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复查
经络病变,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病变,<灵枢*经脉>对十二经脉、十五络的病候进行归纳总结,成为后世经络辨证的基础.然而,经与络是两个概念,经病与络病虽有其共同之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互相不能包涵.因此,经病与络病的辨证也不能以经络辨证而概统之.实际上,目前的经络辨证,详于经而略于络,且二者的关系也没有区分开来.因而也不能为针灸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经病与络病的辨证区分开来,使经络病变的临床治疗更加明确而有效.
作者:李伯;肖延龄;赵春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许多CP患者有或曾经有过便秘病史,或者有其它肛肠疾患,推断CP可能与便秘及肠道慢性炎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便秘及其它肛肠疾患与CP相关性的解剖生理病理基础和机理;可能对CP的防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张明选;戴春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从五脏化生精气血的能力入手,通过分析各脏对思虑过度的耐受性,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肝主疏泄且藏血,可暂时助心行思,但因其不能直接化生气血,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弱,故为情志之弱脏,常首先受难,并诱发其他病变;脾可直接化生气血,又统血,与心共同成思,为养神固神之脏,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强,但易为肝乘而失运化,产生痰浊而蒙蔽心神;肺能够化生气血,强力支持心主神明功能,为情志之辅脏,不易受累;心主血生血,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强,为情志之君脏,但易为痰浊蒙蔽;肾藏精,精可转化为气血,为他脏所用,是储备之脏.后提出抑郁症初期以肝郁为主,中期以心脾两虚为主,后期则是五脏俱虚.
作者:单德红;季颖;章洪流;郑晓霓;王德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采用不同电针波形,以及临床上证明治疗高尿道压型女性尿道综合征(FUS)有效的穴位组合,并观察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电针波形对排尿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3组电针,不同波形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不同,连续波容易使机体产生适应而作用小,疏密波更接近人体生物电其作用大,断续波兴奋神经、肌肉作用强,在改善膀胱无力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申东原;申鹏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自1998年2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及外洗治疗疥疮结节136例,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
作者:张群永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顽固性头汗案沈某,男,32岁.1995年8月4日就诊.形体不丰,面色少华,口微渴,纳可,神态自如,二便调.惟头出汗,发如洗过未干样,两颊时有汗珠下滴,不时揩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数.
作者:高远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采用BYS-V型体外震波碎石机(广州白云山医疗器械厂生产),经B超定位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200例.每位患者治疗1次,若效果不明显,间隔2周再次治疗.经过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即接受中药三金排石汤治疗,基本方药用:生地、扁蓄、瞿麦各12g,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各30g,石韦、黄芪、怀牛膝各15g,茯苓30g.亦可随证加减用药.同时配合辅助疗法,肌注阿托品,针刺肾俞,膀胱俞足三里等穴.结果:本组200例,痊愈158例,好转27例,无效15例.
作者:余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慢性肾炎水肿的发病,多以内因为主,尤以脾肾俱虚为其发病根本.对慢性肾炎水肿的治疗,凡脾肾阳虚为主证的水肿,治以温补脾肾为常法.临床上笔者以真武汤温肾助阳,化气行气贯穿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的始终.辅以兼证的治疗,随证加减,使脾肾双补,阴水得制,可达满意疗效.药用:炮附子15g,茯苓20g,白术、白芍各15g,生姜10g.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以黄连膏、冰石散治疗肛周湿疹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黄连膏:黄柏1.0份,黄连1.0份,生地1.0份,当归0.5份,赤芍0.5份,白芷0.5份,将上药以小麻油煎开,再把药物按顺序先后放进去,以炸黄即可,去药渣取溶液,加入黄蜡熔化,搅拌至溶解为止,备用.
作者:黄复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针对肾命理论中阴阳概念的混乱局面,进一步探讨了秦伯未的学术思想.结论:提出命门的概念,突出命门通过心、肾、督脉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揭示命门与脏腑及形体组织的具体联系,总结出命门的中医网络系统,规范和丰富了命门学说;肾与命门是二物一体关系,肾不纳气与肾气不固应统一于肾气虚;肾精肾气的功能归于肾,真阴真阳的全身作用属于命门,传统的肾阴肾阳一律统称为真阴真阳;对肾精、肾气与真阴、真阳进行严格的界定,重构肾命阴阳气精辨证思维模式.
作者:孙其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扶正软坚汤治疗晚期肿瘤病人的疗效.方法:将晚期肿瘤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服用扶正软坚汤;对照组30例,服用平消胶囊,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重、KPS和免疫功能.结果:扶正软坚汤在改善心悸、胸闷气急、咳嗽症状和OKT3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明显,两者有差异(P<0.05),在提高患者的体重、KP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扶正软坚汤作为姑息治疗能明显提高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钟薏;周荣耀;吴丽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10,发病年龄大多为15~35岁.现代医学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症状,虽对急性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但难以阻止红斑狼疮对心、肾、肝、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且长期服用激素会使人体自身分泌皮质激素的功能下降,而出现满月脸、肥胖、水肿、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等副反应.
作者:季德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特应性皮炎,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比较难治的皮肤病.
作者:李正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2001年1月-7月间,在我院采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无缝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本组6例中,男3例,女3例;年龄小46岁,大75岁;发病时间短术后两周,长术后36天.
作者:杨旭;刘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MPTP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模型黑质抗氧化系统的作用及培补肝肾复方对其影响.方法:采用MPTP腹腔注射小鼠造成PD模型,并用培补肝肾中药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0只.观察培补肝肾复方对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培补肝肾组同模型组相比较,活性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为(201±34)U*mg-1和(5±2)nmol*mg-1(P<0.01);GSH、GSH-Px、和SOD含量明显增高,分别为(6.4±2.3)mg*g-1、(3.2±0.3)nU*g-1和(168±8)nU*mg-1(P<0.05).结论:培补肝肾中药和可以MPTP制备的PD小鼠模型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使自由基对黑质损伤降低.
作者:田季雨;陈晓莉;陈建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咽喉病后失养,或过度发声,耗气伤阴,喉咙脉络受损,可致肺肾阴亏兼有气滞血瘀痰凝,选用养阴、行气活血、化痰开音的药物(养阴清肺汤加减),用其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65例,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显效45例,占69.2%;有效11例,占16.9%;无效9例,占13.8%,总有效率86.1%.
作者:梁云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运用自拟益肾清化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其病例中包括慢性肾炎普通型23例,肾病型17例,高血压型24例,中医辨证按气阴两虚等4型论治,取效满意.
作者:郑培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王素芝主任医师,长期潜心研究痹病,学验俱丰,对尪痹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主张重中西医结合,病证俱辨,疗效满意,现就其心得于后,以飨同道.
作者:张静;牛臻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黄芩苷HPLC测定方法,并通过比较研究小柴胡汤(SST)不同提取部位及配伍对黄芩苷的影响,为制定黄芩苷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水提醇沉、氯仿、正己烷萃取等方法提取小柴胡汤中的有效成分,并按配伍原则分解水煎提取小柴胡汤,得到不同分解提取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变化.结果:提取剂中,60%乙醇提取剂中黄芩苷的苷药比高(3.45%);正己烷、氯仿提取后水提剂的黄芩苷与黄芩生药比(苷药比)较低(2.05%);而正己烷、氯仿提取液中均未测到黄芩苷.分解剂中,柴胡、黄芩与人参三味药组的苷药比(5.45%)略高于单味药组的苷药比(5.38%),二者均明显高于全方组苷药比(2.36%).结论:黄芩苷在各分散系中的分布随极性变化而变化;而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人参三味药的配伍组合对黄芩苷似有助溶作用.
作者:王永梅;王雪峰;沙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痤疮,俗称粉刺,也叫青春痘,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及胸背部,笔者治疗60例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久燕;苏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