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宝兆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抗脑老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自然衰老大鼠,随机分组,测定过氧化脂质、脂褐素、血脂.老年小鼠随机分组,测定大脑线粒体MAO-B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补肾活血法能降低心、脑、肝、血清中脂质过氧化反应(P<0.05),降低衰老大鼠心、脑中的脂褐素荧光物质水平(P<0.05),提高小鼠心、脑和肝细胞内SOD活性(P<0.05),降低小鼠大脑线粒体MAO-B活性(P<0.01).结论:补肾活血法抗脑老化的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自由基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脑老化相关酶MAO-B活性,清除老化产物有关.
作者:鞠宝兆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采用临床验方研制成前列消冲剂治疗气虚肾亏、瘀血阻滞型癃闭(前列腺增生症)335例,并与对照药前列康片治疗的112例进行对照(采用随机分组,单盲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1%,对照组为79.46%,两组比较P<0.01.此外,病情轻、中、重分型疗效,前列腺不同增生程度疗效,膀胱残留尿量不同的分别疗效,排尿状况疗效,小腹症状及其它症状、体征的疗效等相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作者:刘锁超;陈兰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探讨糖瘀平的降糖机理,采用四氧嘧啶造模方法,以西药降糖灵和中成药芪蛭降糖胶囊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糖瘀平具有提高Alloxan糖尿病大鼠肝糖原、丙酮酸激酶、血浆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的作用.说明该药的降糖作用是多因素、多环节的综合效应.
作者:邢海燕;冯明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现代医学免疫法腹腔注射抗血小板抗血清,结合中医苦寒泻下法灌胃番泻叶水浸剂,建立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观察小鼠一般体征、外周血象、血清D-木糖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加减归脾汤治疗.结果:ITP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符合ITP疾病特点,未改变ITP疾病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血小板减少造模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小鼠出现明显脾不统血证主症及脾虚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脾不统血证主症和脾虚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免疫法结合苦寒泻下法建立ITP脾不统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为中医药研究治疗ITP脾不统血证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作者:刘宏潇;张雅丽;田维毅;付汝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20例,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是早期治疗深部静脉血栓的首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对患有深部静脉血栓者,宜早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
作者:张智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霉菌性肠炎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加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霉菌性肠炎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周红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探讨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共治82例,随机分为针灸推拿治疗组52例,中药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优于中药治疗.
作者:高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大豆磷脂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发病48h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在20~30分的脑梗塞患者421例分成3组:基础组60例,脑梗塞常规治疗;胞二磷胆碱组120例,基础组药物加胞二磷胆碱再加ATP治疗;大豆磷脂组241例,基础组药物加大豆磷脂10g治疗.分组后立即治疗,发病后开始用药时间不同,但都在48h之内.疗程28天.结果:疗程结束时,基础组、胞二磷胆碱组、大豆磷脂组的脑梗塞体积分别为(7.0±2.8)cm3、(6.4±3.2)cm3、(5.2±2.8)cm3,3组相比F=6.917,P<0.001,基础组、胞二磷胆碱组与大豆磷脂相比,Dunnett检验,t值分别为4.415和3.706,均P<0.0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分别为(11.26±9.80)分、(12.35±9.17)分和(15.04±10.32)分,药物和发病后开始用药时间对疗程后神经缺损积分作用的2因素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F药物=5.843,P<0.01,F时间=1.230,P>0.05,药物与时间的主成分分析,药物的贡献率为0.5273,时间的贡献率为0.4727;以死亡、恶化、无效、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为序,3组综合疗效结果Ridit分析:Ridit值分别为0.4397、0.4436和0.5430,x2=12.55,P<0.01.结论:大豆磷脂对急性期脑梗塞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是大豆磷脂减少了脑梗塞时脑中磷脂含量下降对神经细胞的损失作用.
作者:周景春;马崇泽;于笑难;郭大文;王耀山;杨关林;石富成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急性盆腔炎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是妇科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等临床特点,近年来,笔者针对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控制感染,并辅以中药、理疗治疗,避免病情恶化而发生盆腔、腹腔脓肿,麻痹性肠梗阻,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而失去保守治疗的机会.现将1999年4月-2000年2月收治的12例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辉;许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应用环磷酰胺(CTX)分阶段静脉冲击、中小剂量激素、大剂量强力宁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1例LN,并与18例LN对照.结果:治疗组在症状、实验室检查、病情缓解率、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N,缓解病情快,疗效高,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作者:刘传德;宋海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对126例颈椎病的综合疗法进行总结,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取牵引手法,中药辨证施治.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优良率达82.6%,结论:综合治疗颈椎病可获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学东;安启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杨友鹤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对于糖尿病及其它内科杂病的诊治颇具经验,立法遣药注重整体,且灵活变通,现总结其治疗内科杂病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杨雪琴;杨守峰;陈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此病的检出率增加,且出现低龄化趋势.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单兆伟教授师从于孟诃学派传人张泽生教授门下,擅治中医脾胃病,在数十年临床治疗中,对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有一定的独到之处.笔者对单教授临证处方用药特点有一定的体会,现将其用药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赵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溃疡分期、胃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将十二指肠溃疡6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3个组,每组20例,另设1个健康组(对照组)2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与对照组均进行阻抗式胃动力检测.结果:脾胃湿热组表现为胃动力功能亢进,脾胃虚弱组和肝胃不和组表现为胃动力功能低下.活动期溃疡所占的比率脾胃湿热型80%,肝胃不和型45%,脾胃虚弱型35%,十二指肠球腔变形例数所占的比率脾胃湿热型30%,肝胃不和型40%,脾胃虚弱型75%.
作者:李桂贤;罗伟生;陈国忠;贾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介绍赵惠馨教授以冲门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肢厥、瘘证(股神经损伤)等病症的经验,探讨其取穴根据、作用机理及临床配穴.
作者:林翠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红外灸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以15μm为辐射中心的特定波段红外灸疗仪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家兔内关和心俞穴施灸.结果:造模后20min,红外灸组心率恢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缺血阳性心电改变出现率亦较明显地低于对照组,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结论:红外灸对垂体后叶素致心动过缓确有疗效,对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周愉;沈雪勇;魏建子;周钰;孙平龙;周玉宝;林玉英;丁光宏;杨文英;费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蝮蛇又名地扁蛇,是我国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种毒蛇,在华东地区人口密集的平原耕作区,危害性大,是农村常见急症之一.笔者博访蛇医,取其精华,积累了较多治疗经验,自1969年至今,共收治96例蝮蛇咬伤病人,总有效率达98.95%.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振甫;陈莉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风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如何不失时机地使中风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笔者就中风早期康复现状、早期康复目的及意义、中风康复机理及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等问题做一探讨.
作者:郑超英;赵超蓉;郑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黄芪在肾病科有滥用倾向,黄芪属于甘温益气药,只能用于辨证为气虚证的肾病,并不能用干所有的肾病,特别是阴虚、湿热、热毒型肾病为黄芪的禁忌症.
作者:肖相如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笔者自1999年以来,自拟通脉降糖保肾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1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幼薇;王琴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