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探要

田旭

关键词:结肠疾病, 病因, 病机
摘要:从病因(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作了探讨.指出: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与肾关系密切.其标在脾,本在肾.肝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针药并举治疗面瘫3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单纯西医抗炎、消肿、营养神经类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辅以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47%(χ2=8.913,P<0.05).[结论]西药联合针灸治疗面瘫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作者:孙悦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述略

    从定义及流行病学、Ms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中医痰瘀论、西医认识、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紊乱、炎症反应、高血压)、治疗(控制体重及减肥、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抗血小板治疗、科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论述代谢综合征在防治过程中发挥其潜在的优势.

    作者:王华;王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牵引能拉大椎间隙,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恢复因肌肉痉挛所致的小关节紊乱,调节力学平衡,又利于突出物回纳.踩跷法、探、点、弹拨等手法能舒筋通络,行气止痛,理筋整复,解除肌肉痉挛,使损伤组织恢复及炎症的吸收.指出:单一方法难以奏效,多种治疗手段才能有效地缓解症状.

    作者:车旭东;安照华;周家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于世家教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经验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病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于世家教授在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早期DN的治疗更是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经验,现从其对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认识,依证施治,遣方用药,随证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作以总结.

    作者:王亚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30例,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在卡式评分及体质量、肿瘤变化及中医临床症候方面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骨髓抑制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化疗的效果,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任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药并用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针灸中药配合辅助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应用龙胆泻肝汤配合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位及辅助疗法治疗失眠40例,对照组40例应用安定片、谷维素等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中药配合辅助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兵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生理盐水100mL,思密达6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八味锡类散1g,云南白药0.5g配成灌肠液,每晚临睡前,以直肠滴入法灌入.选择细小导管以80滴/min速度滴入,保留2~4 h,疗程15天.[结果] 75例患者,显效47例,占62.7%,有效24例,占32%,稳定4例,占5.3%,总有效率达94.7%.[结论]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鹿立改;刘红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724例

    [目的]总结7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经验,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及中医药干预时机.[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支持、对症等治疗,部分病例应用人工肝及抗病毒治疗,总结本病的总体及不同分期疗效情况,分析疗效与并发症、生化指标相关性.[结果]7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33.7%,其中,早期有效率94.6%;中期有效率65.5%;晚期有效率仅为12.1%;预后与年龄、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及反映肝细胞损伤坏死程度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胆碱酯酶、总胆固醇等有关.[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率较低,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对并发症及病情分期两个环节采取中药有效干预,辅以积极的血制品支持治疗,可能会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立福;李筠;张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汗证辨治三则例析

    证属新产伤血,阴虚阳越.治宜养血滋阴,固表止汗.方用圣愈汤加减;伤湿自汗,治宜通阳利尿、除湿止汗.方用五苓散加减;阴虚火旺盗汗,治宜养阴清热而以清热为主,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

    作者:安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对临床3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运用针灸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0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早期治疗,及时的以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可缩短病程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黄靖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疲劳综合征定量诊断模型的研究

    [目的]根据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的中医分型,探讨CFS中医证候的诊断规律.[方法]收集泸州地区3个医院的441例CFS患者四诊信息,并根据专家诊断的中医证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判别分析函数.[结果]筛选出耳鸣、肌肉或关节痛、烦躁易怒等17项对CFS证候诊断有影响(P<0.05)的症状,建立了中医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判别函数.经验证,一致性好(Kappa值为0.904),判断正确率达到93.7%.[结论]所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够提高CFS中医辫证分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帮助指导慢性疲劳综合征专家辅助诊断系统的建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康明祥;贾红;袁婉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探析

    在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的基础上,以补充钙剂为基础,加用骨化三醇(罗钙全),必要时加用鲑鱼降钙素(Miacacic;密钙息),三者联合使用不失为高龄老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佳选择.

    作者:关雪峰;侯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冠心病心绞痛其病位在心,属本虚标实.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1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例.对照组29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丽;张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药并用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105例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10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宜平肝潜阳,熄风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结果]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35例与中药治疗35例、针灸治疗35例.其有效率分别为97.1%和91.4%、94.3%.[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比单独服用中药治疗或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王骧腾主任治疗冠心病经验撷菁

    冠心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心肾两脏,而肾之虚损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肾虚是冠心病发病的病机核心.王骧腾运用益肾疏肝法,以脉通宁冲剂配养心安胶囊治疗冠心病,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以治其标;合之标本兼治,切中病机,效果显著.

    作者:张继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西药的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周后通便效果观察比较,3周后瘫痪疗效比较.[结论]临床症状减轻,合并症较少,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荣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偏头痛实用方法简析

    选取近5年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方法,包括如何选穴、如何针刺、其他针灸方法以及结合治疗法,通过概述近来运用频繁、疗效肯定、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找到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减少偏头痛导致的药物滥用,以及为下一步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

    作者:李建武;蔡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灸配合辨证施护治疗失眠36例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36例失眠症辨证分型,采用针刺法、灸法并实施辨证施护.[结果]痊愈44.4%,显效33.3%,有效13.9%,无效8.3%,总有效率91.7%.[结论]针灸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作者:王玉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并发症述要

    痰瘀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痰饮与糖尿病、瘀血与糖尿病、痰瘀互结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糖尿病并发症从痰瘀论治(祛痰活血、益气养阴同治为法,勿忘病位、论治面面俱到).指出:痰瘀贯穿于糖尿病病程始末,与糖尿病并发症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米娇;李敬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从五个方面,即: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成药与西药治疗相结合、中药局部治疗与西药联合治疗、应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中医组方用药、针灸与埋线疗法等论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指出:中西医结合可以在保持原有单纯西药疗效的基础上,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西药副作用.

    作者:沈丽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