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是胃气逆动膈,气逆上冲所致.内关穴有宁心神、降呕止逆之功,为阴维交会穴,针刺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中脘治疗肝病引起的呃逆20例.1次治愈8例,2次治愈5例.
作者:李旭英;向淑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为主治疗,针灸推拿隔日交替进行,10次1个疗程.[结果]治愈85例,好转53例,无效12例.[结论]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综合征疗效满意.
作者:叶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对<内经>及现代医家临床文献进行探讨,发现留针时间目前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常见病的留针时间设计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疗效.
作者:迟艳艳;马铁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症候群.肝郁脾虚是主要的病机,抓住主要病机,肝脾同调、寒温并用、升降相宜、调补脾肾、注重消导、心理治疗等方法治疗.同时,在恢复期配合饮食调理和加强身体锻炼也是治疗本病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林媚;唐旭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石志超教授认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正治法当宜养气血、养肝肾、养筋、养骨、养肌肉为主,恰当运用虫类药.虫类药善于入络搜风剔毒.妙用独活寄生汤,根据病情的表里寒热虚实,灵活化裁.
作者:李享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赵历军教授认为,清热解表、凉血解毒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根本大法.恢复期用四君子汤健脾补肾.指出:西医激素治疗配合中医清热解表、凉血解毒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维峰;赵历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的疗效.[方法]腰椎压缩性骨折176例,平均67.5岁.用大承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辨证施治.[结果]少服药1剂,多服药3剂,优良率85.8%,无不排气者.[结论]大承气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满云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的临床应用.[方法]运用大承气汤治疗反复下利,头痛发热,恶露不下三则.[结论]病名虽异,症状不同,但其病机一致,均可用大承气汤.
作者:樊莹丽;霍雪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作者:刘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味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不寐症临床疗效.[方法]将29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用加味二仙汤治疗,对照组138例口服地西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03%,对照组83.33%,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3月,复发率治疗组为15.28%,对照组为45.8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不寐症有较满意疗效.
作者:赵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患者主要死于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和出血.为使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范围,西医主要采用羟基脲、干扰素、Anagrelide、阿司匹林等药物及血小板分离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治疗欠缺及毒副作用较大等不足,然多位中医专家灵活应用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既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并通过辨证论治使患者从临床治疗中获益.
作者:薛爱珍;任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黏液性水肿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部分局限性黏液性水肿者可见于其他疾病.如Graves病、丝虫病等,故从病机上作以区分可以深化对黏液性水肿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西医关于黏液性水肿病机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中医的相关论述则鲜有报道,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对黏液性水肿的病机进行探讨,从而使中西医关于黏液性水肿病机的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条理与完备.
作者:郭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糖尿病肾病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有五脏气血阴阳虚损,涉及肝、脾、肾及诸脏;标实为痰浊(湿)、湿阻、水停、瘀血.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
作者:胡艳;李庆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及西医对症治疗.对照组39例不采用中药治疗,西医治疗方案同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49例(81.7%),对照组显效23例(5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益气活血通络,阻滞血栓形成,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铁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心可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基本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服心可舒胶囊,观察比较两组症状、心电图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可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谢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例利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结果]60例患者在治疗期前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总有效率92%.[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敖丽丽;李炫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我院院内制剂加味参附颗粒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每次1包,每日2次,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自觉症状、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的改善及心功能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附颗粒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典鸿;王清海;靳利利;卞继芳;梁宏宇;黄培红;苏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对慢性支气管炎远期疗效.[方法]将220例1∶ 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急性发作期给予控制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对症处理;缓解期加强锻炼,避免各种致病因素.治疗组除上述处理措施外,尚进行穴位贴敷,每年夏季初、中、末伏各贴1次,连续应用3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赵素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根据中医学六经理论,从少阳论治支气管哮喘,提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少阳胆腑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是正虚邪实,少阳枢机不利,治宜和解少阳,疏利枢机.以此理论指导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克明;徐艳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右归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病窦综合征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例)和对照组(n=17例).[结果]经14天治疗后,20例患者在主证的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方面有很大改善.[结论]右归汤加减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病窦综合征有疗效.
作者:戴红红;尹小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定悸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心律失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定悸汤加减治疗,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口服异博定或心律平予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18%,对照组总有效率65.7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自拟定悸汤在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可根据病情需要,灵活辨证施治,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作者:柳艳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降脂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1例UA,总胆固醇(TC)≥4.68mmol/L,将其随机分为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组(联合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两组均为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联合组每天加服通心络胶囊2粒,每天3次.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血脂、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CK).[结果]联合组及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血脂、CPR、及ET水平(P<0.05),但联合组效果更佳.[结论]UA联合应用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脂,减轻炎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孔祥奇;汪凤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实验观察补益脾肾中药对阿霉素注射液造模大鼠的一般状态的改善作用,并与养血活血中药对照.[方法]用阿霉素注射液给大鼠尾静脉注射6.5mg/kg,造模大鼠分成黄芪汤(黄芪、党参、附子、肉桂、白术、茯苓、泽泻、炙甘草)预防组、黄芪汤治疗组、养血活血组(当归、丹参、赤芍)、致病对照组(造模后未治疗)、空白对照组:未造型.观察体重及一般状态如饮食,大便、水肿、精神状态,活动,皮毛等症状的变化,共8周.[结果]阿霉素注射液造模大鼠呈现脾肾阳虚特征.黄芪汤预防组及治疗组治疗造模大鼠时,其大鼠腹泻轻微、饮食不振恢复快,畏寒、少动,精神萎靡,皮毛不泽,阴囊水肿等症状也较快得到改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养血活血组及致病对照组;养血活血组的症状改善较差,食欲不振明显,体重降低,体重增长明显低于致病对照组.[结论]辨证施治实验大鼠,可以改善阿霉素所致的毒副作用.
作者:殷东风;高宏;邢玉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科常见疾病,且较为难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有其极大的临床意义,主张配合中药(自制方剂)穴位贴敷法来治疗和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对此作以详尽论述.
作者:张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生活护理,病情观察,临证施护,服药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等中医护理方法对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应用中医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刘玉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从情志护理及适度运动、对症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观察舌脉及痰等论述肺心病的辨证施护.指出:应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护理知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鞠继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脑中风分肝阳暴亢、痰热腑实、风痰阻络、气虚血瘀四型.指出:发病七日内,及时治疗,护理措施得当,预后较好.
作者:李屏;李秀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其急性发作期常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秋水仙碱等药物,虽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常因其副作用而限制临床应用.从中医角度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从而为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提供更多手段.
作者:张永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从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指出:UC为本虚标实,虚责之脾、肾、肺,实责之湿热、瘀滞,临床多表现为虚中夹实,实中有虚的复杂症候;临床治疗方面有分期和分型论治、复方应用,且治疗方法众多,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作者:李海涛;王翼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以现代医学微观方法探讨复方克感灵作用机理.[方法]使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制造外感发热家兔动物模型30只随机分为五组,以插管灌胃形式给药.实验过程中,每只家兔分别于造模后0.5h、1h、1.5h及给药后1h、2h、3h时各测体温1次.每只家兔的血液标本分别于造模前、发热高峰时及用药后3h采集.[结果]实验得出复方克感灵高剂量组的疗效好.复方克感灵治疗急性外感热病具有能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白细胞比例,血浆中内生致热原(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的含量,改善血液流变,提高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力、退热、抗感染的作用.[结论]以现代医学微观方法探讨复方克感灵作用机理,从而为其治疗急性外感热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刘一;刘维政;刘佳鑫;江秀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是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病因病机复杂.从病因病机和治法等方面探讨了其中医药治疗现状,并对其优势和不足给予总结,进一步展望了中医药治疗的前景.
作者:张伟;査安生;王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幽养胃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雷贝拉唑与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愈溃安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愈率、幽门螺杆菌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95.8%、85.4%、91.7%,对照组分别为81.2%、62.5%、6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幽养胃汤结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孙韶岩;华冬方;刘玉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慢性胃炎病机为脾胃湿热,气机不畅,治宜行气抑酸,抑制幽门螺杆菌为主.中医辨证为感受湿邪,湿邪困脾.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120例,治愈9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优于对照组.
作者:荣玉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枳术消痞汤、多潘立酮片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5.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在改善部分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代伟;孙建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疏肝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疏肝润肠方治疗,对照组予通便灵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疏肝润肠方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润肠方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剂.
作者:徐瑾;刘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中医在大肠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大肠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以及中成药等多个方面将近几年的中医药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彩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胃下垂临床疗效.[方法]辨证分饮食停滞方用保和丸、中气下陷方用补中益气汤、胃阴不足方用麦门汤治疗.[结果]显效58例,有效8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结论]认为以升阳举陷、滋阴、健脾、和胃等综合辨证治疗,效果佳.
作者:景忠良;翟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理气燥湿和胃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理气燥湿和胃法治疗.[结论]理气燥湿和胃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结果]治疗40例,治愈30例,好转6例,无效4例.
作者:王冰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体质性低血压按其症状分析,虽似肝阳上亢,但结合苔脉,当属阳虚气滞.治宜温阳通阳散滞,方用阳和汤适当加入安神等治标之品,以求标本兼治之效.
作者:褚为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抑木扶土法治疗中青年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本病42例.[结果]治愈22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48%.[结论]抑木扶土治疗中青年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邓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的监护技术.[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塞时间窗内患者行静脉滴注溶栓剂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出血现象,配合医生监测生命体征和各项生化指标,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溶栓治疗时各项护理配合和治疗后的护理康复指导.[结果]溶栓治疗2周后基本治愈5例,显效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90%.[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是目前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程度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严密的观察病人、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陆兰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黄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早期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早期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30例)和高剂量组(30例),分别给予10g和25g生大黄制剂保留灌肠,12天为1个疗程.观察症状和体征以及血肌酐的变化情况.[结果]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25g生大黄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早期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较低剂量组.
作者:刘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止痛洗方治疗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通络止痛洗方煎后外洗的方法治疗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46例.[结果]按照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JOA)评价,疗效优良率100%,治疗后改善率89.5%(改善率={[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治疗前分数]}*100%),效果满意.[结论]自拟通络止痛洗方治疗跟骨跟腱止点末端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金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痹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身痛逐瘀汤加防风、海风藤、鸡血藤治疗.[结果]治疗46例,治愈9例,显效18例,好转14例,无效5例.[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痹症疗效显著.
作者:罗世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阐述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及其中医辨证,即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营卫失调,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劳损及外伤致病等因素相关.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施治应注重寒热虚实之分,并与辨病相结合.
作者:张琼;卫四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治疗压迫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110例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以骨盆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桂枝附子汤口服.两组均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疗程、复发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疗程、复发情况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纯物理治疗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桂枝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郑集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颈椎病原本是中老年疾病,目前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尚无彻底根治办法,目前公认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办法,治疗颈椎病尚无理想药物.中医药治疗有很多优势,应积极总结发扬推广,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求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作者:马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王宏翰生于明末的上海,克绍箕裘,研读医学,著作颇多,尤以<医学原始>反映其学术观点.将儒家思想与西方医学相融合,创立元神元质说,引入四元行说,成为倡导中西医汇通的早期医家.
作者:杨奕望;吴鸿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从气道炎症和炎症介质、Th1/Th2失衡、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建、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研究等综述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指出:治疗哮喘的中药剂型日趋丰富,对重要单味及有效单体的研究日趋量化、科学化.
作者:李竹英;刘佳;王雪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实践已证明应用中医治疗肺癌,在减毒增效、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显示了明显优势.笔者就近几年来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国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代谢综合征为机体对胰岛素作用发生抵抗,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从肝论治,治以疏肝理气;从脾论治,治以健脾利湿;从肾论治,治以补肾.
作者:张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综述近年来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几种方法.主要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方法与技术进行综述和评价.目前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主要有实验性(药物性)模型、自发性(遗传性)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等[1-2].上述大鼠模型建立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糖尿病形成的病理过程,成为目前研究2型糖尿病主要的动物模型.旨在将国内外有关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一次总结.
作者:顾晓颖;杜佳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笔者指出:血瘀可夹表证,表证可致血瘀,解表应勿忘活血,活血则有助解表.解表须活血(六淫致瘀、瘀夹外感)、解表能排瘀、活血助解表.
作者:姚杰良;黎忠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从经络,病理、生理及临床多个角度对从肺论治肠病进行探究,揭示了肠病治肺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指出:调理肺脏(补肺、清肺、宣肺、肃肺)在治疗肠道疾病时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显现了中医理论诊治疾病时整体观念的优点.
作者:曹玺;王希利;孙江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抑制率及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对细胞抑制率的影响,以及IC50药物浓度下对SMMC-7721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影响及与药物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脾化瘀方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的影响.[结果]健脾化瘀方浓度在5mg/mL时,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效应关系.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作用24h后,肝癌细胞凋亡率升高,并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健脾化瘀方有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凋亡.
作者:赵江;王瑞平;邹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伏九贴敷疗法对哮喘中度发作的治疗作用和病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处于中度发作期哮喘患者根据病程,分为3个组别,分别给予伏九贴敷疗法,10天1次,连续9次,于末次贴敷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于12个月时比较各组疗效.[结果]病程在5年以下者效果明显,有效率为100%,病程在6~10年者,有效率为83.3%,病程在11年以上者,有效率为76.2%.[结论]贴敷疗法对哮喘中度发作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病程较短者,疗效更突出,并且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汤日鹏;周克义;于雪峰;刁文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