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生
慢性胃炎病机为脾胃湿热,气机不畅,治宜行气抑酸,抑制幽门螺杆菌为主.中医辨证为感受湿邪,湿邪困脾.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120例,治愈9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优于对照组.
作者:荣玉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赵历军教授认为,清热解表、凉血解毒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根本大法.恢复期用四君子汤健脾补肾.指出:西医激素治疗配合中医清热解表、凉血解毒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维峰;赵历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从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指出:UC为本虚标实,虚责之脾、肾、肺,实责之湿热、瘀滞,临床多表现为虚中夹实,实中有虚的复杂症候;临床治疗方面有分期和分型论治、复方应用,且治疗方法众多,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作者:李海涛;王翼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颈椎病原本是中老年疾病,目前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尚无彻底根治办法,目前公认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办法,治疗颈椎病尚无理想药物.中医药治疗有很多优势,应积极总结发扬推广,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求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作者:马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的临床应用.[方法]运用大承气汤治疗反复下利,头痛发热,恶露不下三则.[结论]病名虽异,症状不同,但其病机一致,均可用大承气汤.
作者:樊莹丽;霍雪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呃逆是胃气逆动膈,气逆上冲所致.内关穴有宁心神、降呕止逆之功,为阴维交会穴,针刺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中脘治疗肝病引起的呃逆20例.1次治愈8例,2次治愈5例.
作者:李旭英;向淑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的监护技术.[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塞时间窗内患者行静脉滴注溶栓剂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出血现象,配合医生监测生命体征和各项生化指标,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溶栓治疗时各项护理配合和治疗后的护理康复指导.[结果]溶栓治疗2周后基本治愈5例,显效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90%.[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是目前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程度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严密的观察病人、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陆兰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石志超教授认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正治法当宜养气血、养肝肾、养筋、养骨、养肌肉为主,恰当运用虫类药.虫类药善于入络搜风剔毒.妙用独活寄生汤,根据病情的表里寒热虚实,灵活化裁.
作者:李享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及西医对症治疗.对照组39例不采用中药治疗,西医治疗方案同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49例(81.7%),对照组显效23例(5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益气活血通络,阻滞血栓形成,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铁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实践已证明应用中医治疗肺癌,在减毒增效、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显示了明显优势.笔者就近几年来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国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右归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病窦综合征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例)和对照组(n=17例).[结果]经14天治疗后,20例患者在主证的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方面有很大改善.[结论]右归汤加减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病窦综合征有疗效.
作者:戴红红;尹小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代谢综合征为机体对胰岛素作用发生抵抗,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从肝论治,治以疏肝理气;从脾论治,治以健脾利湿;从肾论治,治以补肾.
作者:张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从气道炎症和炎症介质、Th1/Th2失衡、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建、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研究等综述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指出:治疗哮喘的中药剂型日趋丰富,对重要单味及有效单体的研究日趋量化、科学化.
作者:李竹英;刘佳;王雪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止痛洗方治疗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通络止痛洗方煎后外洗的方法治疗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46例.[结果]按照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JOA)评价,疗效优良率100%,治疗后改善率89.5%(改善率={[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治疗前分数]}*100%),效果满意.[结论]自拟通络止痛洗方治疗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金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科常见疾病,且较为难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有其极大的临床意义,主张配合中药(自制方剂)穴位贴敷法来治疗和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对此作以详尽论述.
作者:张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患者主要死于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和出血.为使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范围,西医主要采用羟基脲、干扰素、Anagrelide、阿司匹林等药物及血小板分离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治疗欠缺及毒副作用较大等不足,然多位中医专家灵活应用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既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并通过辨证论治使患者从临床治疗中获益.
作者:薛爱珍;任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降脂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1例UA,总胆固醇(TC)≥4.68mmol/L,将其随机分为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组(联合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两组均为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联合组每天加服通心络胶囊2粒,每天3次.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血脂、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CK).[结果]联合组及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血脂、CPR、及ET水平(P<0.05),但联合组效果更佳.[结论]UA联合应用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脂,减轻炎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孔祥奇;汪凤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糖尿病肾病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有五脏气血阴阳虚损,涉及肝、脾、肾及诸脏;标实为痰浊(湿)、湿阻、水停、瘀血.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
作者:胡艳;李庆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王宏翰生于明末的上海,克绍箕裘,研读医学,著作颇多,尤以<医学原始>反映其学术观点.将儒家思想与西方医学相融合,创立元神元质说,引入四元行说,成为倡导中西医汇通的早期医家.
作者:杨奕望;吴鸿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生活护理,病情观察,临证施护,服药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等中医护理方法对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应用中医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刘玉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