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毒降浊法在中风病中的地位

刘轲;李建生

关键词:毒损脑络, 脑卒中, 解毒降浊
摘要:回顾了解毒降浊法治疗中风理论的形成,分析了瘀、痰久甚成毒,毒损脑络在中风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病理作用,并从现代研究角度阐明其病理作用基础,确立了解毒降浊法在防治脑卒中的地位.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便秘及其它肛肠疾病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关性机理探讨

    许多CP患者有或曾经有过便秘病史,或者有其它肛肠疾患,推断CP可能与便秘及肠道慢性炎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便秘及其它肛肠疾患与CP相关性的解剖生理病理基础和机理;可能对CP的防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张明选;戴春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从五脏化生精气血的能力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从五脏化生精气血的能力入手,通过分析各脏对思虑过度的耐受性,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肝主疏泄且藏血,可暂时助心行思,但因其不能直接化生气血,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弱,故为情志之弱脏,常首先受难,并诱发其他病变;脾可直接化生气血,又统血,与心共同成思,为养神固神之脏,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强,但易为肝乘而失运化,产生痰浊而蒙蔽心神;肺能够化生气血,强力支持心主神明功能,为情志之辅脏,不易受累;心主血生血,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强,为情志之君脏,但易为痰浊蒙蔽;肾藏精,精可转化为气血,为他脏所用,是储备之脏.后提出抑郁症初期以肝郁为主,中期以心脾两虚为主,后期则是五脏俱虚.

    作者:单德红;季颖;章洪流;郑晓霓;王德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通腑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研究

    采用通腑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15例,总有效率为89.57%,与补脾益肠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通腑宁颗粒在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方面较补脾益肠丸有一定优势.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通腑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作者:柳越冬;陶弘武;张勤良;田振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李某,女,35岁.1996年6月9日诊.自述近半年来,经常鼻塞不通,头痛且昏胀、(目眩)尤以前额昏胀为甚,时有脓浊鼻涕流出.曾外用滴鼻净点鼻、内服中成药鼻炎丸.

    作者:郎铭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王素芝治疗尪痹的经验

    王素芝主任医师,长期潜心研究痹病,学验俱丰,对尪痹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主张重中西医结合,病证俱辨,疗效满意,现就其心得于后,以飨同道.

    作者:张静;牛臻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双波长扫描法测定扶正抗癌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扶正抗癌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测定扶正抗癌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检测波长:λS=530nm;参比波长:λS=700nm.结果:经方法学考察,其重现性、稳定性均良好,回收率为98.2%,RSD为1.9%.结论:为该制剂质量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控制方法.

    作者:马丽颖;张铭;娄志华;冯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针刺外敷内服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0例

    本科自2000年1月-2003年3月,以针刺、外敷、内服中药3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心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人参药物血清对VEC血管调节物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药物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病理模型血管调节物质的影响及其对血瘀证的治疗机理.方法:经测试药物血清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h后,取上清培养液测定NO与ET水平.结果:人参药物血清可缓解病理条件下NO与ET的升高.结论:人参可以维持VEC血管调节物质的动态平衡,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血瘀证.

    作者:陈海伟;张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脓毒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烧伤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将烧伤脓毒症43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或白参、麦冬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敏感抗生素全身抗感染,创面以磺胺嘧啶银冷霜换药或手术切削痂植异种皮,适当给予营养支持.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中,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显效病程平均3.8天.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9%,显效病程平均6.2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程明显比对照组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脓毒症疗程短,疗效高.

    作者:毛远桂;黄友芸;辛国华;曾元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自拟益肾清化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

    运用自拟益肾清化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其病例中包括慢性肾炎普通型23例,肾病型17例,高血压型24例,中医辨证按气阴两虚等4型论治,取效满意.

    作者:郑培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真武汤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的体会

    慢性肾炎水肿的发病,多以内因为主,尤以脾肾俱虚为其发病根本.对慢性肾炎水肿的治疗,凡脾肾阳虚为主证的水肿,治以温补脾肾为常法.临床上笔者以真武汤温肾助阳,化气行气贯穿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的始终.辅以兼证的治疗,随证加减,使脾肾双补,阴水得制,可达满意疗效.药用:炮附子15g,茯苓20g,白术、白芍各15g,生姜10g.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胸痹的辨证护理

    1998年5月-2002年12月,我病房收治胸痹患者105例,在辨证施治的同时予以辨证施护,收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祖晶;荆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8周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HAMD总分在治疗前后减分率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进步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9例,进步9例,无效12例.结论: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

    作者:蒋燕;郄凤卿;薛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疏肝利湿降脂方对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利湿降脂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疏肝利湿降脂方治疗脂肪肝32例,疗程3个月.结果:患者乏力、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消失或缓解;肝脏在B超下的形态和实质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其中10例恢复正常,18例有效恢复);血清胆固醇含量恢复正常13例,甘油三酯含量恢复正常10例,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13例,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8例,转肽酶恢复正常17例,总有效率87.5%.结论:疏肝利湿降脂方是治疗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陈丽英;张曼韵;钱立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黄连膏合冰石散治疗肛周湿疹42例

    近年来,笔者以黄连膏、冰石散治疗肛周湿疹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黄连膏:黄柏1.0份,黄连1.0份,生地1.0份,当归0.5份,赤芍0.5份,白芷0.5份,将上药以小麻油煎开,再把药物按顺序先后放进去,以炸黄即可,去药渣取溶液,加入黄蜡熔化,搅拌至溶解为止,备用.

    作者:黄复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论经病络病辨证及其意义

    经络病变,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病变,<灵枢*经脉>对十二经脉、十五络的病候进行归纳总结,成为后世经络辨证的基础.然而,经与络是两个概念,经病与络病虽有其共同之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互相不能包涵.因此,经病与络病的辨证也不能以经络辨证而概统之.实际上,目前的经络辨证,详于经而略于络,且二者的关系也没有区分开来.因而也不能为针灸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经病与络病的辨证区分开来,使经络病变的临床治疗更加明确而有效.

    作者:李伯;肖延龄;赵春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分段齿线结扎加肛管成形术在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价值.方法:将环状混合痔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分段齿线结扎加肛管成形术;对照组40例,采用分段齿线结扎术.术后两组均用痔痛消洗剂先熏后洗.结果:治愈率:两组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8.2±4.5)天,对照组(23.9±4.8)天(P<0.05);术后并发症:肛门疼痛治疗组8.3%(5/60),对照组27.5%(11/40)(P<0.05);肛缘水肿治疗组6.7%(4/60),对照组22.5%(9/40)(P<0.05);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治疗组功能正常,对照组肛门潮湿6例;术后1年随访,对照组肛周皮赘8例,复发3例,治疗组无肛周皮赘和复发.结论:分段齿线结扎加肛管成形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和安全术式.

    作者:郭晓华;施正华;孙海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小儿病毒性肺炎证候特征量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肺炎证候的数理特征.方法:对273例19项常见症状体征赋予一定的分值后作分析,提取出具代表性的指标9项.结果:对上述9项有鉴别意义的指标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初步建立了小儿病毒性肺炎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闭肺证、肺脾气虚证、阴虚肺热证的判别函数.结论:证候研究的数字化、逻辑化,可为小儿病毒性肺炎辨证论治的客观化、规范化建立良好的基础.

    作者:汪受传;何丽;任现志;邹建东;王孟清;马融;刘光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震波碎石术加三金排石汤治疗肾结石200例

    笔者采用BYS-V型体外震波碎石机(广州白云山医疗器械厂生产),经B超定位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200例.每位患者治疗1次,若效果不明显,间隔2周再次治疗.经过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即接受中药三金排石汤治疗,基本方药用:生地、扁蓄、瞿麦各12g,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各30g,石韦、黄芪、怀牛膝各15g,茯苓30g.亦可随证加减用药.同时配合辅助疗法,肌注阿托品,针刺肾俞,膀胱俞足三里等穴.结果:本组200例,痊愈158例,好转27例,无效15例.

    作者:余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解毒降浊法在中风病中的地位

    回顾了解毒降浊法治疗中风理论的形成,分析了瘀、痰久甚成毒,毒损脑络在中风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病理作用,并从现代研究角度阐明其病理作用基础,确立了解毒降浊法在防治脑卒中的地位.

    作者:刘轲;李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