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碧
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中挟有粘液脓血为特征.其病程较长,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具有反复急性发作的趋向,治愈较难.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抗菌、免疫抑制及对症治疗等方法.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董正昌;王冠民;郝现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用自拟降胆汤治疗此病取得明显效果.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降胆汤治疗)和对照组(西药治疗)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道厚;张妍华;王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树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急性炎症病变,典型改变是以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表现不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怀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自1999年采用自创简易方法治疗化疗后出现呃逆的恶性肿瘤6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芳;王红;谭学芬;朱庆芬;徐书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病例李某,男,62岁.近3年来腹泻反复发作(每天3~4次),有时混粘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上腹饱胀不适,无发热,无腹痛,曾在当地住院治疗,作过结肠镜检查及X光钡剂灌肠检查均未见异常,因患者有痢疾既往病史,故当地住院医师诊断为慢性细菌性痢疾,反复使用大量抗菌素而未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且伴有头晕、失眠、心悸等,每因饮食不当或情绪激动等诱因而腹泻,夜间尤甚.因住院治疗症状未减而出院到本科就诊.
作者:刘福英;许映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简称病窦,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因缺血缺氧及炎症等所致器质性病变,使窦房结起搏和(或)冲动传出障碍所产生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主要特征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当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时,又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简称为慢-快综合征.该病是内科一种比较少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因其病因复杂,西医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一些严重患者需要安置起搏器,但因其经济条件差,又无法安置而延误治疗.
作者:周慧君;唐晓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将114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灵芝组(66例)和单纯化疗组(48例)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化疗+灵芝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林能俤;苏晋南;朱正;高益槐;高鹤;谢桂英;陈波;叶学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胃痛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病症之一.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胃痛的临床证候非常复杂,现将其中出现频率高的4个证型,共116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4.5/1×105,高于西方国家,发病年龄多在15~35岁,女性多见[1].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为主,虽有疗效,但存在毒副作用多、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药治疗SLE的优越之处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中医药对SLE作用机理的研究涉及甚少,故本文对近20年来中医药对SLE作用的实验研究,从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三个方面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黄蔚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余某,女,52岁.两年前因胆石症和右股骨颈骨折行手术两次.半月前肌肤、巩膜黄染至医院检查.B超提示:肝内胆管结石、总胆管内见19×12mm结石回声团声、胆管扩张、腹腔异常积液.肝功能:黄胆指数值117mmol/l,血浆总蛋白低,自蛋白27g,球蛋白47g,比例倒置,要求住院治疗被婉言拒绝.求生无望,已备后事.经某亲威介绍,抱一线希望于2003年5月来诊:抬入诊室,身体消瘦,一身俱黄,黄色晦暗,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指甲失荣;自述右胁下隐痛,不欲饮食,时时欲吐,腹部胀满,大便不实,溲少而赤,口干不欲饮,身时寒战,诊之苔薄黄质淡,脉来濡缓.思乃阳黄失治,转为阴黄,胃气受损,运化失司.当健脾和胃,兼以通络祛湿.药用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白茯苓20g,陈皮10g,法夏10g,柴胡6g,郁金10g,茵陈20g,金钱草25g,鸡内金15g,威灵仙6g,泽兰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二诊:患者肌肤、巩膜黄染渐退,面有起色,寒战未作,渐思饮食,腹胀转缓,小便渐多,苔薄黄质淡,脉来沉缓;医技检查:总胆管内见10×13mm增加回声团块;黄疸指数61.5mmol/l.嘱其饮食清淡,少食多餐,保持乐观情绪.原方去法夏加当归10g,金钱草至40g继服6剂.三诊:其夫购药,代诉黄染已淡,饮食如常,腹胀消,已能拄杖行走.原方化裁,前后共进42剂,诸症皆失.随访8个月,未有不适.已恢复劳动.
作者:张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本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本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短暂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笔者用中药心安汤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62例,与单纯西药治疗58例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顺华;蔡昌龙;李明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9年至2003年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本病56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立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内科难治性重病,如何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病程进展、挽救生命,是目前中、西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延缓和终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能使部分患者逐渐脱离血液透析.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自拟了复肾汤治疗CRF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培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1998年至2004年采用抗幽胶囊治疗慢性胃炎30例,并且同期设对照组,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允旺;刘洪实;周克振;刘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充血性心率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亦高的特点.中医无此病名,分别属于中医的水肿、心悸、心痛、喘症,肺胀等范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研究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动物实验有所增多,有利于科学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笔者就近5年来有关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农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肾结石,中医称之为砂淋、石淋,为淋证证型之一种.化石通淋为通用的基本治疗方法,若能在化石通淋的基础上,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据证配合运用理气法-行气、补益肾气、补中益气,可以提高疗效.笔者兹将37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单纯化石通淋法治疗与化石通淋结合理气法治疗的对照研究作一总结.
作者:陈万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一般认为肋软骨炎(Tietze病)是肋软骨非特异性炎性无化脓性病变.病理检查见软骨组织增生及软骨膜纤维增厚,肋软骨本身的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自1997年至2001年诊治肋软骨炎2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淑敏;辛翠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胸痹50例,经与复方丹参片组作对照观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温胆汤化裁应用具有理气化痰、活血定通之功,能有效缓解胸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表现.
作者:徐亚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