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药并举治疗面瘫38例

孙悦玲

关键词:面瘫, 针灸, 中西医结合,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单纯西医抗炎、消肿、营养神经类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辅以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47%(χ2=8.913,P<0.05).[结论]西药联合针灸治疗面瘫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手法复位结合针灸治疗寰枢椎半脱位临床观察

    寰枢椎半脱位导致左侧椎动脉受压,引起脑基底动脉供血严重不足,致脑缺血、脑乏氧.针灸可缓解肌肉痉挛紧张而引起再脱位和疏通经络,手法复位在于牵引的方向和力度,颈部旋转角度要到位,复位后应立即行针灸治疗.

    作者:梁旭;王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药并举治疗面瘫3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单纯西医抗炎、消肿、营养神经类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辅以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47%(χ2=8.913,P<0.05).[结论]西药联合针灸治疗面瘫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作者:孙悦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药并用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针灸中药配合辅助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应用龙胆泻肝汤配合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位及辅助疗法治疗失眠40例,对照组40例应用安定片、谷维素等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中药配合辅助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兵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桂枝汤临床应用验案四则

    以桂枝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胃不消化、盗汗、风疹等四则.指出:桂枝汤有表散风寒、行血合营之功.

    作者:单宏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化斑散治疗黄褐斑100例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中药,促进黄褐斑吸收,同时设对照组,单纯用外用药治疗进行观察比较,治疗1个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褐斑有独特的临床效果.

    作者:庞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调剂规范与易出现问题探要

    提高调剂质量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调剂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四审核,即:审核药名,审核用量、用法、审核辨证用药的适应性,审核配伍组方的适宜性.指出:调剂人员要不断提高中药理论知识及审核、评估处理能力,以促进处方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作者:翟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探要

    从病因(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作了探讨.指出: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与肾关系密切.其标在脾,本在肾.肝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

    作者:田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汗证辨治三则例析

    证属新产伤血,阴虚阳越.治宜养血滋阴,固表止汗.方用圣愈汤加减;伤湿自汗,治宜通阳利尿、除湿止汗.方用五苓散加减;阴虚火旺盗汗,治宜养阴清热而以清热为主,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

    作者:安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利胆和胃疏肝汤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

    目的:观察利肝和胃疏肝汤对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50例均用利肝和胃疏肝汤治疗,每日1剂,日服2~3次.[结果]50例中,治愈4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利肝和胃疏肝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高希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5例

    [目的]探讨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气虚(阳虚)血瘀、水饮内停证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强心汤,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治疗及心功能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强心汤,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且未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齐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王骧腾主任治疗冠心病经验撷菁

    冠心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心肾两脏,而肾之虚损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肾虚是冠心病发病的病机核心.王骧腾运用益肾疏肝法,以脉通宁冲剂配养心安胶囊治疗冠心病,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以治其标;合之标本兼治,切中病机,效果显著.

    作者:张继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淡盐水汤或温开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虚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淡盐水汤、温开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虚的疗效差异,以求应用合适的药引.[方法]将45例肾虚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肾虚的治愈好转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淡盐水汤作为药引,引导它药直达肾腑,使六味地黄丸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陈海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肺间质纤维化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息、气短、干咳、喘憋为临床表现,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特点的肺间质性疾病.由于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欠缺,肺间质纤维化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富挑战性的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也渐成热点,通过对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名、病机以及治疗的阐述,为进一步探讨该病发病机理及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思路.

    作者:黄珉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西药的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周后通便效果观察比较,3周后瘫痪疗效比较.[结论]临床症状减轻,合并症较少,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荣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拟丹红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182例

    [目的]观察丹红活血化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拟丹红活血化瘀汤常规水煎服用,每日3次,21天为1个疗程.[结果]182例中,显效162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25%.[结论]丹红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陈庆通;洪志豪;陈素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心悸辨证分型施护探要

    心悸分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肝郁血虚、心肺两虚四型.施护予半卧床休息,注重气候变化,保护呼吸道通畅.

    作者:祖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偏头痛实用方法简析

    选取近5年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方法,包括如何选穴、如何针刺、其他针灸方法以及结合治疗法,通过概述近来运用频繁、疗效肯定、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找到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减少偏头痛导致的药物滥用,以及为下一步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

    作者:李建武;蔡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灸配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42例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取翳风(双侧),风池(双侧),廉泉针刺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临床治愈18例,占42.8%;显效16例,占38.1%;有效6例,占14.3%;无效2例,占4.8%,总有效率为95.2%.[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是提高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一个理想有效途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愈溃汤内服灌肠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0例

    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关键是虚损所致,以脾胃虚弱、气血亏损为本,血瘀肠络、湿热留滞为标.愈溃汤内服灌肠治疗,攻补兼施,内外合治,使药物直达病所,治疗90例,治愈58例,显效29例,无效4例.

    作者:孟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胃脘痛临床研究纂要

    从针刺疗法、穴位注射、针药结合、特殊针法(电针疗法、鼻针、穴位埋线、浮针、梅花针、子午流注针法)、温针灸、综合疗法综述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出:针灸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开展远期疗效的观察、随访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应重视样本选取的科学性,统一疗效判定标准.

    作者:潘立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