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冯丽萍;李海兰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科学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住院患者病历进行调查.[结果]2007年医院感染率为4.7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8.20%.[结论]医院感染发生与疾病谱、抗菌药物使用、消毒隔离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毛羽丰;马莹;钱冬;苏姿兵;刘鸣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笔者从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对哮喘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行为性格的配对测量分析.情况如下:
作者:王继伟;祖晶;杨宇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予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应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的改善程度.[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肾衰方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均有所改善,以肾功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总有效率达76.7%.[结论]通过中医辨证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同时改善肾功能.
作者:费焱燚;崔丽娟;姜美娴;何学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笔者对近3年来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房纤颤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兰月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笔者用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50例,并与用尼莫地平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的24例作对照.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兰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笔者从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对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兼膀胱湿热郁滞者,采用养阴利湿并举之法治疗泌尿系结石,并配合得当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子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鉴别中药真伪的方法很多,在无现代设备的条件下比较简便易行的则为传统经验鉴别,即:望、问、闻、切、试(火试、水试).它能快速准确地判断材真伪及质量优劣.
作者:金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慢性泄泻,表现为标实而本虚,腑实而脏虚,即湿热兼脾虚共存,故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以清热祛湿,健脾升阳.笔者用此方治疗慢性泄泻43例,疗效颇为满意.
作者:苏东平;宋俊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急性期是中风康复的关键阶段,可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急性期成功的康复护理效果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对急性期进行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进行功能锻炼者.因此应重视中风病人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纠正目前很多人认为康复训练只属于疾病进入恢复期后才开始的误区.
作者:杭艳;耿元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内经》曰:治病必求于本.言求其受病之本因也.有本因,斯有本证.如伤风恶风,伤寒恶寒,…….病轻者无传变,重者多传变,谓之变证.小伤寒谓绍派伤寒中一本证.为此加以介绍.
作者:沈元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难治性心力衰竭单纯运用西医治疗,往往收效甚微.笔者曾治疗一例难治性心力衰竭,该患曾在西医院行利尿、扩血管、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近一个月,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半个月的调治,患者诸症皆消,可行日常体力活动.
作者:张瑜;田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对程杏轩<医迷·杂证汇参>中明清著名医家四则医案,即:辨治消渴、辨治郁证、辨治吞酸、辨治奔豚证作了考释.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指出亚健康状态是尚未达到疾病指标,但已有气血、阴阳偏虚等潜在疾病的早期症状.就应该及早治疗.亚健康多属虚证,以内因为主,因此受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影响较多.
作者:奚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治疗组),其中,高血压Ⅰ级15例,Ⅱ级13例,Ⅲ级2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6~68岁.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脑、肝、肺、肾及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排除中医所说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另设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5岁~66岁,两组间除血压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马旭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偏头痛发作时,颅内外血管血流可以加快、减慢、部分无明显改变.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查,可以判定血管处于痉挛或扩张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另外,亦可对某些使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的药物进行监测、判定.
作者:张长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宜祛风散寒、活血祛瘀、通经活络.针刺夹脊穴能振奋督脉阳气,改善神经血供.改善微循环,促进水肿吸收,加快酸性代谢产物排泄,减轻致痛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风池配颈夹脊穴能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之功效.颈椎部的推拿牵引,可以松弛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调整颈椎动力平衡系统,减缓骨质增生,扩大椎间隙椎间孔.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的压迫和粘连.颈椎病病程都较长,久病必瘀,而刮痧治疗能调血行气,疏经活血,排毒除秽,祛瘀生新.
作者:冯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机关键在于瘀血阻络,治宜化瘀通络为主.自拟化瘀五花汤为基本方,加理气化瘀药,意在加强理气化瘀、通络散邪.治疗43例,其中,临床治愈10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
作者:王仲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正确地煎煮方法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特别是煎药时间长短与个别药放入时问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现将一般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姜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器官损害的病理基础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笔者50例病例,联合应用黄芪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付文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或阴阳两虚.邪实以湿、寒、热、炎、滞、瘀等.治疗关键一是治标(祛邪),二是固本(扶正).治疗65例,其中痊愈3例,显效21倒,无效3例.总有效率95.4%.
作者:韩文功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