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刘传德;宋海翔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四联疗法, 中西医结合
摘要: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应用环磷酰胺(CTX)分阶段静脉冲击、中小剂量激素、大剂量强力宁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1例LN,并与18例LN对照.结果:治疗组在症状、实验室检查、病情缓解率、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N,缓解病情快,疗效高,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治疗实验性脑缺血研究进展

    针刺能够有效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随临床广泛应用,其机理方面的实验研究亦日益深化,其中以实验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针刺作用机制的文献为多,涉及多种针刺方法.现将近5年有关文献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崔荣秀;陈以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96例

    蝮蛇又名地扁蛇,是我国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种毒蛇,在华东地区人口密集的平原耕作区,危害性大,是农村常见急症之一.笔者博访蛇医,取其精华,积累了较多治疗经验,自1969年至今,共收治96例蝮蛇咬伤病人,总有效率达98.95%.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振甫;陈莉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白血病化疗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口腔溃疡病是恶性血液病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笔者运用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中药治疗本病3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秋惠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艾迪注射液对NHL的化疗增效及减毒作用

    非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NHL)对化疗虽然敏感,但其公认一线化疗方案CHOP诱导缓解率一直难以突破,或缓解后容易复发.笔者以艾迪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以探索提高NHL的疗效以及降低化疗毒性,现将73例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定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加减二陈汤治疗缩阳症

    欧某,男,27岁,曾在本院住院1次,诊断精神分裂症,临床治愈出院.近20余天出现缩阳症,到某医院服美国洋参丸等药治疗无效而来本院求治.

    作者:曹国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霉菌性肠炎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加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霉菌性肠炎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周红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盆腔炎弥漫性腹膜炎12例

    急性盆腔炎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是妇科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等临床特点,近年来,笔者针对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控制感染,并辅以中药、理疗治疗,避免病情恶化而发生盆腔、腹腔脓肿,麻痹性肠梗阻,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而失去保守治疗的机会.现将1999年4月-2000年2月收治的12例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辉;许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谦斋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1)

    谦斋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即辨证论治的意义、法则和方法.辨证论治的意义,指辨证论治的字面含义;辨证论治的法则,由十四纲辨证、脏腑辨证和五行生克辨证组成;辨证论治的方法,由辨证格式、辨证论治三步七项和处方公式构成.

    作者:孙其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桃核承气汤临床验案3则

    桃核承气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06条.笔者应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精神分裂症、尿潴留、腹痛等症,效果满意.现将验案3则报道如下.

    作者:张耕;张春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黄芪在肾病中的正确运用

    黄芪在肾病科有滥用倾向,黄芪属于甘温益气药,只能用于辨证为气虚证的肾病,并不能用干所有的肾病,特别是阴虚、湿热、热毒型肾病为黄芪的禁忌症.

    作者:肖相如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建立

    目的: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现代医学免疫法腹腔注射抗血小板抗血清,结合中医苦寒泻下法灌胃番泻叶水浸剂,建立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观察小鼠一般体征、外周血象、血清D-木糖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加减归脾汤治疗.结果: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符合ITP疾病特点,未改变ITP疾病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血小板减少造模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小鼠出现明显脾不统血证主症及脾虚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脾不统血证主症和脾虚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免疫法结合苦寒泻下法建立ITP脾不统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为中医药研究治疗ITP脾不统血证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作者:刘宏潇;张雅丽;田维毅;付汝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门诊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热敷牵引加止痛药治疗.结果:经治疗1疗程(5天),治疗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见效快,不良反应较少,疗效优于热敷牵引加止痛药.

    作者:刘建群;孙波;吴云定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为了探索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笔者采用了10%二异氢酸甲苯酯(TDI),橄榄油溶液给大鼠滴鼻而造成的变应性鼻炎的大鼠模型,并与西药扑尔敏治疗组相比较,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麻黄细辛附子汤能有效地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使大鼠的鼻炎症状好转,使血中CD3升高、CD8降低、CD4/CD8的比值恢复正常,与扑尔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升高、CD8降低、CD4/CD8比值恢复正常而发挥疗效的,扑尔敏无此作用.

    作者:王树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针灸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探讨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共治82例,随机分为针灸推拿治疗组52例,中药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优于中药治疗.

    作者:高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十二指肠溃疡辨证分型与溃疡分期胃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溃疡分期、胃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将十二指肠溃疡6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3个组,每组20例,另设1个健康组(对照组)2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与对照组均进行阻抗式胃动力检测.结果:脾胃湿热组表现为胃动力功能亢进,脾胃虚弱组和肝胃不和组表现为胃动力功能低下.活动期溃疡所占的比率脾胃湿热型80%,肝胃不和型45%,脾胃虚弱型35%,十二指肠球腔变形例数所占的比率脾胃湿热型30%,肝胃不和型40%,脾胃虚弱型75%.

    作者:李桂贤;罗伟生;陈国忠;贾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针药并用治疗颅脑手术后顽固性呃逆40例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穴位针刺治疗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40例,辨证分为湿热中阻、脾虚失运、腑气不通、气滞血瘀4型.分别用藿朴夏苓汤等方治疗,配合针刺内关、中皖、足三里.结果: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结论: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对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艳;樊永平;胡以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发挥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一书.其方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组成,原为治疗疔毒而设.据笔者临床观察,该方不仅适用于疮疡及妇科疾患,它对临床各科因热毒而引起的病变均有特殊疗效.现将笔者近年来的临床治验报道如下.

    作者:王庆侠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降脂延寿丸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梗、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这些疾病多与人体血脂水平过高有关.如能有效控制体内血脂水平,无疑使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降低.笔者自1995年10月-2000年5月,用自拟降脂延寿丸治疗高脂血症3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杨友鹤治疗内科杂病经验举要

    杨友鹤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对于糖尿病及其它内科杂病的诊治颇具经验,立法遣药注重整体,且灵活变通,现总结其治疗内科杂病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杨雪琴;杨守峰;陈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20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20例,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是早期治疗深部静脉血栓的首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对患有深部静脉血栓者,宜早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

    作者:张智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