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琨;曹长峰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哮证患者经正确辨证,从寒热、饮食、服药、日常生活等方面施护,发挥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实施个体化的辨证施护,使患者知其哮证的证型,护理人员将辨证施护深入细致地运用到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健康服务.
作者:伊艳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蓄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20%的病理状态,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除体态臃肿外,还会出现嗜睡,疲乏无力,稍动则气促胸闷,心慌,易饥多食,汗多怕热,下肢浮肿等表现.日久则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炎,抑郁症,中风诸疾.
作者:刘延明;苏和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提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重视化湿运脾,慢性期重视柔肝疏肝,恢复期重视活血和络的治疗思路,并对本病的疗效评价、激素的应用与撤减、专方专药的使用、心理治疗与调适等提出了见解.
作者:章亚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彭万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遣方用药匠心独具,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海内外求诊者甚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特撷其要,实录临证数案.以飨同道.
作者:王庆华;戚沁园;陈春元;毕小丽;徐小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案和效果.结果:进行期型142例,共145眼,治愈140例,共143眼(98.62%),复发2例,静止期型19例,均为单眼发病且治愈.结论:一旦确诊并有手术适应症 即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获得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又可以不影响患者的美容.
作者:王长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醒脾健胃合荆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失健运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服用本合剂,对照组30例服用常规西药.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儿30例作为健康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尿淀粉酶等指标,并相应与健康组比较.结果:醒脾健胃舍剂具有醒脾健胃,助运导滞之功,能有效地增进食欲,改善症状,增加体重,促进营养吸收,补充和调节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改善失调的脾胃功能.
作者:林德湘;刘艳华;石海香;于冬梅;李永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神经节苷脂和复方丹参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的治疗效果观察,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 更为理想的疗效措施.方法:采用多组对照比较实验,对各组临床疗效及头颅B超的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方 丹参组无明显疗效,神经节苷脂组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组(P<0.05),而神经节苷脂+复方丹参联合治疗组的疗效 佳.结论:神经节苷脂与复方丹参合用可作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金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江西名中医张小萍教授师出中医世家,兼容并蓄,尊古而有阐发,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尤对脾胃病颇有造诣.张教授认为,脾胃病涉及虚、郁、瘀、湿、热等多种病因,相互间杂,常至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治疗上主张宜阴、调肝、醒透等,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随师心得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楚瑞阁;严小军;谢斌;郑林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锦灯笼果实中4,7-二脱氢新酸浆苦素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150mm ×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5mol/L磷酸水(39:61);检测波长为284nm;流速为1.0mL/min.结果:样品进样量在0.84~4.2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为0.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良好.
作者:于婷;刘玉强;穆春旭;冯雪;赵红丹;林长旭;才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药扶正在化疗过程中早期干预,长期应用,集中用药,剂量偏大,对增效减毒,如期完成化疗计划及化疗后免疫力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提高,明显优于较晚应用或偶尔应用、剂量偏小者.在时间、强度、密度及克服耐药方面论述中药抗肿瘤的优势.
作者:赵小青;裴晓峰;张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腧穴的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近年来腧穴配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表明腧穴配伍在产生协同作用之外,还能够产生拮抗作用.协同作用的研究开展较多,对可能产生协同的机制也有神经信息学方面的探索,现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作者:邹燕齐;黄泳;曾统军;张贵锋;李赣龙;吴俊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强肝软坚中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硬化模型,并设普萘洛尔对照,观察各组大鼠门脉压力、门脉内径、脾指数、门脉血NO、NOS的变化.结果:中药组门脉压力、内径、脾指数、NO等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肝软坚中药可降低异常增高的门静脉压力、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可能机制与调节门脉血中NO、NOS水平有关.
作者:王晓素;朱生梁;章利群;王家渊;方盛泉;蔡维;史燕敏;黄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消癥注射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术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模型,采用囊肿腔内注射给药方式,分别观察消癥注射液和无水酒精对模型鼠外周血清、在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消癥注射液对上述组织中VECF均有不同的下调或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癥注射液高浓度组、低浓度组与无水酒精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消癥注射液低浓度组几组数值更接近正常组,以它效果好.结论:消瘢注射液对实验性异住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抗血管生成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王桂萍;萧美茹;王素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加头孢拉啶静脉滴注治疗60例肺炎患儿,疗程为10天.结果:临床痊愈率为86.67%.用药前、用药2天、4天、6天、8天、10天后风寒袭肺证的病例数分别为4、3、2、1、0、0;风热犯肺证分别为40、36、28、18、8、4;痰热闭肺证分别为12、14、13、8、4、1;肺脾气虚证分别为2、4、12、23、20、12;阴虚肺热证分别为2、3、5、10、6、3.结论:小儿肺炎初期以风热犯肺证多见,治疗以清热宣肺、止咳乎喘为主;后期以肺脾气虚证多见,治疗以健脾补肺、益气固表为主.
作者:吴杰;虞坚尔;闵伟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惠有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和血明目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55.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
作者:刘桂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及针对COPD肺脾肾气虚、痰瘀互结型的具体组方补体化痰汤,并结合现代研究对补体化痰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作者:黄高;朱祝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乌梢蛇药材中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 DoamonsmilC18(5μm,200mmg× 4.6mm)柱,以0.05mol/L磷酸水溶液(pH=8.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mL/min.结果: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分别在0.06~0.14μg、0.17~ 0.50μg、0.27~0.6 μg 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6、0.9998、0.9996);平均加样回收半分别为102.0%、98.4%、100.3%:RSD分别为2.10%、2.67%、2.89%.结论:该法可用于测定乌梢蛇药材中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的含量,从而控制鸟梢蛇药材的质量.
作者:张阳;吴宏丽;李峰;张东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上消化道穿孔(UATP) 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传统以手术探查治疗为主,但随着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效果的不断改善、广谱抗生素及强效制酸药物的广泛应用,同时与中医药相结合,使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方案发生了显著变化.
作者:陈育忠;王海明;王百林;王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药消抗灵Ⅱ号对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后,接种解脲支原体,制备UU感染的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抗灵Ⅱ号、阿奇霉素灌胃,用药2周后,取小鼠阴道分泌物,做UU培养,检测UU转阴率.结果:消抗灵Ⅱ号组转阴率95%,阿奇霉素组60%,二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抗灵Ⅱ号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确切有效,优于阿奇霉素.
作者:韩延华;王银凤;宋秀珍;辛雪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麝香心脑乐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进一步评价.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23例患者随机(3: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心可舒片为对照药物,采用随机、仿盲、多中心的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对胸痛、胸闷、心悸、痛引肩背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心脑乐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肯定.
作者:宋春华;刘爱东;邓悦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