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肠炎疗效观察

周红光

关键词:霉菌性肠炎, 参苓白术散, 氟康唑,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霉菌性肠炎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加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霉菌性肠炎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通脉降糖保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186例

    笔者自1999年以来,自拟通脉降糖保肾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1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幼薇;王琴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降脂延寿丸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梗、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这些疾病多与人体血脂水平过高有关.如能有效控制体内血脂水平,无疑使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降低.笔者自1995年10月-2000年5月,用自拟降脂延寿丸治疗高脂血症3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针药并用治疗颅脑手术后顽固性呃逆40例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穴位针刺治疗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40例,辨证分为湿热中阻、脾虚失运、腑气不通、气滞血瘀4型.分别用藿朴夏苓汤等方治疗,配合针刺内关、中皖、足三里.结果: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结论: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对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艳;樊永平;胡以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分期护理

    我科于1999-2001年,共收治多发性肋骨骨折38例.根据骨折修复的不同时期特点,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饮食、情志调护、功能锻炼,对病员实施全面、合理、有效的护理,收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范利华;余小凤;刘用兰;周秀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黄芪在肾病中的正确运用

    黄芪在肾病科有滥用倾向,黄芪属于甘温益气药,只能用于辨证为气虚证的肾病,并不能用干所有的肾病,特别是阴虚、湿热、热毒型肾病为黄芪的禁忌症.

    作者:肖相如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门诊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热敷牵引加止痛药治疗.结果:经治疗1疗程(5天),治疗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见效快,不良反应较少,疗效优于热敷牵引加止痛药.

    作者:刘建群;孙波;吴云定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杨友鹤治疗内科杂病经验举要

    杨友鹤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对于糖尿病及其它内科杂病的诊治颇具经验,立法遣药注重整体,且灵活变通,现总结其治疗内科杂病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杨雪琴;杨守峰;陈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谦斋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1)

    谦斋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即辨证论治的意义、法则和方法.辨证论治的意义,指辨证论治的字面含义;辨证论治的法则,由十四纲辨证、脏腑辨证和五行生克辨证组成;辨证论治的方法,由辨证格式、辨证论治三步七项和处方公式构成.

    作者:孙其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发挥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一书.其方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组成,原为治疗疔毒而设.据笔者临床观察,该方不仅适用于疮疡及妇科疾患,它对临床各科因热毒而引起的病变均有特殊疗效.现将笔者近年来的临床治验报道如下.

    作者:王庆侠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补肾活血法抗脑老化的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抗脑老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自然衰老大鼠,随机分组,测定过氧化脂质、脂褐素、血脂.老年小鼠随机分组,测定大脑线粒体MAO-B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补肾活血法能降低心、脑、肝、血清中脂质过氧化反应(P<0.05),降低衰老大鼠心、脑中的脂褐素荧光物质水平(P<0.05),提高小鼠心、脑和肝细胞内SOD活性(P<0.05),降低小鼠大脑线粒体MAO-B活性(P<0.01).结论:补肾活血法抗脑老化的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自由基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脑老化相关酶MAO-B活性,清除老化产物有关.

    作者:鞠宝兆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霉菌性肠炎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加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霉菌性肠炎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周红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建立

    目的: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现代医学免疫法腹腔注射抗血小板抗血清,结合中医苦寒泻下法灌胃番泻叶水浸剂,建立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观察小鼠一般体征、外周血象、血清D-木糖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加减归脾汤治疗.结果: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符合ITP疾病特点,未改变ITP疾病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血小板减少造模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小鼠出现明显脾不统血证主症及脾虚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脾不统血证主症和脾虚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免疫法结合苦寒泻下法建立ITP脾不统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为中医药研究治疗ITP脾不统血证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作者:刘宏潇;张雅丽;田维毅;付汝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加减二陈汤治疗缩阳症

    欧某,男,27岁,曾在本院住院1次,诊断精神分裂症,临床治愈出院.近20余天出现缩阳症,到某医院服美国洋参丸等药治疗无效而来本院求治.

    作者:曹国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大豆磷脂对脑梗塞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进一步探讨大豆磷脂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发病48h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在20~30分的脑梗塞患者421例分成3组:基础组60例,脑梗塞常规治疗;胞二磷胆碱组120例,基础组药物加胞二磷胆碱再加ATP治疗;大豆磷脂组241例,基础组药物加大豆磷脂10g治疗.分组后立即治疗,发病后开始用药时间不同,但都在48h之内.疗程28天.结果:疗程结束时,基础组、胞二磷胆碱组、大豆磷脂组的脑梗塞体积分别为(7.0±2.8)cm3、(6.4±3.2)cm3、(5.2±2.8)cm3,3组相比F=6.917,P<0.001,基础组、胞二磷胆碱组与大豆磷脂相比,Dunnett检验,t值分别为4.415和3.706,均P<0.0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分别为(11.26±9.80)分、(12.35±9.17)分和(15.04±10.32)分,药物和发病后开始用药时间对疗程后神经缺损积分作用的2因素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F药物=5.843,P<0.01,F时间=1.230,P>0.05,药物与时间的主成分分析,药物的贡献率为0.5273,时间的贡献率为0.4727;以死亡、恶化、无效、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为序,3组综合疗效结果Ridit分析:Ridit值分别为0.4397、0.4436和0.5430,x2=12.55,P<0.01.结论:大豆磷脂对急性期脑梗塞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是大豆磷脂减少了脑梗塞时脑中磷脂含量下降对神经细胞的损失作用.

    作者:周景春;马崇泽;于笑难;郭大文;王耀山;杨关林;石富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前列消冲剂治疗气虚肾亏瘀血阻滞型癃闭的临床研究

    采用临床验方研制成前列消冲剂治疗气虚肾亏、瘀血阻滞型癃闭(前列腺增生症)335例,并与对照药前列康片治疗的112例进行对照(采用随机分组,单盲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1%,对照组为79.46%,两组比较P<0.01.此外,病情轻、中、重分型疗效,前列腺不同增生程度疗效,膀胱残留尿量不同的分别疗效,排尿状况疗效,小腹症状及其它症状、体征的疗效等相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作者:刘锁超;陈兰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浅谈冲门穴的临床应用

    介绍赵惠馨教授以冲门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肢厥、瘘证(股神经损伤)等病症的经验,探讨其取穴根据、作用机理及临床配穴.

    作者:林翠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朱培庭治疗胆石病的经验

    朱培庭治疗胆石病,首倡养肝柔肝法,疗效显著.较详细地介绍了朱培庭治疗胆石病方法及用药特点.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96例

    蝮蛇又名地扁蛇,是我国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种毒蛇,在华东地区人口密集的平原耕作区,危害性大,是农村常见急症之一.笔者博访蛇医,取其精华,积累了较多治疗经验,自1969年至今,共收治96例蝮蛇咬伤病人,总有效率达98.95%.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振甫;陈莉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应用环磷酰胺(CTX)分阶段静脉冲击、中小剂量激素、大剂量强力宁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1例LN,并与18例LN对照.结果:治疗组在症状、实验室检查、病情缓解率、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N,缓解病情快,疗效高,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作者:刘传德;宋海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999参麦注射液治疗中风78例

    笔者自2000年1月-2002年1月,采用999参麦注射液治疗中风患者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秀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