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实热证虽然T淋巴细胞亚群亦低于正常人,但高于虚热证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可为实热证、虚热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刘亚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以人参汤为主治疗虚寒性胸痹心痛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方法:将60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服用人参汤加味,对照组3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4周为1个疗程.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次数、胸痹心痛证候积分、各组药物起效时限及持续时限.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胸痹心痛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及证候药效起效时限和持续时限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参汤加味治疗虚寒性胸痹心痛起效快,持续时限长,对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胸痹心痛证候疗效明显,并且对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范秉均;吕志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赵绍琴(1918~2001),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1977年调任北京中医学院基础部温病教研室主任,先后培养中医温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0年确认其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是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对叶天士提出的温病卫气营血辨治大法有独到的体会和认识.
作者:艾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聂小圃(1943~),男,1968年7月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在江西省万年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85年调入万年县中医院,任门诊部主任.1998年晋升为主任中医师,2002年被遴选为第三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40载,临证擅长内、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如脾胃肝胆疾病、痿证、痹证、不寐、月经不调等.
作者:余银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慢性盆腔疼痛、痛经、不孕等,是目前困扰患者和妇科医师的难题之一.
作者:张西芝;潘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痛风中心近年来采用痛风合剂、益肾养肝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宋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高脂血症是血浆脂质代谢障碍所致,是形成动脉硬化进而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用化学药物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现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邵明义;施斌;魏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天麻超微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的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用HE染色、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使用天麻超微粉后脑片的病理改变、脑梗塞的体积和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1)各组脑梗塞体积比较:天麻超微粉能缩小脑梗塞的体积,其低、中、高剂量组与缺血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2)HE染色结果:天麻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缺血半球纹状体残存细胞百分率与缺血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各组Bcl-2/Bax比值比较: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天麻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与缺血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天麻超微粉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陶陶;曾可斌;胡常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中医学界学术争鸣为激烈的焦点问题莫过于病、证、症三字含义的争论了.许多文章读来虽颇受启发,但有些观点却仍然不敢苟同.
作者:张尊如;曹占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六淫外袭易于先伤阳络,由阳络至经甚则热毒滞于阴络形成一系列病机演变过程.络中承载着由经脉而来的气血,随着络脉的逐级细分使在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流速逐渐减缓直至面性弥散渗灌,并在络脉的末端形成津血互换和营养代谢的场所,当病邪侵袭络脉伤及络气,使络气郁滞导致津血互换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作为病理产物阻滞络脉,形成痰瘀阻络的病理状态.由于络脉的结构运行及功能特点,病邪伤及络脉则易形成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络脉病机特点,从而出现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络虚不荣、络脉损伤等络病基本病机变化.
作者:吴以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答: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发生于育龄妇女,妊娠期易复发,妊娠合并ITP发生率为3%~4%,中医证治需注意如下几方面.
作者:姚石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放疗、化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因接受放疗、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者越来越多.临床体会到常用治疗白细胞减少的药物疗效并不十分满意.近年来,参考有关文献将在升高白细胞方面有可靠疗效且味甘无毒的多味中药组成一方,以药粥的形式让患者服用,既方便又有良好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宋星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健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着床期子宫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将受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米非司酮诱导小鼠胚泡着床障碍,予健胎液进行干预,于妊娠第8天处死小鼠,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PR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RT-PCR技术检测子宫PR及PR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中药组子宫内膜的发育与正常组相似;中药组子宫内膜腺体、间质PR表达范围和强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PR蛋白及基因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胎液通过调节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PR及mRNA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发育,改善胚泡着床.
作者:刘艳娟;黄光英;杨明炜;龚萍;陆付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近年来依据中医理论,以滋阴益肾,补血养肝为主,自拟益肾养肝汤治疗妇女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68例,疗效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王嘉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主要是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可以取得优于单一西医和中医的更好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中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辨病和辨证治疗相结合;(2)祛邪和扶正治疗相结合;(3)局部和整体治疗相结合;(4)近期治愈和长远调摄相结合.以上这些治疗思路可体现在一系列重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可以相互结合应用,亦可以一种治疗思路为主,另一种为辅,彼此参合.
作者:危北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