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军;吕蕾
中风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病之一,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年龄组逐渐提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特别是随着血液流变学在医学各领域中研究不断深入,利用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指导中风的治疗,是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项临床课题.笔者现将近1年来以金纳多注射液为主治疗6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王林;叶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本组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采用眼针康复治疗;对照组62例,进行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出血性中风23例,缺血性中风43例,男48例,女18例;对照组出血性中风23例,缺血性中风39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4~72岁.病程短7天,长3个月.
作者:刘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脑血栓病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病,笔者将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治疗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引起同行注意:
作者:郭宏;边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累及直肠与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白术芍药散加味治疗本病2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群益;胡伟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胸腰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更易发生.笔者于2000年7月~2004年7月,以中医理论,予补肾壮骨汤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症,并以西药阿法D3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窦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之一,随着人类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慢性腹泻的发病率已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其体外抑菌作用和抗疲劳试验探讨其抗腹泻作用机制,为久泻灵冲剂更广泛地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殷银霞;梁永林;吴玉泓;张延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吾师石志超教授乃辽宁省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辽宁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中医内科学会会长,出身于五代中医世家,业医30余年,以擅治疑难大症而著称.尤其是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能发前人所未发,屡多新解,值得深刻地领悟,今撷其精粹而论之.
作者:李享辉;张奎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张介宾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大家,惜<二十五史>未有其传,因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黄宗羲所写的<张景岳传>便成为了研究张介宾生平的宝贵资料.辽宁省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教材<医古文>(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将这篇传记收入其中,可见其对该传的重视.然而,细细读来,发觉教材中的几处注释和译文,尚有不当之处,这里提出,就教于同仁.
作者:李书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 梅核气许某某,女,30岁.于1999年5月18日初诊.自述1个月前因工作不顺,心情欠佳而致喉中异物哽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伴有两胁胀闷,月经不调,口苦.舌质淡红,苔白略腻,脉沉弦.药用柴胡9g,陈皮10g,川芎15g,香附10g,枳壳10g,赤芍15g,甘草10g.药进12剂后诸症消失.
作者:吴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尽管HCY血浓度升高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证实,但其作用机制却仍不完全清楚.笔者对我院2003年6月~2004年5月收治的126例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此11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旨在为该项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资料.
作者:高宇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2~50岁8例,51~60岁14例,61岁以上者14例.从事脑力劳动者26例,体力劳动者10例.
作者:宁芙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自1990年6月至2001年1月,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不齐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自1987年以来,单纯用中药不加西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酮症使用其阴转,已观察治疗酮症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群;刘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清尿酸增高,尿酸钠结晶沉着于关节和结缔组织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自1995年以来,笔者对16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策;刘元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临床营养支持是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疗法,它包括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挽救无数危重病人,它提高了当代医学的治疗水平,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笔者近年来通过观察与临床实践,体会如下:
作者:祖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高脂血症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增高的一种病症,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笔者近4年来采用自拟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焦富英;杨欣;金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笔者运用麻杏天贝散治疗小儿肺热咳嗽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又称榆蘑或黄耳,其子实体质地胶质,形态似黑木耳,但粉红棕色,富有弹性,食之可口.是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山区和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种稀有野生真菌,自然界多发生于8~9月份,常腐生于湿度大、光线弱的山沟地边、半山坡榆树的木桩上.它的子实体富含蛋白质、多糖及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低.其蛋白质含量为20.99%,包含了全部的17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依赖外部摄取的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40%.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pp含量高达243mg/100g.中医记载:榆耳性平味甘,具和中化湿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红白痢疾、痔疮、皮炎、腹泻、肠炎等疾病.通常用榆耳与大枣、红糖同煮来治疗痢疾.它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食用药用珍品,为了查明榆耳的药用价值,笔者从榆耳的抑菌作用方面着手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李士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大黄(遮)虫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笔者在临证中改丸剂为汤剂,并灵活加减治疗闭经、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及一些内科杂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择其一二介绍如下:
作者:马忠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为常见的疾病,自1994年1月~2002年3月笔者采用内服新身痛逐瘀汤,手法治疗,骨盆牵引,超短波理疗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喜;刘元禄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