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
经络病变,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病变,<灵枢*经脉>对十二经脉、十五络的病候进行归纳总结,成为后世经络辨证的基础.然而,经与络是两个概念,经病与络病虽有其共同之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互相不能包涵.因此,经病与络病的辨证也不能以经络辨证而概统之.实际上,目前的经络辨证,详于经而略于络,且二者的关系也没有区分开来.因而也不能为针灸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经病与络病的辨证区分开来,使经络病变的临床治疗更加明确而有效.
作者:李伯;肖延龄;赵春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黄芩苷HPLC测定方法,并通过比较研究小柴胡汤(SST)不同提取部位及配伍对黄芩苷的影响,为制定黄芩苷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水提醇沉、氯仿、正己烷萃取等方法提取小柴胡汤中的有效成分,并按配伍原则分解水煎提取小柴胡汤,得到不同分解提取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变化.结果:提取剂中,60%乙醇提取剂中黄芩苷的苷药比高(3.45%);正己烷、氯仿提取后水提剂的黄芩苷与黄芩生药比(苷药比)较低(2.05%);而正己烷、氯仿提取液中均未测到黄芩苷.分解剂中,柴胡、黄芩与人参三味药组的苷药比(5.45%)略高于单味药组的苷药比(5.38%),二者均明显高于全方组苷药比(2.36%).结论:黄芩苷在各分散系中的分布随极性变化而变化;而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人参三味药的配伍组合对黄芩苷似有助溶作用.
作者:王永梅;王雪峰;沙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运用自拟益肾清化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其病例中包括慢性肾炎普通型23例,肾病型17例,高血压型24例,中医辨证按气阴两虚等4型论治,取效满意.
作者:郑培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10,发病年龄大多为15~35岁.现代医学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症状,虽对急性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但难以阻止红斑狼疮对心、肾、肝、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且长期服用激素会使人体自身分泌皮质激素的功能下降,而出现满月脸、肥胖、水肿、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等副反应.
作者:季德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2001年1月-7月间,在我院采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无缝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本组6例中,男3例,女3例;年龄小46岁,大75岁;发病时间短术后两周,长术后36天.
作者:杨旭;刘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卢秉久教授根据多年的诊治经验,总结了一套从脾虚论治乙肝病毒携带的独特理论,而且从临床反馈的信息来看,疗效也颇为满意.
作者:王辉;卢秉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从五脏化生精气血的能力入手,通过分析各脏对思虑过度的耐受性,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肝主疏泄且藏血,可暂时助心行思,但因其不能直接化生气血,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弱,故为情志之弱脏,常首先受难,并诱发其他病变;脾可直接化生气血,又统血,与心共同成思,为养神固神之脏,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强,但易为肝乘而失运化,产生痰浊而蒙蔽心神;肺能够化生气血,强力支持心主神明功能,为情志之辅脏,不易受累;心主血生血,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强,为情志之君脏,但易为痰浊蒙蔽;肾藏精,精可转化为气血,为他脏所用,是储备之脏.后提出抑郁症初期以肝郁为主,中期以心脾两虚为主,后期则是五脏俱虚.
作者:单德红;季颖;章洪流;郑晓霓;王德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8年5月-2002年12月,我病房收治胸痹患者105例,在辨证施治的同时予以辨证施护,收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祖晶;荆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通过临床验案的收集整理,总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蒋健教授古方新用,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胃肠寒冷、口淡无味的经验.
作者:张玉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以黄连膏、冰石散治疗肛周湿疹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黄连膏:黄柏1.0份,黄连1.0份,生地1.0份,当归0.5份,赤芍0.5份,白芷0.5份,将上药以小麻油煎开,再把药物按顺序先后放进去,以炸黄即可,去药渣取溶液,加入黄蜡熔化,搅拌至溶解为止,备用.
作者:黄复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肛门瘙痒症是肛门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以瘙痒难忍,迁延不愈为特点,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笔者以中药熏洗,坐浴配合2%亚甲篮2ml+2%利多因10ml肛周皮下点状注射法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方法及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来;张立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胆系疾病,通常指胆囊炎、胆管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等,前四种临床发病率极高,后两者也逐年上升,将利澹胶囊结合西药治疗胆系疾病临床观察作出总结.
作者:关生柏;王东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参药物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病理模型血管调节物质的影响及其对血瘀证的治疗机理.方法:经测试药物血清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h后,取上清培养液测定NO与ET水平.结果:人参药物血清可缓解病理条件下NO与ET的升高.结论:人参可以维持VEC血管调节物质的动态平衡,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血瘀证.
作者:陈海伟;张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两种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优劣.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合并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STZ加单侧肾切除组)及单纯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STZ组)两种方法,分别将Wister大鼠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然后检测二种方法在空腹血糖,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albulin,Alb)的排出量方面的差异.结果:STZ组空腹血糖(33.59mmol/L)明显高于STZ加单侧肾切除组(16.12mmol/L);STZ+单侧肾切除组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较STZ组有明显增加,其病理改变也较明显.结论:STZ合并单侧肾切除更符合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
作者:李敬林;乔文军;郑曙琴;郑学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小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俗称尿床.年龄一般3~10岁,偶见10岁以上者.有一夜遗尿数次,也有数日遗尿一次者,白天往往伴有尿频现象.小儿遗尿一般为功能性的,无器质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方法,经久不愈,往往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长期的针灸临床中,笔者采用针刺、艾灸、耳穴压丸并用的方法治疗遗尿患儿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益权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扶正抗癌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测定扶正抗癌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检测波长:λS=530nm;参比波长:λS=700nm.结果:经方法学考察,其重现性、稳定性均良好,回收率为98.2%,RSD为1.9%.结论:为该制剂质量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控制方法.
作者:马丽颖;张铭;娄志华;冯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和)下腹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未排出,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为妊娠早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畴.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用黄体酮制剂及维生素E等药物,疗效不甚满意.中医药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且疗效较好,临床实践中,未见对妊娠妇女及胎儿有不良影响.本文拟将近年来,先兆流产的中医药治疗概况作以综述.
作者:丁永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李师认为,胎盘残留以瘀血阻滞、阴虚火旺、气血虚弱为发病机制,治疗以活血祛瘀、养阴清热为主,佐以清热解毒之品,并适时加用补中益气之法,临床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金燕;李克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采用通腑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15例,总有效率为89.57%,与补脾益肠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通腑宁颗粒在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方面较补脾益肠丸有一定优势.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通腑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作者:柳越冬;陶弘武;张勤良;田振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咽喉病后失养,或过度发声,耗气伤阴,喉咙脉络受损,可致肺肾阴亏兼有气滞血瘀痰凝,选用养阴、行气活血、化痰开音的药物(养阴清肺汤加减),用其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65例,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显效45例,占69.2%;有效11例,占16.9%;无效9例,占13.8%,总有效率86.1%.
作者:梁云燕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