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企华
对中草药与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作了比较.将胃镜确诊的32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自拟厚朴降逆汤为主加减治疗;对照组以吗叮啉、奥美拉唑、氢氧化铝凝胶三联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作者:李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在护理实践中体现的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护理工作中,充满着美学,护理人员利用审美思想的修养,在护理工作中,在思想感情、语言举止、治疗环境等方面,创造出浓烈的美学色彩,给病人一种亲切、和谐、机敏的美感.使病人生活在美的护理氛围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极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赵丽君;秦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脑梗死或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该供血区的脑组织损伤和坏死.现将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介绍如下:
作者:冯声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108例心血管病引起失眠作了分析.指出:要保持良好心态,规律的休息、适当的运动、配合谷物疗法、足浴、按摩使大脑有效的休息,就会清除失眠.
作者:谢红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按摩前,用温水或中药煎剂浸泡清洗全足30min,然后在双足施以推、搓、摩、叩击、活动足踝部,牵拉足五趾等手法.对重点反射区通过经络及神经系统传递到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足部按摩时要力度适中,体弱者宜指腹施力为宜.
作者:赵洁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医药治疗胆囊炎,必须把握以通为治的原则,只有及时清除并荡涤肠胃积滞,才能促进胆汁正常贮藏、排泄.主要治疗有四种治法,即:疏肝理气、活血祛瘀通络、健脾化湿利胆清热、养阴柔肝滋补肝肾.
作者:刘汉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多因禀赋不足寒温失宜,暑湿热毒之邪,下注大肠致腑气失调所致.病位在肠,以脾、胃、肝三脏病理改变为主,属本虚标实调和脾、胃、肝三脏治其本,祛除湿热病邪治其标.内服溃疡消炎汤,外用点滴保留灌肠方,脾胃健、肝气疏、湿热除,而获疗效.
作者:李明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单纯性肾炎血尿,即为无症状性血尿,不伴有明显水肿及高血压,可伴轻微蛋白尿(定性<++,定量<0.15g/24h),临床上见镜下血尿(离心尿>3个/Hp)或肉眼血尿,尿红细胞畸形率>60%,并排除外科性血尿者.中医称之为尿血或虚劳,其主要病机为热伤肾脏脉络及脾肾虚劳不固.笔者以活血止血之三七为主药重用,配合清热凉血或补脾益肾药物治疗单纯性肾炎血尿60例,疗效满意.
作者:杨琦;项立军;张文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指出男性不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与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及气血盛衰等诸多因素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论述了明清的主要医家关于男性不育的观点.认为男性不育症的中医药诊疗当时已形成了集理、法、方、药一体的极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中医临床男性不育症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家辉;陈东;贾金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医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主要有药物贴敷、雾化吸入、穴位贴敷、穴位埋藏、针刺拔罐、艾灸及其它方法.外治法有简便、经济、安全、易于接受等优点.
作者:刘超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射干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小鼠耳肿胀及小鼠疼痛的影响.[方法]利用新鲜配制的蛋清注射于大鼠足跖部造成足肿胀、二甲苯涂于小鼠耳廓引起耳肿胀、冰醋酸小鼠腹腔注射引起疼痛.[结果]射干提取物0.32g/kg、0.64g/kg、1.28mg/kg剂量明显降低大鼠足肿胀率,0.46 g/kg、0.92 g/kg、1.84 g/kg剂量明显降低小鼠耳肿胀度、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结论]该药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
作者:李国信;秦文艳;齐越;陈贺;赵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眼针疗法是全国著名医家彭静山倡导的.根据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发现了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之间的规律,结合眼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及后天八卦,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恩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是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脾失健运、纳化失常.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可改善胃肠消化功能.枳术消痞汤调肝理气,健脾和胃,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改善消化不良,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陈莉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证.全国名医查玉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独到的治疗经验.认为肝肾阴虚是本,肺胃燥热是其标,气阴两虚是其常,湿热寒湿是其化,瘀浊阴络是其变,火湿浊瘀是其因,阴阳衰竭是其果.病机为消渴日久不愈,精气耗损,致气阴两虚,络脉失养,治用桃红四物汤合生脉饮加减,改善其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从而达以促使周围神经恢复之目的.
作者:臧天霞;叶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有关文献,从分期分型辨证分型、方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显著缓解症状、明显改善肾功能的作用.病机立足于本虚脾虚、肾虚标实当为风、湿、热、浊、瘀阻滞.治宜培本逐邪.指出目前统一辨证分型的标准尚待研究.
作者:戢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健脾化滞丸10g 日3次,口服;对照组口服硫氮磺吡啶片1.0g 日3次,口服,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内镜、肠粘膜病理等方面的改变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8%,2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滞丸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顾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强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法]将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给予强肾解毒汤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百令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结论]强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秀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控制的新理念:保护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早期使用包括胰岛素增效剂在内的联合治疗,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治疗策略.
作者:方水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更易并发大血管病变,脑梗塞即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笔者于1998年至2005年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文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心痹是临床常见病症,可见于西医风心病、心肌病、心衰等疾病.多为中医痹证反复发作,日久内舍于心.常见心悸、怔忡、气短、咳痰、咳血、胸闷痛、喘促、甚至浮肿、不得卧、舌脉异常等.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本,后顾其标或分清主次,标本兼治.痰瘀同治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志芬;王迎缓;陈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