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永桥;岳君秋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摘要:0 引言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由Chan等[1]于1992年首先描述,好发部位为腹股沟淋巴结,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我们对1例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癌术后5年生存期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2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随访信息,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00例)和测试组(25例),分别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和概率神经网络模型(PNN),用训练组训练网络模型,用测试组检测网络模型.结果 PNN模型的准确性92%,敏感度为75%,特异性为95.23%,Logistics回归模型的准确性为84%,敏感度为50.0%,特异性为82.61%.结论 神经网络在生存分析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模型中可以容纳非线性效应,不需要对数据的随机特征如分布等作出假设,不要求满足H0假定,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鸿宁;张蕾;张敦兰;高晗;罗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前列腺癌小鼠的疗效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前列腺癌荷瘤小鼠的疗效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RM-1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建立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肿瘤对照组、HIFU组、放疗组和HIFU联合放疗组.观察治疗后各组的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体积倍增时间(DT).2周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外周血CD3+、CD3+CD4+、CD3+ CD8+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结果 与肿瘤对照组相比,HIFU组、放疗组肿瘤生长延缓,DT显著延长.HIFU组小鼠的CD3+(%)、CD4+(%)显著高于肿瘤对照组,而放疗组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FU联合放疗组的DT较HIFU组显著延长,小鼠的CD3+(%)、CD4+(%)显著高于HIFU组,且CD4+(%)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结论 HIFU治疗前列腺癌不仅能局部抑制肿瘤生长,而且能通过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HIFU联合放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武睿毅;王国民;徐叶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5-氟尿嘧啶二线治疗晚期乳腺癌

    目的 观察甲酰四氢叶酸钙(CF)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既往经过蒽环类、紫杉类等药物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31例,中位年龄48.0岁(27~66岁).采用CF联合5-Fu化疗方案治疗.CF[150 mg/(m2·d)]+ 5-Fu[600 mg/(m2·d)],连用5天,每天静脉滴注不少于12h,每4周为一周期.观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2例(6.5%),部分缓解7例(22.6%),病情稳定6例(19.4%),进展16例(51.6%).总有效率为29.0%,临床获益率为48.4%,其中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更能获益(P<0.05).中位有效期为2.3月(95%CI:1.1~4.1),中位生存期为9.5月(95%CI:4.7~14.8).15例(48.4%)生活质量改善,6例(19.4%)稳定,10例(32.3%)下降.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11例)、骨髓抑制(4例)和口腔炎(9例).结论 CF+ 5-Fu联合静脉滴注二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控,患者易于耐受,可以作为复发转移的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

    作者:冯尧军;吴新红;何建平;马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或单独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年1月-2011年5月)、EMBASE(2000年1月-2011年5月),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2011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2000年1月~2011年5月)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2000年1月-2011年5月),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查找.按照纳入标准,全面搜集有关术前动脉灌注化疗(IAIC+S)与全身静脉化疗(IVC+S)或单独手术(S)治疗局部晚期胃癌方面的临床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7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AIC+S组与IVC+S组相比,根治性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 CI)为1.70(1.41~2.05),姑息性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为0.37(0.04~3.13).在治疗应答率中,病理学应答率、临床应答率RR(95% CI)分别为1.33(0.96~1.84)和1.32(0.50~3.44).化疗不良反应中,除胃肠反应RR(95%CI)为0.52(0.28~0.94),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和其他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95% CI)分别为0.64(0.38~1.07)、0.88(0.29~2.64)、0.93(0.53~1.61).术后并发症方面,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2.46(0.49~12.34)、0.53(0.05~5.57)、2.10(0.20~22.26).IAIC+S组与S组相比,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30(1.16~1.45)和0.58(0.42~0.79).1、2、3和5年生存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11(1.03~1.20)、1.36(1.09~1.69)、1.70(1.35~2.14)和1.85(1.30~2.65).术后并发症方面,无论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0.78(0.27~2.28)、0.65(0.16~2.65)、1.15(0.43~3.10).结论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切除率、总生存率、化疗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指标上,都显示出动脉灌注化疗的优势.

    作者:刘锐锋;王小琦;王小虎;张春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QLQ-C30用于测评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计量心理学考核

    目的 对EORTC QLQ-C30(QLQ-C30)进行计量心理学考核,以考核该量表是否适合于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391名鼻咽癌患者的QLQ-C30和人口学资料,采用信度效度理论考核量表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项目反应理论考核条目的项目功能差异(DIF).结果 除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外,各个领域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除认知功能和疲倦外,各个领域的分半系数均大于0.7.所有领域的重测系数都大于0.7.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际的数据跟理论模型一致.不同放疗阶段的患者在大部分领域得分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项目反应理论结果显示条目在性别、年龄分组上没有一致性DIF和非一致性DIF.结论 QLQ-C30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计量心理学特征的癌症量表,操作性强,可用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

    作者:古模发;何伟玲;陈新林;肖巍魏;苏勇;何振宇;黎建军;张华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雌二醇通过钙离子/钙激活中性蛋白酶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迁移及FAK蛋白剪切

    目的 观察雌二醇(E2)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和局部黏着斑激酶(FAK)蛋白剪切及钙离子(Ca2+)/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NP)通路在E2效应中的介导作用,探讨E2诱导细胞迁移的信号机制.方法 以人乳腺肿瘤细胞系MCF-7为体外研究模型;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细胞FAK的蛋白剪切效应;通过伤口愈合实验观察细胞迁移;采用CANP抑制剂(Calpeptin)或胞内钙螯合剂(BAPTA)预处理细胞,观察其对E2诱导细胞迁移及FAK蛋白剪切的影响.结果 E2可明显诱导MCF-7细胞迁移同时FAK出现蛋白剪切,此效应可被Calpeptin或BAPTA预处理显著抑制;E2还可诱导CANP1自身蛋白剪切,也可被Calpeptin或BAPTA显著削弱或阻断.结论 E2可通过细胞内Ca2+/CANP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迁移及FAK蛋白剪切,后者可能在E2诱导的细胞迁移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武春兰;李阳;刘晓红;侯建美;朱筑霞;杨莉;王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于细胞株平台评价候选抗癌药物的疗效

    0 引言临床上有效抗癌药物的发现、发展是由于缺少可以信赖的前期临床模型去评价候选药物的疗效而受到阻碍.现有模型包括:人肿瘤细胞株平台(包括在培养液中增殖的和作为异种移植物接种在老鼠身上的)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能产生人肿瘤的基因工程老鼠模型.尽管这些模型的生理相关性和评价药物疗效的有用性仍然有待商榷,且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但绝大多数研究者还是认为,这些模型和方法依然是现如今用来鉴定和评定那些潜在的用来治疗癌症患者的药物疗效好的和唯一的方法.

    作者:季青;李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FAT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联

    目的 探讨FAT10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肝细胞癌发生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通过DNA测序分析方法,检测254例肝癌和268例健康对照人群的FAT10基因SNPs,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临床病理的的关系.采用Haploview统计软件分析研究对象的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结果 在肝癌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10个SNPs位点.其中-143 A/G,-121 A/G,+3476 T/C,+3607 T/C,+3620 C/G和+3809 G/T基因型与相应的野生型纯合子相比能明显降低肝癌发病的风险(P<0.05),但是这些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肝癌的临床袁型无关(P>0.05).进一步单体型分析发现,各变异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内均存在遗传连锁不平衡现象,AATTTCG、AATCTCG、GGCTCGT和AGCTCGT为四种常见的单体型.GGCTCGT和AGCTCGT单体型可能对肝癌的发病起保护性效应(OR=0.41,95 %CI:0.24~0.70,P<0.05和OR=0.43,95% CI:0.22~0.983,P<0.05),而AATTTCG单体型可能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OR=1.64,95% CI:1.24~2.17,P<0.05).结论 本研究首次发现中国汉族人群FAT10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序列SNPs与肝癌的易感性相关,但需要不同种族的大样本和功能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袁荣发;刘秀霞;余新;刘天德;蔡红平;邵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芒柄花素对不同亚型乳腺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芒柄花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MCF-7、SK-BR-3的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方法 以三种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经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芒柄花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情况.结果 芒柄花素用药浓度大于20 μM时,抑制3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降低PCNA蛋白的表达,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多.结论 芒柄花素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减少PCNA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作者:周瑞娟;陈红风;叶媚娜;廖明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对卵巢癌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对人卵巢癌细胞OVCAR3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BRMS1 shRNA重组质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OVCAR3,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RM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OVCAR3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蚕白表达情况.结果 稳定转染BRMS1 shRNA后,OVCAR3细胞BRMS1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提示,BRMS1表达下调后能显著促进卵巢癌细胞诱导的HUVECs 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Western blot法显示干扰组中ING4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30%,而IL-6蛋白表达上调,是空白对照组的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BRMS1基因的表达可促进卵巢癌细胞诱导血管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下游基因ING4和IL-6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映群;生秀杰;周冬梅;宋清源;刘启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丝裂霉素对体外胃癌细胞DNA损伤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对体外胃癌细胞DNA损伤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处理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SGC-7901,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γH2AX的焦点形成和蛋白水平变化;使用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丝裂霉素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存在交互效应,除400 μg/ml外,平均γH2AX焦点数和焦点细胞率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400μg/ml时,6h组平均γH2AX焦点数和焦点细胞率低于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丝裂霉素作用时间延长,γH2AX蛋白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显示,丝裂霉素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γH2AX可敏感反应丝裂霉素对胃癌细胞DNA的损伤,丝裂霉素对体外胃癌细胞增殖抑制明显.

    作者:贾金海;李勇;张晓琳;何英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0 引言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由Chan等[1]于1992年首先描述,好发部位为腹股沟淋巴结,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我们对1例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刘永桥;岳君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射频消融在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FA)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34例肝癌合并APS患者,针对APS和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2周后行肝增强CT或MRI扫描并行TACE治疗.比较肿瘤消融、坏死效果及APS分流道封闭情况.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15例中央型APS完全消失4例,分流减少8例,3例无明显变化;10例肝段型APS,有3例术后APS消失,5例好转,2例无变化;周围型9例,术后消失5例,好转4例.38个消融病灶中,完全坏死11个病灶,14个病灶坏死面积超过50%,坏死50%以下有8个病灶,4个病灶RFA术后强化面积无变化,1个病灶进展.术后随访3~12月,3、6、9、12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4.1%、82.4%、73.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TACE是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新颖;张彦舫;孔健;窦永充;李勇;蔡进中;何凡;陈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Ezrin与骨巨细胞瘤侵袭转移机制的关系

    0 引言Ezrin蛋白又称细胞绒毛蛋白(cytovillin),是一种胞质内细胞骨架蛋白,在胞质中起交叉连接胞膜与肌动蛋白骨架的作用,能够影响细胞的迁移和形态发生,调节细胞黏附,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Ezrin在许多肿瘤组织中都存在异常表达[1],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金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循环癌细胞和胃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循环癌细胞(CTCs)和胃癌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和PubMed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入选文献的特征、研究结果的内容进行摘录和评价,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 入选文献18篇,均发表于2000-2011年.Ⅰ~Ⅱ期胃癌术前CTCs阳性率显著低于Ⅲ期患者(RR=0.63,95%CI:0.48~0.8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TCs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RR=1.42,95%CI:1.20~1.68).术前CTCs阳性的患者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的风险显著高于阴性患者(RR=2.42,95% CI:1.94~3.02),而且总体生存率更低(HR=1.83,95%CI:1.30~2.60).结论 术前CTCs检测阳性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可为胃癌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郑刚;王舒艺;熊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NTN-1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CNTN-1基因在人食管鳞癌中的mRNA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60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CNTN-1基因mRNA水平.结果 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癌旁组织相比,CNTN-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mRNA水平较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显著上调6.7倍,较癌旁组织上调2.3倍.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也表明CNTN-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要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癌旁组织.结论 CNTN-1基因在人食管鳞癌中较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癌旁组织mRNA表达显著上调.CNTN-1基因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

    作者:朱孝中;俞力超;周俊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Survivin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1期),PubMed、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对照试验.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4.2.1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31个研究,其中2749例NSCLC患者,778例正常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在NSCLC组及正常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11.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92~20.83]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结果显示:Survivin在T分期T3~T4期与T1~T2期(OR=2.20,95%CI:1.65~2.93)、临床分期Ⅲ~Ⅳ期与Ⅰ~Ⅱ期(OR=2.79,95%CI:1.23~6.35)、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OR=2.14,95%CI:1.36~3.35)、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OR=1.98,95%CI:1.27~3.08)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NSCLC男性组与女性组(OR=1.10,95 %CI:0.87~1.40)、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OR=1.05,95 %CI:0.66~1.68)、吸烟组与非吸烟组(OR=1.18,95%CI:0.81~1.73)、病理类型鳞癌组与腺癌组(OR=1.24,95%CI:0.90~1.73)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生存分析显示,Survivin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26.69%,而阴性表达者为62.20%(OR=0.16,95%CI:0.04~0.66,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urvivin与P53、Bcl-2蛋白阳性率在NSCLC中表达具有相关性(r=0.400,P<0.005;r=0.486,P<0.005).结论 Survivin在NSCLC中高表达,增加了其恶性行为的发生危险、降低了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同时Survivin与p53、Bcl-2在 NSCLC表达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刚;孙国贵;王雅棣;路一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吡喃阿霉素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骨肉瘤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吡喃阿霉素(pirarubicin,THP)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1月— 2010年12月间共收治30例接受吡喃阿霉素为基础两药联合方案治疗的复发或耐药的骨肉瘤患者,每隔2个化疗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研究主要终点为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次要终点为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吡喃阿霉素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总共接受90个周期化疗,中位2个周期(range 2~7),总有效率(PR+ CR)为10%,疾病控制率(CR+ PR+ SD)为40%.中位PFS期为2月(95%CI:2~12),中位OS期为12月(95%CI:4~26).常见的Ⅲ~Ⅳ级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23.3%)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1.1%).结论 吡喃阿霉素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骨肉瘤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作者:祁伟祥;汤丽娜;何爱娜;沈赞;姚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柠檬酸钠联合三氧化二砷体外抗人胃癌细胞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柠檬酸钠(Citrate)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的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Citrate(终浓度为5 mmol/L)和(或)不同浓度的As2O3(终浓度依次为5、10 μmol/L)处理体外传代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0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Mcl-1表达的变化.结果 Citrate与As2O3联合应用相对于单用Citrate或As2O3可显著提高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率(P<0.05);与空白组相比,用药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细胞比例上升,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抗凋亡基因Bcl-2、Mcl-1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Citrate与As2O3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胃癌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增强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以及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步平;张晓东;陆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对肝细胞肝癌患者自体CIK细胞体外扩增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N)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生物活性的影响,建立一种高效的CIK细胞体外扩增方法.方法 取15份HCC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分别使用传统方法(抗CD3 mAb+IFN-γ+ IL-2)和RN法(RN+抗CD3 mAb+ IL-2)诱导,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细胞形态、数目、细胞表型和杀伤效率.结果 与传统方法相比,RN组显著增加CIK细胞扩增倍数(P<0.05),是对照组的2.0~2.8倍,提高活化T细胞(CD25+T细胞)数量,增加CD3+ CD8+T细胞比例,增强对肝癌细胞株的杀瘤活性.结论 RN能够高效促进HCC患者CIK细胞的扩增,可以替代传统方法.

    作者:骆莹;朱争艳;郭红星;王鹏;刘辉;杜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