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向尚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见1例利多卡因诱发恶性高热综合征(malignant hyperthermia,MH),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确诊多发性硬化(MS)6年、双下肢痉挛疼痛伸直发作3d,于2002年8月因双下肢无力伴麻木入本院.入院后作头颅MRI检查,示左右侧脑室体旁、脑桥分布多个小片状病灶,腰穿提示蛋白轻度增高,结合病史诊断为多发性硬化.
作者:郑君霞;俞厚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前,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在ICU中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产超广谱a-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不断增多.为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ESBLs阳性率,作者对本院临床分离的37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屠越兴;孙仁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入世后医疗服务贸易的现状,就我国医疗服务贸易市场详加论述.目前外资所占份额很低,但也不可忽视,由于医疗服务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所以应时刻关注医疗服务贸易市场的动向以便及时调整,保证经济的顺利发展、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加快入世后我国国际医疗服务贸易的步伐.
作者:杨慧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转切割系统是近年来应用于乳腺良性病变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技术. Mammotome系统的主要优点即美观与微创,在超声实时监控导航下,采用真空吸引和旋切的方法,可连续切除乳腺良性病变的全部组织[1~3],满足了现代医学的微创化发展的趋势.本院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应用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施行乳房手术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建一;张健;吕亚儿;叶瑞中;侯春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本院1991年2月至2003年8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其中再手术11例(12例次),现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比较少见,是一类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质肿瘤,仅占全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从潜在恶性到恶性过程.GIST症状隐匿,术前确诊困难,生物学特性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预后判断标准.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探讨分析GIST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蔡炜龙;韩春蕃;吴鹤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女性阴道感染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作者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联合硝酸咪康唑(达克宁)治疗VVC 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彩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拉莫三嗪(利必通)在2001年被美国癫痫专家委员会(FDA)推荐为一线抗癫痫药物,2003年又被FDA批准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维持治疗药物[1~3].目前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验证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黄文武;徐松泉;李晓一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先天性无虹膜通常为常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疾病.作者于2006年8月接诊1例先天性无虹膜家族性疾病患者,并对该家系人员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 家系调查先诊者,男,7岁.诉自幼畏光,视物模糊,因视力差而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25,均无法矫正;角膜透明,虹膜缺如,可见晶体边缘,晶体中央可见细点状混浊,无晶体脱位.眼底检查: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泽正常,
作者:方健;周先贡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外阴白斑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复发.作者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采用经验方消斑é号治疗观察外阴白斑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外阴白斑诊断标准[1]的病人60例,入选病人近15d未进行全身性药物治疗,伴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不入选.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郑益志;朱金土;余土根;马丽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本院2003年12月至2008年6月,对80例肾结石患者予逆行放置双J管行体外碎石(ESWI)治疗,经术后调查,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20~80岁(平均60岁).其中独肾2例,双肾结石20例;有泌尿系或其它方面手术史18例;8例单侧肾结石病程5~6年、合并较严重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均正常.结石大小1.0cm×2 cm~3 cm×1.5cm.
作者:应爱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肠梗阻为腹部外科常见疾病,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为主要原因[1],但对腹部无手术史的肠梗阻,其原因判断较为困难.本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无腹部手术史肠梗阻病82例,经手术或肠镜得到病因证实66例,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朱励民;钱毓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纤支镜检查是一项刺激性很强的侵入性操作,很多患者因畏惧心理而拒绝检查,也有一些患者因忍受不了检查中的剧烈痛苦而不得不中断检查,贻误了疾病的及时诊断;而检查中不可避免的剧烈咳嗽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增加了操作的风险性.开展无痛纤支镜检查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1],而无痛纤支镜检查大的难题,一是纤支镜占用气道使麻醉医师很难管理呼吸,二是这些患者多是老年,心肺功能较差,如何避免检查中低氧血症是关键所在[2].本科在进行无痛纤支镜检查时应用高频通气机来管理呼吸,解决了检查中缺氧的难题,又具有简单、方便等优点.虽然高频喷射通气有CO2蓄积的担忧,但由于纤支镜检查时间较短,轻度CO2蓄积对患者不会有任何影响.本科应用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安小凤;王祥和;于国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代谢异常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个体聚集的现象,由于该综合征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增加而备受关注[1].由于人种、地域的关系,目前对于MS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2].本研究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对上海市长风社区中糖尿病高危险人群的MS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其患病率,寻求适合上海城区的MS诊断标准.
作者:陈旭;江孙芳;盛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迅猛,死亡率高,虽然三腔二囊管压迫及注射生长抑素等能控制部分病人的出血,但仍有少数病人终需急症手术.作者近年为2例病人实施了急症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HSV)加胃底环状缝扎术,均达到了术后立即止血的目的.
作者:陆松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本经>,药用历史悠久.其功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缓和药性.主要含有甘草酸及甘草苷类成分,其中甘草酸为现代药理应用研究证实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目前针对甘草的内在质量控制,主要围绕甘草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一类的检查.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了RP-HPLC 三元等度洗脱法测定甘草酸的方法,规定甘草酸含量不得低于2%[2].本实验依托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甘草酸含量测定(附录VID)项下操作主线,采用RP-HPLC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稳定,用于甘草酸的检测专属性强,
作者:陈红;刘丽翠;俞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有文献报道,约10% ~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MP所致[1].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年长儿,全年有散发感染,秋末和冬初为发病高峰季节.其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常有发热,自然病程数日至数周不等,基本病变为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长、易复发,长时间输注药液治疗,患儿不容易接受.作者采用序贯疗法, 即急性期静脉用药、缓解期抗生素改为口服, 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蓓蓓;李昌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AP) 是常见病,大多由于胰酶不正常被激活而导致胰腺本体出现自身消化,它不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病急,临床表现及其病程、预后复杂多变,病死率及误诊率高,仅根据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就有30%~40%的病人被漏诊[1].为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制订个体化的佳治疗模式,这就要求检验、影像技术不断改进,合理使用各种治疗药物,加强重症监护和营养支持,采用内外科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在此,就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董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晚期肺癌需采用以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研究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T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总结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32例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区收治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41.1岁,其中20~30岁8例、31~40岁6例、41~60岁16例、61~65岁2例).患者发病前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伤前无精神病人格素质及家族遗传性精神病史.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高空坠落伤4例,摔伤2例,钝器击伤8例.致伤部位:顶枕部16例,颞部8例,额部6例,额颞顶部2例.
作者:马赟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