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值在肺内占位病灶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向明;方佩君;邓星奇;张杰

关键词:CT值, 肺内占位,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CT值评价肺内占位病灶鉴别诊断的实用性.方法 89例肺内占位病灶患者常规行CT检查时屏气,连续动态从肺尖至肺底扫描,每层厚1cm,在5秒钟内完成测定CT值.结果经CT值测定良性病灶30例,CT平均值为16.55Hu,恶性病灶59例,CT平均值为44.25Hu.结论临床应用CT值对肺内占位病灶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辐射处理离体血在保存期内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离体血后在保存期内对红细胞与血小板诸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60Co-γ射线单次均匀照射,总剂量分别为15、20、25、30和35y.应用SysmexF-800血液分析仪测定照射前后及保存第3、7、14和21天的红细胞诸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容量(MCV)、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血小板诸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各剂量组在照射后即刻、第3、7、14和21天,红细胞与血小板诸参数值相互间比较及分别与未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红细胞诸参数值不随保存期延长而变化,而各剂量组与未照射组MPV和PDW值分别从第7天起逐渐增大,与照射后即刻或保存第1天相互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结论 60Co辐照后对血液的红细胞及血小板诸参数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志强;陈卫宾;徐文皓;罗丽芳;徐钧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CT值在肺内占位病灶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CT值评价肺内占位病灶鉴别诊断的实用性.方法 89例肺内占位病灶患者常规行CT检查时屏气,连续动态从肺尖至肺底扫描,每层厚1cm,在5秒钟内完成测定CT值.结果经CT值测定良性病灶30例,CT平均值为16.55Hu,恶性病灶59例,CT平均值为44.25Hu.结论临床应用CT值对肺内占位病灶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向明;方佩君;邓星奇;张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管白塞氏病1例报告

    以血管病损为主的白塞氏病( Behcet's Disease, BD) 并不少见,但大血管受累者很少,现报告1例如下.病例报告

    作者:傅成国;高惠川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

    目的为降低继发性脑室出血(Secondary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SIH)病人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针对29例SIH病人头颅CT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采用开颅超早期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尿激酶反复冲洗持续外引流术,或单纯脑室尿激酶反复冲洗持续外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存活19人,死亡10人,死亡率为34.48%.存活病人三个月随访结果为:良好6人、中残8人、重残3人、植物性生存2人.结论对SIH病人,一经明确诊断,应根据不同头颅CT表现,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使死亡率有较大的下降,提高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谢国海;张剑平;赵玉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附108例分析)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骨折的常见部位,直接影响老年人寿命,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骨折后可因多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我科自1984~1999年,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428例,其中108例实施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经正确的治疗,精心护理,较好地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顾庆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MVP、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MMC)、西艾克(VDS)和顺铂(PDD)组成的MVP方案和若维本(NVB)顺铂(PDD)组成的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3例,用MVP方案治疗72例,用NP方案治疗51例,比较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有效率MVP组为43.5%,NP组为49.0%,两组比较有效率相近(X2=0.43 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Ⅱ-Ⅳ级,MVP组占84.7%,NP组占60.8%(X2=9.07P<0.01),前者较后者更为严重.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和脱发,二者相仿.结论 MVP和NP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案,但MVP组的骨髓抑制较NP组更为严重,因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用NP方案更为理想.

    作者:徐千朗;吴罕莉;张莉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脑移植实验研究进展

    脑移植领域的研究已近百年,在治疗脑顽固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癫痫等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随着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移植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脑移植研究已进入了细胞及分子水平,成为神经科学的前沿课题.脑移植为人类攻克脑难治性疾病提供了一项极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剑平;柳中悦;赵玉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富阳市幼儿园消毒隔离监测分析

    为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提高预防性消毒的质量和意识,我们于99年5月对富阳市入园人数超过300人的5所幼儿园进行了一次消毒隔离实施情况的监督监测,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监测对象本市在园儿童超过300人的五所幼儿园为监测对象.

    作者:杨堃;孙金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双心房同步起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冠状窦起搏电极行双心房起搏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双心房同步起搏对伴房内/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为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房颤伴房内/房间传导阻滞的患者植入冠状窦起搏电极、常规右心耳及右心尖电极,行双心房同步起搏.结果冠状窦起搏电极均成功植入,术后双房同步起搏可使P波时限缩短,部分地预防房颤发作.本组术后3月脱位1例,予成功复位.结论应用冠状窦起搏电极行双心房同步起搏是安全有效的;双心房同步起搏对伴有房内传导阻滞的阵发房颤有一定的疗效.[关键司]双心房起搏心律失常房性迅速性房间传导阻滞冠状窦电极

    作者:沈法荣;金宏义;黄抒伟;沈亚平;凌峰;陈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慢支固本冲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19例临床观察

    目的旨在进一步确认应用补益类中药(慢支固本冲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以固本咳喘片治疗组103例患者作对照.在症状观察的同时,测定肺功能,体液及细胞免疫等有关指标.并进行治疗一年后的回顾性疗效随访.结果临床总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咳嗽、咯痰、喘息等主要症状与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CD4+/CD+8转化较疗前明显增强(P<0.01);FVC、FEV1、MMEF等肺功能变化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0.001);随访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慢支固本冲剂治疗慢性气管炎有较稳定的疗效,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玲;郭安;柴秀娟;胡利平;陈融华;孔繁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医院工人队伍管理模式的探讨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改革的核心,随着医学生物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从功能制的疾病护理发展到责任制整体护理.以往,我院的工人都由病区护士长管理,护士长既要抓病区行政管理、抓护理质量,又要抓清洁卫生,精力较分散.为了达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和护士长的护理服务工作还给病人的目的,今年,我们在病区工人管理方面进行了改革,组建了医院卫生事务管理中心,管理全院的护工、清洁工.签定聘任合同,定编、定岗、定责,按需设岗,按岗设人,质量与奖惩挂钩.半年来,卫事中心坚持以病人为核心,以临床医疗为关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扩大服务范围,很好地满足了临床医疗的需求.

    作者:张杏宝;沈洁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原因与对策

    临床上常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经对症对因治疗后酮体转阴,血糖下降,改胰岛素维持治疗时,常出现低血糖反应.本院自1996年1月~1999年7月,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共28例,对其产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作如下分析.

    作者:郑凤君;王冬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366例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7年7月开展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实行母婴同室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7年7月初至1998年6月底住院产妇366例,其新生儿370例,为母婴同室组(观察组),平均年龄26.5岁,胎次1.6次,平均孕周39周,难产62例(16.9%),双胎4例(1.1%).将1996年1月初至12月底非母婴同室产妇360例,其新生儿366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6岁,胎次1.5次,孕周39+2周,难产60例(17.1%),双胎6例(1.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夏月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影响金属烤瓷牙美容修复的关键因素

    1977年我国开始研制非贵金属与烤瓷联合全冠修复体.由于机械性能好、生物性能优良、色泽稳定美观在国内很受重视[1],各方面的研究报道也较多.但是对于如何很好地再现天然牙自然感的问题报道甚少.本文根据151例206件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制作体会,结合文献报道资料对影响金属烤瓷牙美容性修复的关键因素作一分析.

    作者:章燕珍;张凯;叶长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Lenticular-vitreoretinal surgery,LVR)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33例(33只眼)应用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剖性成功者30只眼(90.91%),功能性成功者29只眼(87.87%).结论 LVR联合硅油填充是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显著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是前部PVR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及角膜外伤病变.

    作者:洪朝阳;池新昌;方臻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6例胸膜问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讨论26例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分析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转移情况和治疗及预后.结果 26例患者中仅2例(7.7%)有石棉接触史,10例(38.5%)无明显胸痛,21例(80.8%)X线、B超、胸腔镜等检查提示单侧胸腔积液或肿块,16例(61.5%)胸水或细针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结论石棉接触史并非胸膜间皮瘤唯一病因,胸痛也并非其诊断必备条件,X线、B超、胸腔镜检查等对临床发现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伯泉;翁方纪;陈加生;徐同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缝合层数的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肌层切口单层缝合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两组,即子宫肌层单层缝合组和传统双层缝合组,观察两组子宫切口缝合时间、剖宫产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单纯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时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肌层单层缝合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谢建华;钟惠珍;范琦慧;赵香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浅谈临床如何正确掌握中药用药剂量

    中药的用药剂量能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用量过轻则不显疗效,用量过重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剂量不同,其功效和适应范围也不同,如甘草1~2g在方内起调和作用,5~10g有温胃养心的功能,30g以上就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了.不少中药剂量大小不同,作用相反,如活血化瘀的川芎,小剂量时可收缩子宫、兴奋心脏,大剂量却使子宫麻痹而停止收缩、抑制心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所以在月经过多时,好不用或仅用1~1.5 g川芎,而头痛时剂量就可加大至10g(阴虚阳亢者头痛慎用).一些中药剂量过大,不但无益反而产生副作用,如苦寒药黄连、龙胆草,用1~2g可起清火健胃、增加食欲的作用,量大则引起胃肠道反应,特别是胃寒者会发生胃痛.所以医生在临床用药中要达到合理用药、保证治疗获得佳的效果,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是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曹新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腓骨修补陈旧性尺骨桡骨骨折后的骨缺损

    病例报告1983年至1998年,笔者用患者自体游离腓骨移植治疗尺骨、桡骨骨缺损36例.男21性,女15例;年龄大53岁,小22岁.桡骨27例,尺骨9例.手术距病人骨折时间短7个月,长19个月.术前X线摄片测量缺损长1.5cm,短0.8cm,残端修正后植入腓骨长3.8cm,短2 0cm.

    作者:毛卸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脑梗塞治疗进展

    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几年来由于CT、MRI广泛检查使用,以及新的磁共振技术如液体稀释反向复原显象、弥散、灌注及功能性磁共振显象的出现,使人们更能准确地了解脑缺血部位、缺血程度及缺血中心区、缺血周围一半暗区的情况.国外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研究较早,已取得一定成绩.我国起步较晚,正在开展研究早期预防工作,不久将来,我国也能赶上发达国家防治水平.

    作者:徐姜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