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芳;刘光伟;陈建杰
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的舌质、舌苔、脉象的表现规律.方法:采集2009-2010年307例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3种舌质、4种舌苔、6种脉象的中医证候,进行优尺度分析.结果:偏头痛与舌质黯、苔白腻、脉弦关系密切,紧张型头痛与和脉弦缓关系密切,丛集性头痛与舌质红关系密切,而其他原发性头痛与舌苔薄黄关系密切.结论:优尺度分析是研究头痛证候学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解释结果.原发性头痛的舌象、脉象表现具有一定的共病性.
作者:白方会;陈宝田;郭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As2O3+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M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例,采用中药辅助As2O3+,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As2O3+,沙利度胺治疗,疗程90天,于治疗前后行血常规、骨髓涂片检查、临床症状及输血间隔时间等评估.结果:治疗90天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较前改善,指标改善中药参与组较早出现且更明显;同时考虑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整体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有效率高达78.5%.结论:中药辅助As2O3+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90天后,较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外周血等的相关指标,同时改善患者症状,整体疗效满意.
作者:刘欣;刘宝文;夏芸芸;张小亮;王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方论解读、名医经验、研究设想三方面探讨了炙甘草汤,认为炙甘草汤通过补肾、肺之阴,益脾之气,以和调心之气血阴阳,故临床可用于潜在心主血脉功能不足者、与心有关的体华窍出现心阴血不足引起诸症者,以及与心阴虚有关的其他脏腑病变者.
作者:文颖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神阙穴位敷贴结合口服中药乳腺小叶增生方、单用神阙穴位敷贴及单用口服中药乳腺小叶增生方3种方法治疗患者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广泛应用的陆德铭教授小叶增生方进行筛选,生药打粉过100目筛,与醋混合制成敷贴剂敷贴于神阙穴.将9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内外合治组予中药敷贴神阙穴结合口服中药乳腺增生方;外治组予中药敷贴神阙穴;内治组予口服中药乳腺小叶增生方.3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经期停药,观察各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的缓解情况以及黄体期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E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痊愈率16.67%,显效率60.00%,有效率16.67%,总有效率93.33%;外治组痊愈率3.33%,显效率30.00%,有效率46.67%,总有效率80.00%;内治组痊愈率13.33%,显效率40.00%,有效率33.33%,总有效率83.33%.内外合治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外治组与内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治组与外治组之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痊愈率方面,内外合治组与内治组均优于外治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与内治组之间对疾病的临床痊愈率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及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症等严重不良反应,内外合治组6例(20.0%)外治组5例(16.67%)出现皮肤局部瘙痒及红斑.予局部外用氯地霜,无患者脱落及失防.结论:神阙穴位敷贴鲒合口服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显著,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既往单纯口服中药的疗效;中药外治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外用制剂增加了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其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局部抗过敏药物进行干预,并且干预有效.
作者:王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高血压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稳心颗粒+美托洛尔,对照组46例,口服美托洛尔,共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1%,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显著减少.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更佳,且副作用轻,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李一代;刘克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滋阴平肝潜阳汤调治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收集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者20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分别用滋阴平肝潜阳汤和杞菊地黄丸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证候疗效、血脂、血糖等.结果:扣除用药前舒张压对用药后舒张压的影响后,两组药物的疗效有差别.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修正均数的LSD比较检验结果可见:样本差值均数显著性水平为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滋阴平肝潜阳汤是治疗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的有效方药,不但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还有降血脂作用.
作者:周宝宽;张明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中药理冲汤加减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于化疗第2天服用理冲汤加减方,水煎服每日1剂,至下1周期化疗开始,共20天;对照组(35例)单独使用化疗药物,化疗结束后不再用药.观察化疗药物消化道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血液流变、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液流变高、中、低切值、血浆黏度、消化道反应、生活质量、CD62P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流变中、低切值、血浆黏度、消化道反应、生活质量、CD62P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理冲汤加减方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在减轻消化道反应方面疗效显著,可使患者血栓前状态得以改善,可能对减少卵巢癌病变复发转移有意义.
作者:裴霞;杜业勤;刘开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和西医常规对照组(51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Glu、Scr、Bun、NAG、mAl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Glu、Scr、Bun、NAG、mAlb等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显著的降低尿蛋白的排泄和恢复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裴宏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药的有机结合研究,揭示了许多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这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葛汝青;张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火神派首领郑钦安与张景岳在理论上都重视阳气,但在具体用药上则大相径庭.张景岳温补讲究阴阳互济,熟地与附子常常同用,体现阴中求阳;郑钦安则专用姜附等纯阳温热之药,讲究单刀直入,不夹阴药.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法对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患者,在控制血压、调脂、防治感染等基础治疗上,采用益肾清利基本方辨证加药,尿蛋白定量>1.0g/24h者加用雷公藤多苷片,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UTP)与尿红细胞计数(URBC)等的变化.结果:(1)总有效率84.4%,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及湿热证疗效较优.(2)治疗后UTP于第4周明显下降,URBC于第8周下降,UTP>1.0g/24h的患者治疗后UTP的变化较UTP<1.0g/24h者下降更明显(P<0.01).(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后,UTP的变化与正常血压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功能代偿期患者随蛋白尿减少血肌酐(Scr)较治疗前下降,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益肾清利法对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非肾病范围蛋白尿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UTP>1.0g/24h的患者加用雷公藤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蛋白尿有助于肾功能代偿期患者肾功能的改善.
作者:盛梅笑;张丽丽;李正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杨派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和疗效.方法:治疗组运用杨派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对照组予以枕颌带牵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杨派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P<0.01),延缓病情发展,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杨派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陈翔;江蓉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梁君儿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40年,从80年代致力于妇科疑难病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工作,以科研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梁君儿教授针对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病机理,结合中医气血虚实辨证及现代药理研究用药,独具理论及治疗特色.
作者:胡晓霞;梁洁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治疗嘈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以嘈杂(胃虚证)为主证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对照组给予四君子汤加减,疗程四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并做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2%,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08%结论: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治疗嘈杂(胃虚证)能显著改善患者嘈杂症状.
作者:张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适合中药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及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记录患者介入治疗2个周期前后的临床资料,评价有关肿瘤客观疗效评价的资料的完整程度.结果:以往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很全面地反映中药介入治疗的疗效.结论:以生存质量为先导的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能更适合于中药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有必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梁芳;孙珏;许建华;李朝衡;曹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的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情况.方法:调查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的药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情况,查阅近10年研究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品种有数10种,其中10种为壮医风湿免疫病专科常用药;部分品种已开展初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结论:应加强壮医风湿免疫病常用藤本药物的基础研究,深入开展资源品种调查、生药鉴定、质量标准研究、条形码鉴别、壮族民间及临床应用情况调研等,以便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药用植物资源,为藤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壮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从而突出壮医壮药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特色和优势,为我国民族药物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滕红丽;梅之南;郭力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肾济方对慢性肾衰竭(CRF)的治疗效果,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脾肾阳虚、浊瘀毒结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肾济方,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评分、肾功能及血清ADM、TGF-β1、IL-6、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占90.0%,对照组总有效率占7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生存质量评分,改善肾功能,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DM、TGF-β1、IL-6、ET-1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肾济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银耳多糖对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能量饲料诱发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取Wister雄性大鼠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和模型对照组、银耳多糖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及罗格列酮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高能量饮食4周后小剂量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持续给药8周后测空腹血糖、血脂的含量.结果:采用高能量饮食加STZ诱发的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清TG(甘油三酯)、TCH(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P<0.05);银耳多糖可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TG、TCH及LDL水平,升高HDL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与罗格列酮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耳多糖能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调节血脂.
作者:田春雨;薄海美;李继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心衰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研究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治疗慢性心衰的新途径.方法:利用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模拟慢性心衰大鼠动物模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金属蛋白酶基质-1(MMP-1)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确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减轻心室重构的机制.结果:模型组心肌组织MMP-1 mRNA是空白对照组的2.671倍,中药加运动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1213倍,中药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420倍,西药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555倍等.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能减轻心室重构,效果优于益气活血中药组、运动训练组、西药组,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MP-1的表达,提高Ⅲ型胶原表达,进而减轻甚至逆转心室纤维化,为临床综合治疗慢性心衰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作者:马金;张艳;礼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运脾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应用运脾止泻推拿法,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两组间差别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止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优于单纯内治法.
作者:张子燕;沈红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