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皂矾丸防治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65例

黄国秀;覃玉秀;邓珊

关键词:复方皂矾丸, 粒细胞减少, 肿瘤化疗
摘要:评价升白中药制剂复方皂矾丸对防治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的作用.选取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CMF方案化疗1周期的患者,共65例,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于化疗开始即同步预防性用复方皂矾丸8丸,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29例,无预防性使用升白药.观察化疗前、化疗后第3、6、9、12天的粒细胞数变化,粒细胞数降至低值的时间及使用rhG-CSF剂量的差异.结果,化疗后两组病例粒细胞数逐渐减少,对照组更为明显,于第9天两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在化疗前预防给药,可以达到防治粒细胞减少、减轻骨髓抑制的作用,还能提高免疫力.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菩达降糖茶对家兔胰岛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菩达降糖茶降糖作用机理.方法:用四氧嘧啶复制实验性糖尿病家兔模型,灌服菩达降糖茶,用透射电镜观察家兔胰岛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菩达降糖茶组电镜下可见散在胰岛,β细胞核呈椭圆形,略不规则,边聚胞质中有大量分泌颗粒,接近正常组.结论:菩达降糖茶降糖作用机理可能是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作者:贾春华;刘宝山;庞宗然;胡连军;杜志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瘀痛消胶囊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瘀痛消胶囊抗肝纤维化的确切疗效及可能的机理.方法:用人血白蛋白攻击wistar大白鼠,造成免疫损伤型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观察该药对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内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大剂量的瘀痛消胶囊组动物在用药后其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与模型组动物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剂量和大剂量瘀痛消胶囊组的大鼠的肝内胶原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瘀痛消胶囊可明显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肝内胶原蛋白含量,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韦艾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补中益气汤合消痔灵局部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34例

    笔者自1999年1月-1999年12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的病证,遂采用该方进行加减,以口服补中益气汤配合局部注射消痔灵治疗直肠内脱垂34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景国;孙玉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探析

    消化性溃疡是危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常见病,多发病,从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情况看,认为中西医经过改善微循环、增加胃粘膜血流、根除HP、促进PGs合成、保护胃粘膜及增加其屏障作用等途径,可使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愈合并防止复发.

    作者:于士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黄褐斑的辨证分型治疗

    黄褐斑多见于孕妇及月经不调女性.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分为肝瘀气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肝肾阴虚、气血两虚、阴虚内热6型.采取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面部黄褐斑,取得理想疗效.本病多因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致使气机紊乱,气滞血瘀,不能上荣,面部经络受阻,郁结不散而生黄褐斑;或肾精受损,久伤阴精,疲劳过度,水亏不能制火,血虚不荣,酿成褐斑.治疗应以恢复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加以活血化瘀之品.

    作者:赵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抗栓酶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及胰升血糖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以并发症合并症多为特点.而且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合并症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根据蛇毒抗栓酶(本院制剂室生产)具有溶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功能,对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人39例进行了疗效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长杰;匡晓明;曾敬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60例

    6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证候分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42例,心阳不振、痰阻心脉型18例,分别用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和瓜萎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结果,心绞痛缓解疗效:治愈24例,好转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心电图疗效:治愈12例,好转19例,无效26例,加重3例,总有效率51.6%.

    作者:徐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Ⅱ在慢性前列腺炎辅助诊断上的应用

    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介素Ⅱ(IL-2)进行检测,目的在于探讨前列腺内存在的细胞免疫状态,推测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机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前列腺液中白细胞介素Ⅱ的含量.结果显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含有较高水平的IL-2,由此推测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与IL-2介导参与的细胞免疫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韩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润喉开音片治疗慢性喉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润喉开音片治疗慢性喉炎气滞血瘀痰凝型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润喉开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黄氏响声丸.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6.0,P<0.05);两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积分较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t检验,P均<0.01,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大多偏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润喉开音片不仅有较好临床疗效,还有全面改善患者全身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作者:徐泳;严道南;俞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笔者自1997-2000年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初铭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13)

    22大便检验861.大便潜血强阳性:5.7胃瘅=15;5.14胃癌=15;5.29小肠瘅=15;862.大便有脓细胞:1.14痢疾=37;1.14.1暴痢=37;1.14.2疫毒痢=37;1.14.3休息痢=37;1.14.4噤口痢=37:1.14.5奇恒痢=12;

    作者:朱文锋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时辰医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时辰医学即时间医学,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存在着时间节律性的特点.根据子午流注理论,由于受昼夜时间的影响,人体在正气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等方面存在时间节律的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理变化等方面也会出现时间的节律变化.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根据人体生物钟的特点,应用时辰医学的理论,按照日节律机理,在各脏腑所主的时辰功能强、气血灌注旺盛及主时脏腑相对的时辰,气血流注弱、脏腑功能低下时,分别采用顺时护理、择时给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等方法,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张根妹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益心康治疗CVB病毒性心肌炎34例

    病毒性心肌炎为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加减化裁成益心康.笔者用益心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4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岩;郭振声;陈苏宁;杨积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老年人颈肩腰腿痛的康复护理

    颈肩痛和腰腿痛,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或症候群.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相当繁杂,主要包括颈椎病、肩周炎、增生性膝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麻木、重着,关节肿胀和功能障碍等.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科共收治这类患者120例,通过运用各种康复护理手段,使患者减轻疼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庞月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肾病湿热的辨治经验

    湿热是肾病迁延难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病机,病情复杂,辨治困难.从肾病湿热的辨识、主要治疗方法等方面,结合临床经验进行了探讨.

    作者:肖相如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从针灸的应用特点谈针灸的发展

    针灸医学虽然古老,但在现代科学/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并越来越展示了其充满活力的一面,进而成为世界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人们也更加热衷于从现代化的角度去研究它、寻找它的真谛.但是近年来,针灸在应用上也更加倾向于简单化,似乎针灸只是一种治疗方法手段,忽略了针灸理论的应用和阐释.因此,笔者试图从针灸的应用特点探讨针灸的发展.

    作者:马铁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药治疗宫颈糜烂183例

    宫颈糜烂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健康,我院采用纯中药制剂外用并结合西医常规消毒处理治疗,治疗宫颈糜烂183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郎秋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四乌蠲痹液治疗痹证200例

    自1996年1月,笔者以自拟四乌蠲痹液治疗痹证2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盖德美;庄学仁;李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尺短寸长各有所宗--谈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

    关于中医与西医在疾病认识方面的不同,有人曾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比如判断西瓜是否成熟,西医会用数据来说明,检测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的含量、水分的多少;而中医则近似瓜农的方法,看看颜色、形状,掂掂分量,拍一拍,听听声音,同样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论血管性痴呆与肝

    论述了肝的生理、病理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认为肝之疏泄条达是正常思维情志活动的保障,肝主宰着情志活动,又影响水谷精气化生.肝失疏泄不仅使他脏功能失调,导致VD病理因素,痰瘀的产生,同时决定着VD病情的演变.进而从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从肝论治,可以防止痰瘀产生,阻断VD病情加重,不失为一基本大法.

    作者:官洪涛;朱慧民;魏立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