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薇;刘婉书;包晓武
共观察糖尿病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在原治疗基础上,调整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近正常范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壮药红鱼眼15g,每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易蒙停2mg,每天3次.1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P<0.05.同时观察了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力等,P<0.05.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同时,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分别观察各证型的临床疗效及证型之间的疗效差异和临床各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48例完成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各证型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各症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7%.结论: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
作者:田宝平;胡滨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医治疗疾病与临床疗效,既取决于辨证施治是否正确,又与辨证施护是否得当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对便秘实行辨证分型后施护,以配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金梅;张培芹;王艳波;韩凤云;马瑞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对通络降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与临床使用弥可保肌注患者进行对照.方法:治疗组口服通络降糖片,对照组肌注弥可保.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86%,对照组显效率16%,总有效率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络降糖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酸、麻、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作用,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戴舜珍;王亚敏;曾宏翔;陈若萍;张丽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消风冲剂治疗荨麻疹风热犯表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消风冲剂与皮安诺肤痒颗粒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两组疗效组间无显著差异(u=0.453,P>0.05),治疗组总疗效为90.6%.结论:口服消风冲剂与皮安诺肤痒颗粒治疗风热型瘾疹疗效相似,安全有效.
作者:孙颖;安杨;景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主要论述月经与天癸、气血、脏腑、经络的关系,即是月经的生理基础.月经病的中医药治疗就在这些理论基础上而确定的治则,在治法上重点介绍了详精辨证,调经治本,调养气血等6个法则,并示常用方药.
作者:李祥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伤寒杂病论>用方以其配伍严谨而著称,从阴阳对立角度探讨经方的组方意义,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经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临床创制新的有效方剂提供一种思路.
作者:李刚;戴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介绍许彭龄主任医师运用甘草的经验.主要介如了许老重用甘草三个验案,复发性口腔溃疡,阵发性房颤伴晕厥、白塞氏病.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通过阐述脾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并结合现代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脾肾在老年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临床防治老年病提出了有益建议.
作者:韩振翔;刘跃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当归拈痛胶囊是河北万岁药业生产,是由当归、防风、苦参、党参等多味中药材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的临床疗效.笔者进行了中药三类药研发,在定性方面为完善药品标准,有效的鉴别真伪,采用薄层色谱对中药制剂中的当归、葛根、苍术、苦参、羌活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张金强;符莹;袁昌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冰茶栓对吗啡依赖大鼠蓝斑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15dSC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分成3组:造模组、NS组和冰茶栓组.各组用纳洛酮促瘾后,取桥脑蓝斑切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吗啡依赖大鼠经冰茶栓干预后,蓝斑Fos蛋白免疫反应活性明显低于造模组.结论:冰茶栓能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蓝斑Fos蛋白的表达.
作者:饶芳;杨午鸣;楼航芳;王泽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痛穴的定位、取穴方法和针刺方法,以及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佳时机.方法:对35例不同病程的急性腰扭伤患者针刺腰痛穴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腰痛穴的定位及针刺方法.结果:发现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佳时机为1~3天,随病程延长,疗效逐渐下降,且两手共四穴的腰痛穴与腰扭伤不同部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结论:此对应关系的发现对临床取穴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日兰;乐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初步探讨服用拉米夫定后HBV-YMDD变异患者中医辨证虚证、实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服用拉米夫定半年以上的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联合基因集团上海博华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迈科锐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出现HBV-YMDD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其分为实证、虚证,来探讨HBV-YMDD变异患者中医虚、实辨证的关系.结果:HBV-YMDD变异患者中实证变异率(38/48)明显高于虚证(10/4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YMDD变异与虚、实辨证之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玮;王奕;贺德昌;李莹;邢练军;张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9例,女15例;鼻炎11例,支气管哮喘7例,咳嗽6例;年龄小3岁,大74岁,病程短3个月,长25年.将病人按其表现症状分为肺肾亏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两类.肺肾亏虚型表现为:气短声低动则尤甚、咯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光)白、腰膝酸软、咳嗽、自汗、怕风、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采用Ⅰ号方.脾肾阳虚型表现为:平素痰多咳嗽、倦怠无力、短气息促、便溏、脑转耳鸣、面色萎黄、形寒肢冷、舌质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选用Ⅱ号方.
作者:王少军;李心平;王立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血压的影响.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血压正常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做24小时动态血压以观察其对血压的影响.结果:生脉注射液对血压正常患者的血压无明显影响,而对高血压病患者可使其血压降低.
作者:董延芬;庄红;周仪洁;李秋艳;辛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1860-1933),行医五十余载,博雅弘通,妙手回春,以其毕生研究之心血著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医理精微,融会贯通,更独出己见.其中喘证论述颇具有独到之处,既师古而又不泥古,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冀因此能拓宽临床治疗喘证的思路,为更多患者减轻病痛.
作者:杨宏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共观察面部脂溢性皮炎265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78例,西药对照组87例,治疗组中医辨证分3型治疗,对照组用维胺脂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竺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甲亢的病因病机特点为饮食、环境、体质是其发病的始动因素,情志内伤是其发病的内在条件,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是其发病的关键,阴虚火旺是其难愈和加重的重要因素.肝为气血调节之枢,在应激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对机体的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等的合成释放具有调节作用.甲亢初起多实,病久火热伤阴,由实转虚.虚者以肝、心、肾之阴虚为主,阴虚火旺,火旺又伤阴津,循环加重.辨证要点在于分清证候之虚实及火热之程度,基本治法为理气化痰,滋阴散结.实者治以清肝化痰为主,火旺应酸泻直折其火,治用自拟平亢汤;病久虚者应滋阴化痰为主,火旺则酸甘滋阴以降火,治用自拟抑亢汤.在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正常后,多用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类调理.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宋镇星;蒋成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制订复方杏仁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芪和紫菀进行了定性鉴别;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苦杏仁含有的苦杏仁苷的含量,采用色谱柱KromasiL C18柱,以甲醇-乙腈-水-四氢呋喃(14:10:75: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结果: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以氯仿-甲醇-水(13:7:2)的下层液为展开剂进行黄芪甲苷的鉴别研究;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进行紫菀的鉴别研究;苦杏仁苷在0.6~3.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为0.7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能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唐志书;史亚军;王梅;宋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对较严重的跟骨骨折单纯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后期常有疼痛、扁平足、跟骨畸形等后遗症而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近年来,随着对跟骨生物力学、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CT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以及内固定器材和技术的改进,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笔者自1999年6月以来,对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国淳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