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风善治高热惊搐

董飞侠

关键词:防风, 辛温发散, 退热汤, 治疗, 栀子, 运用, 气味, 临床, 连翘, 黄芩, 高热, 甘草, 大黄, 大便, 处方
摘要:防风辛温发散,气味俱升,功善疗风.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自拟防风退热汤治疗高热惊搐28例.处方:防风9g,大黄6g,栀子9g,黄芩6g,连翘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大便泄下停服.曾治28例,其中15例服1剂6小时内热退搐止,10例服1剂12小时内热退搐止,3例无效.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胰炎灵冲剂治疗急性胰腺炎18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胰炎灵冲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具有解毒通瘀作用的胰炎灵冲剂和抑肽酶,对比观察总疗效、症状体征的变化、血尿淀粉酶的恢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1.30%,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愈显率为80.43%,总有效率92.3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通瘀法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血尿淀粉酶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运伦;符为民;王永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防风复方治疗风寒型哮喘

    哮、喘二症虽有区别,但临床往往相兼发病且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其病因很多,本文主要介绍防风复方治疗风寒型哮喘.此方服用简便,效果较好.如能秋季服用,疗效更佳.

    作者:莫嘉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施延庆治疗震颤麻痹经验

    施延庆主任中医师是全国首批500名学术经验继承的名老中医之一.施老擅长温针疗法,在治疗疑难杂病中独树一帜.历年来施老以温针治疗震颤麻痹症数十例,取得很好的疗效,今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施孝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防风重剂治耳鸣

    重用防风治疗耳鸣,系刘强副主任医师的经验.笔者随师应诊,每用多获佳效.

    作者:魏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自拟仙柏汤治疗肺结核咯血34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结核病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对结核病监管力度的加强,结核病管治人数逐年增加.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有一定耐药性,结核病伴发的咯血占结核病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我们针对结核病咯血,在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仙柏汤这一协定处方进行短期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克希;张建敏;曾进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Shy-Drager综合征18例

    我们曾用自拟生脉稳压汤治疗Shy-Drager综合征(SDS)取得一定疗效.自1988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对18例SDS患者,在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针灸疗法,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海虹;韩咏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寒热量化和寒热量化小量原则

    在中医药学中,寒热是中药的基本药性,寒热程度自古至今只有文字的叙述而无数值的界定,这无疑会影响中药研究发展.本文仅对中药寒热量化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蒋孝保;蒋南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糖尿病标本病传探

    标与本是疾病过程中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矛盾或矛质次要方面的综合概括.明辨标本,对于确立治疗原则,指导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糖尿病是多因素导致多脏腑功能的损害,脏腑气血失调又可导致多种并发症,本标相传,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故须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并发症,辨明标本,按法治之.

    作者:梁广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0例舌象分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其传染性强,进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目前缺乏特效治疗.中医药的参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开展势在必行,也是中医药学术与时俱进所必需.为使中医药辨证有据可依并总结其证型规律,我们摄取了30例SARS患者的舌象,结合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一定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融冰;刘军民;江宇泳;孙凤霞;池频频;王晓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利血平致蒙古沙土鼠脾虚模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脾虚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中与HP感染及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菌株SS1灌喂利血平致脾虚沙土鼠,建立脾虚沙土鼠感染HP动物模型,检测胃粘膜HP定植量、炎症程度,并与脾虚沙土鼠组、感染HP沙土鼠组及正常沙土鼠组对照.结果:脾虚沙土鼠感染HP后胃粘膜NO含量(6.91±1.17μmol/g)和NOS活性(2.77±0.54U/mg)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胃粘膜HP的定植量也显著增加,炎症程度随之加重(P<0.01);脾虚沙土鼠胃粘膜NO含量(2.88±1.20μmol/g)和NOS活性(1.26±0.45U/mg)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炎症程度无显著加重.结论:利血平所致脾虚沙土鼠胃粘膜HP定植量及炎症程度均有显著增加,提示脾胃虚弱可能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

    作者:杨俊;王亚东;何剑平;李俊;喻方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周仲瑛运用虫类药验案3则

    导师周仲瑛教授,以治疗疑难杂症见长.周老师认为怪病、久病多为痰瘀作祟,所以,在治疗疑难杂病时,不仅强调辨证施治,还常配合使用虫类药物,因为虫类药多具有破血行血、化痰散结、搜剔止痛的功能.兹选取导师使用虫类药治疗疑难顽症验案3例,交流如下.

    作者:叶丽红;皮文霞;吴勉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围绝经期高脂血症中医证治需注意什么?

    作者:姚石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防风治疗白癜风

    笔者从事皮肤病的中医治疗多年,用防风冲服治疗白癜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冯云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6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收治的16例新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进行单纯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评价,探讨中医治疗的临床思路以及单纯中医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运用12个主要中医处方和相应静脉用中药对16例新发病的SARS患者进行治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西医常规用药,在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前,不使用抗生素.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生化指标等,通过退热时间、影像学改变时间、病情转归等来评价疗效.结论:平均退热时间为4.44±1.46天,X线胸片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平均吸收时间为10.87±2.92天,治疗期间,无一病例病情发生恶化.结论:以中医药为主导的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症状,阻断病情恶化.

    作者:仝小林;李爱国;张志远;段军;陈晓光;华传金;赵东;徐远;石效平;李平;田心;林凡;曹永彤;陆进;常明;王云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奔豚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0例

    我们以<金匮要略>中的奔豚汤制成奔豚口服液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翠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

    笔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慧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血浆胃动素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7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翌日、排便后翌日、病程第7天、病程第14天的血浆胃动素浓度,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的4次血浆胃动素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且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各中医证型中痰热腑实,风痰瘀阻型和痰湿蒙神型的血浆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意义显著(P<0.01),随着病情好转胃动素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初步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的辨证分型,特别是痰热腑实等证型的确定及通腑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一个客观指标,将充实和完善中风的辨治理论.

    作者:刘泰;曾祥发;陆晖;吕晶;苏毅强;顾国龙;陈晓峰;张永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逍遥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脂蛋白、载脂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逍遥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脂蛋白、载脂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用逍遥丸口服治疗,每次9g,每日3次;对照组58例,用绞股蓝总甙片口服治疗,每次2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脂蛋白、载脂蛋白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显著升高(P<0.01);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有显著改善(P<0.01).在降低TG、TC、LDL-C、ApoB-100、升高HDL-C、ApoA-Ⅰ水平及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方面,逍遥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逍遥丸能有效地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脂蛋白的代谢异常及高粘滞血症,从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及预防复发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赵景湘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温胆汤服药反应经验谈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方剂,被广泛使用.笔者从医20年来,深叹此方之妙,唯服此方常见一些反应,可能引起患者误解,以致自行停药,影响疗效.今欲以此文就教于同道中喜用善用此方者,庶几使此方使用更臻完善.

    作者:王彦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复方中重用滋阴补肾类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中重用滋阴补肾类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RA遗传、免疫学因素及阴虚证候存在的事实,在传统复方中重用滋阴补肾类药物生地黄、女贞子、菟丝子等以提高免疫能力,治疗RA30例,并与用传统方药治疗35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56.7%,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显效率23%,总有效率74%.关节疼痛总数和积分指数、关节肿胀数和积分指数、晨僵时间、关节功能等观测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郭瑞林;赵宁侠;任秦有;史恒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