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颖;吕英;朱振刚;刘旻;张慧琪
梅花针(七星针)疗法是中医传统的皮肤针刺法之一.
作者:姬承武;成秀梅;李庆生;赵淑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发生于伴有胆道疾患和胃或胆囊切除术后,亦可发生于无上述病因者.
作者:邵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答:高脂血症虽不见于古代文献,但可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胸痹、中风、血瘀、痰湿等病证范畴.据其常见症状:肥胖肢麻、眩晕头痛、胸闷心悸、疲乏无力及兼夹症的不同,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自会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活动期AS患者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A组),针刺加西药治疗组(B组),复方硫磺灸片加西药治疗组(C组),每组30例,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B、C组治疗前后骶髂关节炎体征指数、Schober试验、枕壁试验、指-地距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且B、C组治疗前后以上4项指标差值与A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外周关节肿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灸与西药联合及针刺与西药联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药物灸无创痛,更易于接受.
作者:贾杰;王起印;张铁汉;李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已故新疆著名中医专家张绚邦教授善治疑难病症,构思新奇,用方极多变化,治法别出心裁,对厥逆头痛治疗颇有心得,现举例如下.
作者:辛效毅;安冬青;艾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作为难治性疾病之一的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在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师古不泥古,开拓创新的原则.抗病毒原则、重视客观检测的原则、临床再探索的原则、辨病与辨证统一的原则以及重视药物毒性须慎重择药的原则等.
作者:陈立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邬成霖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临床工作30余年,对许多疑难皮肤病的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我们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邬老治疗严重脱发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寇霄;罗维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所致的胃粘膜炎症,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作者:张子理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答:自发性多汗症,多数表现为阵发性、局限性多汗,也有泛发性、全身性,或偏侧性及两侧对称性.
作者:陶春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以中医清下消补法立方所组成的清下消补方合五子衍宗汤加减治疗肝硬化合并蛋白尿的疗效.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蛋白尿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予清下消补方合五子衍宗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肾肝宁胶囊.两组均以相同的西药治疗,包括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检查治疗前后血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酐(SCr)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ro),尿中的免疫球蛋白、白蛋白(IgGu、ALBu).结果:两组治疗后组内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ALT、SCr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TP、ALB、TBIL、DBIL、BUN和24hu-pro、IgGu、ALBu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清下消补方合五子衍宗汤加减对肝硬化合并蛋白尿患者具有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疗效,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永伟;杨宏志;王拥泽;关卫兵;杨跃武;刘小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病因不明、主要累及远端中小动脉和静脉、节段性的闭塞性炎性疾病.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在我国20~45岁年龄段的发病率为52/10万.
作者:李娜;田明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内伤发热乃因各种内伤病因所致,其涉及范围甚广.常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瘀血、气滞、湿阻等,并以虚实兼夹之证为多.
作者:胡耀琪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喉源性咳嗽,发病部位在咽喉.其症状特点为咽喉作痒,干咳无痰或少痰,受凉或闻刺激性异味咳嗽加重,或因痰堵感、异物感、干燥感而频频清嗓,甚至呛咳连续不断以致面红耳赤,小便自遗.
作者:司晓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紫霄平痤颗粒治疗血热湿毒瘀阻型痤疮的疗效.方法:以紫霄平痤颗粒治疗血热湿毒瘀阻型痤疮116例,并与清热暗疮片治疗115例作对照,对总疗效、临床症状、证候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7.9%,愈显率43.1%;对照组总有效率63.5%,愈显率24.3%.经秩和检验,两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霄平痤颗粒治疗血热湿毒瘀阻型痤疮有效,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尹东辉;段俊国;丁红;唐定书;瞿幸;刘瓦利;杜锡贤;张晓杰;李月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所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屏障,损伤粘膜上皮,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
作者:张仲海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血栓性静脉炎是由于创伤(如手术、分娩)、肿瘤、妊娠、感染、静脉输液及先天性异常等多方面因素引起静脉血栓,刺激静脉壁导致炎症反应的周围血管壁疾病,可累及深静脉或浅静脉,多发生于下肢静脉,危重时可并发溃疡及肺栓塞.
作者:丁玉梅;解宁湘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答:阳痿多为功能性病变,属器质性病变者较少,历代医家认为,其多与心、肝、脾、肾四脏功能有关,思虑忧郁,损伤心脾、阳道不振,或房室不节,阴精亏虚,命火不足,或惊恐伤肾等,均可出现是症,当以健脾益肾,宁心安神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成药治阳痿疗效甚佳,可选用中成药内外合治.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老年性呃逆属临床常见病,其病情有轻重,治疗有难易,轻者每以常法即可获愈,重者病机复杂,病情顽固,常法多难奏效.
作者:白震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进一步探索血瘀证的微观机理,从基因水平探讨血瘀证微观实质.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例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用先进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实验技术,进行了c-fos基因、c-jun基因和CD62p基因表达的观察、对比、分析,并以健康人为对照,从基因水平对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和演变规律进行探索.结果:通过对血瘀证密切相关的微观指标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血瘀证患者存在c-fos、c-jun、CD62p基因异常表达,并且其指标的异常及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瘀证各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基因组学是血瘀证实质研究的佳切入点.血瘀证现代研究应积极引进微观辨证学和基因科学的新成果,以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为中医临床治疗学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作者:马民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赵绍琴(1918-2001),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1977年调任北京中医学院基础部温病教研室主任,先后培养中医温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0年确认其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是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对叶天士提出的温病卫气营血辨治大法有独到的体会和认识.他把透热转气引申为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治疗大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他创造性地把温病卫气营血的理论应用到内科杂病治疗中,对一些疑难病证主张从营血进行辨治,如病毒性心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仕玉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