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
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发现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针刺时-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对常见病的针刺治疗进行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寻找出各种疾病的佳针刺时间及频次,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白介素-1(IL-1)变化规律.方法:以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疾病模型制作方法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与正常组比较一周内白介素-1(IL-1)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实验组白介素-1(IL-1)表现为昼低夜高的变化;在风寒表证7天疾病周期中,实验组IL-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小鼠体内IL-1的表达逐渐上升,于发病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实验组IL-1的变化曲线与正常组基本平行.结论:IL-1存在昼夜变化节律;IL-1的高表达出现在太阳病第2~3天,此后逐渐回落,基本吻合外感表证7天自愈的病程;实验组白介素-1(IL-1)水平昼低夜高的变化,与三阴病欲解于夜间,三阳病欲解于昼时的认识一致.
作者:吴萍;张发斌;李杰;张广梅;陆东明;王仁嫒;赵协慧;陈湘红;刘占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180~200 g)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文拉法辛组、甘麦大枣汤大、中、小剂量组,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性刺激为方法进行抑郁症大鼠造模(21 d),造模成功后进行21 d药物干预,灌胃给药.采用敞箱实验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脑内NE和5-HT含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麦大枣汤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障碍,表现为蔗糖水的饮用量明显增加,旷野试验中大鼠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增加(P<0.05),甘麦大枣汤组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甘麦大枣汤具有改善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特征,明显提高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提示甘麦大枣汤通过提高症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或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作者:秦竹;毕秀华;唐瑶瑶;王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依托历代中医文献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的理论,分析导师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的认识.认为糖尿病眼底出血为多种原因导致久病血瘀化水,水瘀互结,阻碍气机和影响血畅,血阻目络导致出血.糖尿病并发眼底出血表面现象虽为出血征象,但实为因血脉瘀阻而致血不循常道而出,治疗上亦应活血化瘀,通因通用.临证验案证实活血化瘀、通因通用对糖尿病眼底出血有良好疗效.系统总结导师杨明会教授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经验.
作者:孙大志;李绍旦;刘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常见证候及其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编制普通感冒中医证候特征专家咨询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使用Epidata 3.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的统计描述及X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33,协调系数为0.360(X2=456.20,P=0.001).普通感冒常见证候有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并对其诊断指标作了分析.结论:普通感冒常见证候6种,常见证候与诊断指标可作为证候诊断标准的依据.
作者:王至婉;宴海红;张海龙;王明航;李素云;李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护理肺癌化疗患者,较大程度地减轻了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蒙药土茯苓七味汤散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显微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土茯苓、诃子、栀子、黄连进行了鉴别;应用显微鉴别方法分别检出了处方中的土茯苓、金银花、诃子、栀子、黄连、瞿麦.结果:薄层色谱鉴别和显微鉴别中各味药的专属性较强,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该制剂的鉴别研究.
作者:包桂花;包明兰;孟根小;花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针抑制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松弛素(RLX)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电针组选取足三里和肝俞穴进行电针刺激.8周后检查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情况,对肝纤维化损伤进行分级评分,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应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RLX、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评分(P<0.01),降低ALT、AST、HA、LN、PCⅢ、CⅣ水平(P<0.01),降低肝组织中TGF-β1的活化水平(P<0.01),同时上调RLX的水平(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和肝俞穴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及上调RLX的水平有关.
作者:涂国卿;周玉平;曹耀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中药配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全部32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采用化疗L-OHP+5-FU/CF方案,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中药配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00%、41.67% (P >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提高率分别为54.28%、26.67% (P <0.05).临床证候改善率分别为75.00%、58.33%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直肠癌能使瘤灶稳定,有效调节机体异常的病理生理状态,在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证候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作者:王淑萍;曲大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总结刘文峰教授从医46年治疗消渴病的学术思想,中医传统的观点认为消渴病(糖尿病)发病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刘教授则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尽管与肺、脾(胃)、肾三脏有密切关系,然而肝在此病全过程中居重要地位,而脾不散精是津液代谢失常的首要因素,故肝郁、脾不散精为糖尿病的始动因素.因此,提出了“从肝论治”“从脾论治”消渴病(糖尿病)的理论,其理论是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补充和发展,从而亦为消渴病(糖尿病)的治疗提出了新思路.
作者:王德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78.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魏蕾;刘肇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性吞咽功能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长、短期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针刺、按摩、解语丹和康复训练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9%与48.6%,P<0.05).治疗组长期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4.8%与34.3%,P<0.05),且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评级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且具有长期疗效.
作者:陈捷;李平;哈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根据抑郁证季节性发作的特点、中医肝脏功能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抑郁症季节性发作与“肝应春”的相关性.此研究不仅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抑郁症季节性发病的机理,正确认识中医“肝应春”理论内涵,也对防治抑郁症的季节性发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覃骊兰;马淑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内服外用配合物理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给予中药内服外用配合物理理疗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物理理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以及紧张、焦虑和疼痛等负面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93例,有效4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9.33%,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HAMD评分(15.21±1.82)分、HAMA评分(14.33±1.62)分、VAS评分(1.96±0.2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物理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不良情绪,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王晓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文章就目前中药治疗骨折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试验目的、病例选择、疗效指标的确定等进行探讨,为该类疾病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锡玮;岳丹;胡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对心脏病合并妊娠剖宫产围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取本院妇产科于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另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后其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系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祖金美;张改欣;王梅;张志辉;毛瑞芬;吕桂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韩景献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及其40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的老年期痴呆创新病机理论,据此确立的“三焦针法”能够总调上中下三焦,重调后天之本中焦脾胃,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期痴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赵英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传统灸法历史悠久,功效卓著,对灸法进行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应熟知灸法运用的五大关键因素:选择施灸材料,明确灸治部位,掌握操作技巧,分辨刺激程度,注重灸后调理.如此掌握要点,知常达变,才能充分发挥灸法应有的治病效能,使传统灸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者:朱现民;尹连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灸药联用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美洛昔康片,治疗组行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并联用温肾化瘀悬灸法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IgA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RP、ESR、IgA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灸药联用法能有效控制AS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建国;陈湘君;邓予新;庞海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对朱方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朱方石教授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精简、凝练为4个证型进行论治,在临证中执简驭繁.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病证结合、中西互参,立法遣方精当.列举典型案例,以佐证朱方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作者:苏克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