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王红;谭学芬;朱庆芬;徐书红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较常见的病种.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但因本病经常反复,不易治愈,治疗问题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难点.笔者用复方丹参丸后便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芝伟;卢艳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一般认为肋软骨炎(Tietze病)是肋软骨非特异性炎性无化脓性病变.病理检查见软骨组织增生及软骨膜纤维增厚,肋软骨本身的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自1997年至2001年诊治肋软骨炎2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淑敏;辛翠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用自拟降胆汤治疗此病取得明显效果.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降胆汤治疗)和对照组(西药治疗)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道厚;张妍华;王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树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保和汤出自《医方类聚》,由知母、川贝、天冬、麦冬、款冬花、花粉、薏苡仁、五味子、甘草、马兜玲、紫菀、百合、桔梗、阿胶、当归、生地、紫苏、薄荷等药组成,具有清肺养阴、止咳平喘、清热化痰之功效,临床随症加减运用,可治愈多例劳症欠嗽、肺症成痿等病人,收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卫中;丛继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对60例新生儿腹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五倍子膏及按摩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芬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2003年5月~2004年4月应用痰热清治疗急性胆囊炎4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富军;刘华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珠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id Hemorrhage)是指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
作者:许玲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贫血是常见的多发病,而缺铁性贫血则占贫血性疾病的绝大多数,约占成年男子的10%,成年女子的20%,孕妇的40%,小儿(婴幼儿)高达50%.因此,贫血性疾病的治疗成为热点.中药制剂芪归生血胶囊是由田田金龙药业有限公司新研制成的补气生血、健脾和胃等功效的新药.经我院及湖北省中医院对118例患者的临床验证,其总有效率为93.22%,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东初;林慧;陈如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雷诺氏病是一组以肢端皮肤对称性、发作性苍白、紫绀和潮红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原发性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与寒冷刺激、神经异常兴奋、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与雷诺氏现象由风湿病、硬皮病、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所产生的局部表现症状似而病因有别.相关内容,中医文献记之不多.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认识到,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有必要对雷诺氏病病机用中医学角度进行深入阐发,兹结合有关文献作粗探以下:
作者:孙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内科难治性重病,如何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病程进展、挽救生命,是目前中、西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延缓和终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能使部分患者逐渐脱离血液透析.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自拟了复肾汤治疗CRF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培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颈椎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的以颈、肩、上肢等部位疼痛沉重麻木甚至瘫痪等的一系列症状.一般中老年人多发,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从事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本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从笔者收集到的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文献来看,运用各种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的甚至痊愈,现将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陈登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从1998年10月~2003年10月笔者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偏头痛104例,经临床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建平;郑建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直立性低血压脑血管病本身存在脑循环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及卧床时间长,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是一个常见的病症.训练方法①卧位时训练法:定时变换体位,开始动作缓慢,逐步提高速度.平卧时,头高于足30cm~50cm,随着病情稳定逐步抬高上身,从15°~30°~45°直至80°或90°,每日3次,每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准.②适当运动四肢主动或被动抑制过度的交感神经训练,改善血液循环,通过血管运动神经,增强反射敏感.③睡眠时,上身略高于下半身,给于交感神经刺激,保持肾上腺素产生,改善血容量及血管收缩增强.④作深呼吸运动,促进反射性血管收缩效果,有高颅压禁忌.⑤健侧躯干、肢体头部作阻力运动,增加心搏出量,刺激循环反射,推动内脏及下肢血液回流.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应用天麻钩藤冲剂治疗不同疾病,疗效显著,现录验案6则介绍如下:
作者:刘满;刘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余某,女,52岁.两年前因胆石症和右股骨颈骨折行手术两次.半月前肌肤、巩膜黄染至医院检查.B超提示:肝内胆管结石、总胆管内见19×12mm结石回声团声、胆管扩张、腹腔异常积液.肝功能:黄胆指数值117mmol/l,血浆总蛋白低,自蛋白27g,球蛋白47g,比例倒置,要求住院治疗被婉言拒绝.求生无望,已备后事.经某亲威介绍,抱一线希望于2003年5月来诊:抬入诊室,身体消瘦,一身俱黄,黄色晦暗,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指甲失荣;自述右胁下隐痛,不欲饮食,时时欲吐,腹部胀满,大便不实,溲少而赤,口干不欲饮,身时寒战,诊之苔薄黄质淡,脉来濡缓.思乃阳黄失治,转为阴黄,胃气受损,运化失司.当健脾和胃,兼以通络祛湿.药用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白茯苓20g,陈皮10g,法夏10g,柴胡6g,郁金10g,茵陈20g,金钱草25g,鸡内金15g,威灵仙6g,泽兰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二诊:患者肌肤、巩膜黄染渐退,面有起色,寒战未作,渐思饮食,腹胀转缓,小便渐多,苔薄黄质淡,脉来沉缓;医技检查:总胆管内见10×13mm增加回声团块;黄疸指数61.5mmol/l.嘱其饮食清淡,少食多餐,保持乐观情绪.原方去法夏加当归10g,金钱草至40g继服6剂.三诊:其夫购药,代诉黄染已淡,饮食如常,腹胀消,已能拄杖行走.原方化裁,前后共进42剂,诸症皆失.随访8个月,未有不适.已恢复劳动.
作者:张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老年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笔者从1995年以来用补中益气加味治疗效果很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虞亚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腰椎退行性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本院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间应用院内制剂抗骨质增生丸治疗腰椎退行性病150例,报告如下:
作者:苏继承;李铭雄;张广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中挟有粘液脓血为特征.其病程较长,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具有反复急性发作的趋向,治愈较难.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抗菌、免疫抑制及对症治疗等方法.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董正昌;王冠民;郝现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60例,较之单纯使用西医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西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