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红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1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是指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临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时,应该遵循科学的证据,来进行科学的决策,以求运用具有科学依据的方法,为病人解决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作者:孙宏;孙文罡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分段齿线结扎加肛管成形术在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价值.方法:将环状混合痔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分段齿线结扎加肛管成形术;对照组40例,采用分段齿线结扎术.术后两组均用痔痛消洗剂先熏后洗.结果:治愈率:两组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8.2±4.5)天,对照组(23.9±4.8)天(P<0.05);术后并发症:肛门疼痛治疗组8.3%(5/60),对照组27.5%(11/40)(P<0.05);肛缘水肿治疗组6.7%(4/60),对照组22.5%(9/40)(P<0.05);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治疗组功能正常,对照组肛门潮湿6例;术后1年随访,对照组肛周皮赘8例,复发3例,治疗组无肛周皮赘和复发.结论:分段齿线结扎加肛管成形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和安全术式.
作者:郭晓华;施正华;孙海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许多CP患者有或曾经有过便秘病史,或者有其它肛肠疾患,推断CP可能与便秘及肠道慢性炎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便秘及其它肛肠疾患与CP相关性的解剖生理病理基础和机理;可能对CP的防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张明选;戴春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参药物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病理模型血管调节物质的影响及其对血瘀证的治疗机理.方法:经测试药物血清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h后,取上清培养液测定NO与ET水平.结果:人参药物血清可缓解病理条件下NO与ET的升高.结论:人参可以维持VEC血管调节物质的动态平衡,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血瘀证.
作者:陈海伟;张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本科自2000年1月-2003年3月,以针刺、外敷、内服中药3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心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改进大白鼠白念菌性阴道炎模型,观察妇康液对本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切除双侧大白鼠卵巢,注射乙烯雌酚和氢化可的松,造成假动情期和全身免疫功能低下,阴道内感染白念菌.以阴道分泌物培养菌落多少为指标,观察妇康液对该模型的防治作用.结果:感染白念菌后4天阴道分泌物培养和镜检全部阳性,造型周期较原模型减少14天.妇康液对该模型有明显防治作用.结论:改进大白鼠阴道炎模型具有方法简单可靠,成功率100%,指标客观性好,造模时间明显缩短等优点,可用于霉菌性阴道炎防治及相关药物研究等.为妇康液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部分药效学实验依据.
作者:王玉良;向绍杰;杜佳林;李显华;张宏;李大明;王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自1998年2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及外洗治疗疥疮结节136例,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
作者:张群永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运用自拟益肾清化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其病例中包括慢性肾炎普通型23例,肾病型17例,高血压型24例,中医辨证按气阴两虚等4型论治,取效满意.
作者:郑培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以黄连膏、冰石散治疗肛周湿疹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黄连膏:黄柏1.0份,黄连1.0份,生地1.0份,当归0.5份,赤芍0.5份,白芷0.5份,将上药以小麻油煎开,再把药物按顺序先后放进去,以炸黄即可,去药渣取溶液,加入黄蜡熔化,搅拌至溶解为止,备用.
作者:黄复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肛门瘙痒症是肛门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以瘙痒难忍,迁延不愈为特点,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笔者以中药熏洗,坐浴配合2%亚甲篮2ml+2%利多因10ml肛周皮下点状注射法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方法及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来;张立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黄芩苷HPLC测定方法,并通过比较研究小柴胡汤(SST)不同提取部位及配伍对黄芩苷的影响,为制定黄芩苷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水提醇沉、氯仿、正己烷萃取等方法提取小柴胡汤中的有效成分,并按配伍原则分解水煎提取小柴胡汤,得到不同分解提取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变化.结果:提取剂中,60%乙醇提取剂中黄芩苷的苷药比高(3.45%);正己烷、氯仿提取后水提剂的黄芩苷与黄芩生药比(苷药比)较低(2.05%);而正己烷、氯仿提取液中均未测到黄芩苷.分解剂中,柴胡、黄芩与人参三味药组的苷药比(5.45%)略高于单味药组的苷药比(5.38%),二者均明显高于全方组苷药比(2.36%).结论:黄芩苷在各分散系中的分布随极性变化而变化;而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人参三味药的配伍组合对黄芩苷似有助溶作用.
作者:王永梅;王雪峰;沙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初见白长川主任医师治疗风湿痹证时,每见其方中不过桂枝、麻黄、附子、白术之类,颇感用药平淡.及至患者痹痛若失,方知其认证之精、立方之妙.
作者:曹魏;白长川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8周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HAMD总分在治疗前后减分率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进步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9例,进步9例,无效12例.结论: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
作者:蒋燕;郄凤卿;薛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疏肝利湿降脂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疏肝利湿降脂方治疗脂肪肝32例,疗程3个月.结果:患者乏力、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消失或缓解;肝脏在B超下的形态和实质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其中10例恢复正常,18例有效恢复);血清胆固醇含量恢复正常13例,甘油三酯含量恢复正常10例,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13例,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8例,转肽酶恢复正常17例,总有效率87.5%.结论:疏肝利湿降脂方是治疗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陈丽英;张曼韵;钱立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胆系疾病,通常指胆囊炎、胆管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等,前四种临床发病率极高,后两者也逐年上升,将利澹胶囊结合西药治疗胆系疾病临床观察作出总结.
作者:关生柏;王东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慢性肾炎水肿的发病,多以内因为主,尤以脾肾俱虚为其发病根本.对慢性肾炎水肿的治疗,凡脾肾阳虚为主证的水肿,治以温补脾肾为常法.临床上笔者以真武汤温肾助阳,化气行气贯穿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的始终.辅以兼证的治疗,随证加减,使脾肾双补,阴水得制,可达满意疗效.药用:炮附子15g,茯苓20g,白术、白芍各15g,生姜10g.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采用不同电针波形,以及临床上证明治疗高尿道压型女性尿道综合征(FUS)有效的穴位组合,并观察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电针波形对排尿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3组电针,不同波形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不同,连续波容易使机体产生适应而作用小,疏密波更接近人体生物电其作用大,断续波兴奋神经、肌肉作用强,在改善膀胱无力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申东原;申鹏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顽固性头汗案沈某,男,32岁.1995年8月4日就诊.形体不丰,面色少华,口微渴,纳可,神态自如,二便调.惟头出汗,发如洗过未干样,两颊时有汗珠下滴,不时揩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数.
作者:高远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10,发病年龄大多为15~35岁.现代医学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症状,虽对急性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但难以阻止红斑狼疮对心、肾、肝、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且长期服用激素会使人体自身分泌皮质激素的功能下降,而出现满月脸、肥胖、水肿、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等副反应.
作者:季德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胆汁返流性胃炎,于90年代后,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本病检出率大大提高.1991年,悉尼会议明确把胆汁返流列为慢性胃炎的内镜分类之一.研究表明,胆汁酸与胃癌前病变密切相关,因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尤其是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胆汁返流性胃炎中的脏腑关系怎样,兹浅述于次.
作者:王希利;魏红;巩艳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