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永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李某,女,35岁.1996年6月9日诊.自述近半年来,经常鼻塞不通,头痛且昏胀、(目眩)尤以前额昏胀为甚,时有脓浊鼻涕流出.曾外用滴鼻净点鼻、内服中成药鼻炎丸.
作者:郎铭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李师认为,胎盘残留以瘀血阻滞、阴虚火旺、气血虚弱为发病机制,治疗以活血祛瘀、养阴清热为主,佐以清热解毒之品,并适时加用补中益气之法,临床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金燕;李克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经络病变,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病变,<灵枢*经脉>对十二经脉、十五络的病候进行归纳总结,成为后世经络辨证的基础.然而,经与络是两个概念,经病与络病虽有其共同之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互相不能包涵.因此,经病与络病的辨证也不能以经络辨证而概统之.实际上,目前的经络辨证,详于经而略于络,且二者的关系也没有区分开来.因而也不能为针灸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经病与络病的辨证区分开来,使经络病变的临床治疗更加明确而有效.
作者:李伯;肖延龄;赵春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黄芩苷HPLC测定方法,并通过比较研究小柴胡汤(SST)不同提取部位及配伍对黄芩苷的影响,为制定黄芩苷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水提醇沉、氯仿、正己烷萃取等方法提取小柴胡汤中的有效成分,并按配伍原则分解水煎提取小柴胡汤,得到不同分解提取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变化.结果:提取剂中,60%乙醇提取剂中黄芩苷的苷药比高(3.45%);正己烷、氯仿提取后水提剂的黄芩苷与黄芩生药比(苷药比)较低(2.05%);而正己烷、氯仿提取液中均未测到黄芩苷.分解剂中,柴胡、黄芩与人参三味药组的苷药比(5.45%)略高于单味药组的苷药比(5.38%),二者均明显高于全方组苷药比(2.36%).结论:黄芩苷在各分散系中的分布随极性变化而变化;而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人参三味药的配伍组合对黄芩苷似有助溶作用.
作者:王永梅;王雪峰;沙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慢性肾炎水肿的发病,多以内因为主,尤以脾肾俱虚为其发病根本.对慢性肾炎水肿的治疗,凡脾肾阳虚为主证的水肿,治以温补脾肾为常法.临床上笔者以真武汤温肾助阳,化气行气贯穿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的始终.辅以兼证的治疗,随证加减,使脾肾双补,阴水得制,可达满意疗效.药用:炮附子15g,茯苓20g,白术、白芍各15g,生姜10g.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胆系疾病,通常指胆囊炎、胆管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等,前四种临床发病率极高,后两者也逐年上升,将利澹胶囊结合西药治疗胆系疾病临床观察作出总结.
作者:关生柏;王东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王素芝主任医师,长期潜心研究痹病,学验俱丰,对尪痹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主张重中西医结合,病证俱辨,疗效满意,现就其心得于后,以飨同道.
作者:张静;牛臻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咽喉病后失养,或过度发声,耗气伤阴,喉咙脉络受损,可致肺肾阴亏兼有气滞血瘀痰凝,选用养阴、行气活血、化痰开音的药物(养阴清肺汤加减),用其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65例,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显效45例,占69.2%;有效11例,占16.9%;无效9例,占13.8%,总有效率86.1%.
作者:梁云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回顾了解毒降浊法治疗中风理论的形成,分析了瘀、痰久甚成毒,毒损脑络在中风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病理作用,并从现代研究角度阐明其病理作用基础,确立了解毒降浊法在防治脑卒中的地位.
作者:刘轲;李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胆汁返流性胃炎,于90年代后,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本病检出率大大提高.1991年,悉尼会议明确把胆汁返流列为慢性胃炎的内镜分类之一.研究表明,胆汁酸与胃癌前病变密切相关,因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尤其是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胆汁返流性胃炎中的脏腑关系怎样,兹浅述于次.
作者:王希利;魏红;巩艳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卢秉久教授根据多年的诊治经验,总结了一套从脾虚论治乙肝病毒携带的独特理论,而且从临床反馈的信息来看,疗效也颇为满意.
作者:王辉;卢秉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MPTP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模型黑质抗氧化系统的作用及培补肝肾复方对其影响.方法:采用MPTP腹腔注射小鼠造成PD模型,并用培补肝肾中药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0只.观察培补肝肾复方对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培补肝肾组同模型组相比较,活性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为(201±34)U*mg-1和(5±2)nmol*mg-1(P<0.01);GSH、GSH-Px、和SOD含量明显增高,分别为(6.4±2.3)mg*g-1、(3.2±0.3)nU*g-1和(168±8)nU*mg-1(P<0.05).结论:培补肝肾中药和可以MPTP制备的PD小鼠模型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使自由基对黑质损伤降低.
作者:田季雨;陈晓莉;陈建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小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俗称尿床.年龄一般3~10岁,偶见10岁以上者.有一夜遗尿数次,也有数日遗尿一次者,白天往往伴有尿频现象.小儿遗尿一般为功能性的,无器质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方法,经久不愈,往往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长期的针灸临床中,笔者采用针刺、艾灸、耳穴压丸并用的方法治疗遗尿患儿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益权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许多CP患者有或曾经有过便秘病史,或者有其它肛肠疾患,推断CP可能与便秘及肠道慢性炎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便秘及其它肛肠疾患与CP相关性的解剖生理病理基础和机理;可能对CP的防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张明选;戴春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观察肾炎湿热证血清sICAM-1的变化,结合肾组织病理探讨ICAM-1与肾炎湿热证的关系.将肾炎患者48例分为湿热证组(A组,n=30)与非湿热证组(B组,n=18),观察两组血清sICAM-1的变化和光镜下肾小球内固有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结果:A组血清sICAM-1高于B组,A组固有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较B组明显,P<0.05.结论:肾炎湿热证的存在常常预示着免疫炎症反应和病情的活动,sICAM-1有可能作为肾炎湿热证辨证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盛梅笑;孙伟;贾宁人;朱长乐;周恩超;江燕;何伟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运用自拟益肾清化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其病例中包括慢性肾炎普通型23例,肾病型17例,高血压型24例,中医辨证按气阴两虚等4型论治,取效满意.
作者:郑培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烧伤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将烧伤脓毒症43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或白参、麦冬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敏感抗生素全身抗感染,创面以磺胺嘧啶银冷霜换药或手术切削痂植异种皮,适当给予营养支持.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中,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显效病程平均3.8天.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9%,显效病程平均6.2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程明显比对照组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脓毒症疗程短,疗效高.
作者:毛远桂;黄友芸;辛国华;曾元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肛门瘙痒症是肛门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以瘙痒难忍,迁延不愈为特点,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笔者以中药熏洗,坐浴配合2%亚甲篮2ml+2%利多因10ml肛周皮下点状注射法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方法及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来;张立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1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是指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临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时,应该遵循科学的证据,来进行科学的决策,以求运用具有科学依据的方法,为病人解决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作者:孙宏;孙文罡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顽固性头汗案沈某,男,32岁.1995年8月4日就诊.形体不丰,面色少华,口微渴,纳可,神态自如,二便调.惟头出汗,发如洗过未干样,两颊时有汗珠下滴,不时揩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数.
作者:高远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